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名作。这部小说来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被抛弃到  相似文献   

2.
背景介绍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一则新闻: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同英国。这则轰动一时的奇闻,激发了英国作家笛福的灵感.他以此为素材,匠心独运地创作了一部举世闻名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相似文献   

3.
佚名 《初中生必读》2013,(Z1):85-86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  相似文献   

4.
压力的效应     
简单 《中学教育》2005,(9):63-63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  相似文献   

5.
鲁滨逊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1660-1731)写的一部小说,发表于1719年,这部小说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18世纪初,有一个英格兰水手名叫亚历山大,由于和船长不和,在一次航行途中被弃在一个荒岛上。为了生存,他手脚并用获得了宝贵的食物,几乎变成一个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过了几年,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让他参加了自己的船队,回抵英国。这则新闻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也引起笛福很大兴趣,于是就以亚历山大的遭遇这个素材为小说的基础,从自己对时代的观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鲁滨孙漂流记》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一则新闻,有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有位作家感到这是个很好的题材,便很快创作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位作家就是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丹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提及法国小说和德国小说时曾作过一段精辟而风趣的论述:“法国小说是天主教婚姻的镜子;德国小说是新教婚姻的镜子。在两种场合,‘他都有所得’,在德国小说中是青年得到了少女;法国小说中是丈夫得到了绿帽子。两之中究竟谁的处境更坏,不是常常都可以弄清楚的,因此。法国资产害怕德国小说的枯燥。正如德国的庸人害怕法国小说的‘不道德’一样”这段话中,恩格斯揭示出法国小说内容实质以及产生这种学背后的社会审美的需求本身的低劣。而这也许是作家专注于家庭婚姻乃至两性主题的客观需要。作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莫泊桑作品直面现实.其中以关注女性、婚姻的题材的作品居多。按照作在中所寄寓的情感.可大致分为两类。以揭露、讽刺、以对女人道义上的批判为主的,如《巴黎市民的礼拜天》中就描写的是一对母女在星期天一到郊外就和两个年轻的水手苟合。叫家长当上了乌龟的故事。《暗示》中一个资产的妻子临街卖弄风情。一个路人就把她当成一个妓女而占有。给自己的丈夫戴上了绿帽子。另一类,以褒扬为主。赞颂女主人公的牺牲精神。这类作品在当时也许使人觉得有些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8.
know/learn the ropes懂得要领 rope指的是“绳索”。在使用帆船航行的年代,身为一个水手,首先要知道船上错综复杂的绳索名称和功能,进而学习控制帆船,因此,“懂得如何使用绳索”就等于学到了当船员所需的工作诀窍,后来know the ropes就引申为知道某件事的内容或知道如何完成任务的诀窍。  相似文献   

9.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船长亚哈带领“裴廊德号”水手追杀白鲸,并最终被白鲸带向深渊的故事。除以实玛利外,其他船员全部遇难[1]。像其他许多西方作家一样,麦尔维尔在此小说中运用了圣经人物原型来暗示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并借助圣经中的部分情节结构为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叙述了主人公马丁·伊登从一个生活在下层的水手因为爱情的力量和对他心目中文化的追求,经过自己的辛苦努力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在这部小说中呈现了在不同时期小说主人公生活状况及其内心的需求。在他努力奋斗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他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本文采用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解析马丁·伊登的成长经历,进而了解他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不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田琳 《海外英语》2013,(15):200-201
《白鲸》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船长亚哈带领"裴廊德号"水手追杀白鲸,并最终被白鲸带向深渊的故事。除以实玛利外,其他船员全部遇难[1]。像其他许多西方作家一样,麦尔维尔在此小说中运用了圣经人物原型来暗示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并借助圣经中的部分情节结构为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2.
《白鲸》是一部场面宏大、内容繁杂的恢宏巨著。《白鲸》中的任务大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白鲸》中的预言可以作为深刻理解这部小说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梅普尔神甫的布道揭示了亚哈作为一个"伪基督教徒"的任性妄为;疯癫水手以利亚的喃喃自语预言了"裴廓德号"的悲剧命运;次要但又非常重要的人物费达拉的预言是一条推进小说情节的隐含线索,他是上帝派来的维护上帝权威,惩罚亚哈船长的忠诚卫士。  相似文献   

13.
1986年的东京,一个十多岁的女孩拉着一个早就藏好的行李箱,穿着深蓝白底的水手制服,悄悄地搭上了开往机场的巴士,当时她身上只带着几万块日币,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已经很富裕了,还有几天就是毕业典礼,但她却不愿再等待。  相似文献   

14.
最近,英国一些组织的调查表明,很多成年人认为丘吉尔、南丁格尔、甘地是虚构的人物,福尔摩斯确有其人(小说虚构的人物)。2006年底,英国保守党曾面向全国征集合理的中小学历史教学方法及影响英国历史的人物,希望借此推进历史教学。“真正教育运动”的成员认为:“学校不重视史实的学习,把许多时间浪费在无用的教学内容上,例如让学生想象特拉法战役中一个水手的生活。”特拉法战役是英国与西班牙无敌舰队战争中的一个战役。课程内容选择一个水手在战役中的经历,将历史的对象从群体转向个体,由此引起非议。而选择这样的课程内容正是西方史学革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文》2005,(2):18-18
一个水手对自己的朋友说: "我爷爷是个水手,他死在海上;我 爸爸也是个水手,他也死在海上。" 朋友惋惜地说:"那么,大海一 定是很危险了。" 水手笑了,问道:"你爷爷死在 哪儿?" 朋友回答:"当然是死在床 上。" "那么你的父亲呢?" "也是死在床上。" "这就是说,床也是很危险 了。"  相似文献   

16.
灯塔     
茫茫黑夜,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最需要什么?任何一个水手都会激动地喊道——灯塔。  相似文献   

17.
水手关灯     
在飞机上,我的座位旁边是一对母子。那个小孩儿也就7岁左右,正在上小学的一个男孩子。他妈妈面目严肃地读完了报纸之后对他说:“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水手关灯’的作文,你要怎么写?”我和小孩儿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水手关灯?小孩儿嘴里念念有词:“一个水手关灯……”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脏》以水手马洛从欧洲进入非洲腹地之行的所见及所参与之事,讲述了“文明的”欧洲对“野蛮、落后的”非洲的入侵和浩劫暴行。小说中马洛是个悖论式的人物,马洛的本质是康拉德本人的一个悖论。文章拟对马洛的叙述、殖民与反殖民意识及其本质进行剖析,以探究殖民话语内外的尴尬,从而对约瑟夫·康拉德的创作进行一番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9.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2,(6):116-117
我们不在乎牛仔忙不忙,超人会不会飞,水手怕不怕水,我们只记得有一个叫周杰伦的男人,跨越了一个时代,为我们的青春留下的多少印记。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崛起时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为二十年代现代主义的到来奠定了基础。1857年康拉德出生于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幼年时即跟随遭政治迫害的父母在俄境内颠沛流离。他在十二岁时成了孤儿,十七岁时流浪到法国,被迫作了水手,二十一岁时到达英国。并于1886年加入英国国籍。他虽以波兰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