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文本含义扣作品意味是文学意义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文学意义的接受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理解和解释、阐释与批评。理解和解释是对文本含义的揭示,阐释与批评是对作品意味的诠释。文学意义以文本含义为中心,文本含义以一种逻辑统一性或整体性制约着文学意义的显现。作品意味不可能是文化的漫无边际的驰骋,也不能是语言符号无始无终的能指游戏,文本含义使这一切都包括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借助社会学理论来研究文学引起了文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延伸出的发展空间巨大,先后出现了文学社会学、文本社会学、文