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6年12月初,我向《新闻汇报》编辑部寄去一篇题为《有感于颁发“特困职工证”》的稿件。原文如下: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这已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处境不好,出现严重亏损,这些企业职工家庭生活亦十分困难。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报载,四川攀枝花矿务局为特困职工颁发“特困职工证”,为特困职工解困创造条件,帮助脱贫致富。该局规定,凡持有“特困职工证”的家庭,人均生活费不足60元的,凭证每人每月可到指定的扶贫粮站免费领取大米  相似文献   

2.
写新闻稿的同志大都有这样的感受:一篇稿子寄出去之后,总盼着能够早日发表;一旦稿子见了报,高兴得甚至跳起来。就在这时候,有一件事一定不要忘记去做,那就是把底稿翻出来,同见报稿对照一下,看编辑是如何给改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改。通过对照,将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先看标題有没有改动。一篇新闻作品的题目很重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能把题命好,将会有力地吸引人们去读。我常常为命不好题目而发愁。有的稿子尽管已经邮走,但题目仍不称心。然而稿子发表之后,看到编辑给改的题目,不由暗暗  相似文献   

3.
一篇稿件寄到报社,总是盼望着见报.那年,我的一篇短文在报上发表了,我自然喜出望外,但读着读着,发现与原稿相比,编辑已作了大量修改和删减,心生感动之余,也有许多启发与思考.从此,我喜欢读"见报稿".有时一篇"见报稿"要读上三、四遍.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摆正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文稿能见诸报端,不要单纯认为是作者心血写就,那里面也融进了编辑的甘苦.从两稿对比中不难看出编辑动了不少脑筋,文字从原稿(连同标点)529字减至294字,短小精悍,使稿子增色不少,而署的仍然是作者的名字,应感谢编辑们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4.
用原稿和见报稿对比着看,是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这种对照阅读,可以细细品味编辑修改、润色之处的高妙,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这种对照阅读,我对如何写好文章几个方面的认识加深了。  相似文献   

5.
那是1953年的事。当时,我是河南日报驻南阳地区记者组记者。元月下旬,我去内乡县采访,在县委听一些机关干部议论说,最近有干部带头囤粮,扰乱粮食市场。开始我没在意,一天县委办公室一位同志向我反映。县粮局干部苏明山囤积粮食。我想,身为粮食局干部,对国家管理粮食市场的政策是熟悉的,明知故犯,性质严重。第二天我就到县粮食局采访,局党委负责人向我介绍了内乡山区县的特点,说明了市场粮价出现波动的原因。他说,苏明山是县粮食局的总务干事,元月16日在  相似文献   

6.
专门挑一篇稿子的毛病,难免有“吹毛求疵”的地方,甚至是“鸡蛋里找骨头”。这里所说的,仅仅是作为一个读者的意见和想法,“毛病”挑得不一定对头,聊备大家参考。 9月8日,《人民日报》二版刊登了一条消息《烟台第二化工厂产品质量提高》。这条消息共分三段,现分段挑毛病如下: 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显然是“导语”的性质。这句导语是“概述式”,“考语”性的,一般化地点出了新闻主题,完全说不上新鲜、活泼。导语把该厂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提得很高,但全篇内容叙述没有紧扣这个主题。显得导语是在说大话。第二句说该厂的鹿牌罗锅香皂“行销欧、亚、美15个国家和地区”,是广告式语言,太笼统,也给人“吹”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个别见报稿件出现的一些数字差错,在读者中产生不良影响,也有损报纸的整体形象。报纸上出现数字差错绝不是小事,必须严肃对待,尽量杜绝。粗心大意是出现数字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记者、编辑在采访过程中要细心再细心。记者对  相似文献   

8.
我是近千人口的农业连队的司务长,虽然核算发放的日常琐事较多,但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业余为党报积极写稿。1984年和1985年,平均每周刊用一篇稿子。一些新通讯员问我写稿的诀窍和刊用率高的“奥妙”,委实叫我犯难,如要讲点练笔的体会倒有几条: 一是败不气馁敢于拚搏。我深知自己是凡夫俗子,既无“才华”也无“灵感”,我从顽强拚搏的运动员身上得到启发——心想再“笨”的人,只要有了拚搏的劲头,不信得不到较好的收获。有了这种精神,就会不怕失败,也才能坚持不懈。因此,我每周至少写两篇  相似文献   

9.
谢顾问:常听一些编辑在评论我的稿子时说:“你的稿子写的都是好人好事,很难见报。”我不明白:为什么“好人好事”稿难以见报?(沈阳)海松海松同志:一般说来,写好人好事的稿子是难以见报的,特别是为全国全军性的大报投稿。这是为什么呢?据编辑们讲,凡写好人好事的稿件,往往有以下弱点:一是新闻事实不突出不显著。新闻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应当是显著的能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全国性的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求新闻事实更重大更显赫更过硬一些。倘若是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如扶老携幼、拾金(小量的)不昧、助人为乐等…  相似文献   

10.
1999年4月27日,省电视台《新闻末班车》播报:我省准备平坟还耕,到本世纪末实现农田无坟头。听此消息,我很高兴,因为这会刹制乱修坟碑风,减少耕地浪费,扩大播种面积。以前,我针对我省不少地方乱修坟碑现象,写出来信《乱修坟碑风当刹》投往《西安日报》社,该报派记者赶来了解情况。并到田间拍了坟牌照片。5天后,《乱修坟碑风当刹》刊于《西安日报》二版头条,文题醒目,短文右边是言论《莫让“死人”吃活人》,下边是两幅坟碑照片。同一题材同时用图片、言论、来信三种表现方式同版集中刊登.形成宣传规模与气势,具有说服力、吸引…  相似文献   

11.
采写新闻报道是我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以后的一种业余爱好和执着追求,所以几年来,我年均被新闻单位用稿100篇以上。我的体会之一是,把自留底稿同见报稿件进行比较,知道编辑修改在何处,研究为何修改,使我从中觅得了不少如何修改稿件、写好稿件的“妙方”。 一是进行标题比较。如何使新闻标题做得新颖、鲜明、准确、生动,引人注目,这是能否吸引编辑采用稿件的首要一环,也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编辑尤其重视稿件标题的制作和修改。如我采写的一篇消息,原稿正、副题是《去年是起步,今年要大见成效,盐城矿务局把质量品种效益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个拿自己的见报稿和原稿对照比较的习惯,每上一篇稿,总要从抽屉里找出留下的底稿,从标题到正文,都仔细地品味二至三遍。通过比较,看原稿与见报稿的区别在哪。我作会到这样做的好处有三:其一;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写稿作风。把见报稿与原稿作对照比较,常常发现由于粗枝大叶,把本可以写好的主题和章节没能写好,倘若再马虎一点,稿件必定被编辑“枪毙”无疑了。认识到急躁情绪的危害后,我就下气力改变它,很快养成了快中求好的习惯,稿件见报率明显提高。其二,对写作技巧会有提高。一般来说,发表的稿件体现了自己的最高水平,有…  相似文献   

13.
马厚寅 《军事记者》2010,(11):67-68
看了这个有点像绕口令一样的标题.人们想必会觉得奇怪,你这不是在说废话吗?请容我解释一下,我绝无用绕口令来和大家开玩笑的意思,之所以想到这个题目,是近10个月来阅处函授学员来稿有感而发。我们注意到,本年度的函授学员来稿呈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有一部分函授学员,写稿的积极性很高。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他们的来稿,而有一部分函授学员写稿的积极性较低,很少有稿子传来或寄来,甚至有的函授学员开学近10个月来竟连一篇稿子也没有写过。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总结了我国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它不仅是指挥作战的军事家、指挥员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对其他行业的人也不无借鉴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国内和国外,不少厂长、经理、企业家借鉴此法来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管理,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在长期的新闻采写实践中体会到,学习孙子兵法,对指导新闻的采访和写作也是大有裨益的。具体说来,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红中社与当时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笔者阅读某省一省级报刊时,发现这样的一则新闻:该省某市一仅有10个村居的乡镇,去年集体经济收入800万元,招待费却高达80万元,群众怨言很多。该镇今年在纠正吃喝不正之风时,规定每村非生产性开支不得超过村年收入的8%,对厉行节约的村干部奖励节约资金的10%。由于纠风工作到位,该镇招待费明显下降,由去年的80万元降至37万元,比去年同期节约了43万元,平均每村节约4万元,推进了纠风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学习新闻写作,不能停留在看书、听课上,主要还是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学到手。正象学习游泳,只有勇敢地跳进江河去游,才能学会。新闻写作的实践,就是要大家动手采写,反复修改,听取意见,不断总结。“打一仗,进一步”。可以赠给学员们三句话: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除了自己动手写之外,还可以通过评析作品来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要注意读报评报。我们的读报,与一般人读报要有些不同。一般人只是为了从报纸上了解一点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虽然有严重的失误.但是在许多方面,例如在文风方面,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文风问题。他认为,文风是党风和学风的表现。1942年2月8日,他在延安干部会上讲演时,就痛斥党内存在的党八股文风。他说,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藏身的地方,不反对党八股,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也很难消灭。党八股形式,不利于发扬革命精神,而且容易窒息革命精神。一个人写八股文章,如果登在报纸上,就会影响许多人,害人不浅。  相似文献   

19.
(三) 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和谐融合,是毛泽东新闻写作风格的又一特色。新闻的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又为内容服务,好的形式可以突出新闻内容,使新闻内容更引人注目,发挥更好的新闻效果。新闻的形式包括新闻品种的各种模式,不同新闻品种的不同方式,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结尾之间的关系,新闻背景的运用,新闻内容的波澜起伏的写作艺术等。《文选》中刊登的新闻作品,属于新闻范围的有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声明、广播讲话、贺电、编辑组合稿件等八个品种。毛泽东善于根据新闻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新闻形式。形式的运用往往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是适宜用客观报道形式的,尽量采用客观报道,所以消息的形式用的最多,因为客观报道,最容易为读者接受;二是必须采用主观形式时,就看内容的分量轻重,采用不同形式,有些是记者声明,有些是发言人声明,有些是述评,有些是评论,用来增强内容的分量,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一篇批评性稿件,在即将付梓的最后一刻,副总编断然决定,撤稿退部送审。围绕对稿件事实的重新调查,引发出一段曲折而令人深思的故事。欲知故事原委,先看稿件原文(摘录): 标题:《重病老人盼卧铺,贪财车长太黑心) 我是一个临时工,我父亲是位老工人,一年前,他受单位委派,14国外参加工程建设,不幸患重病回国治疗。今年8月底,单位通知我们家属到北京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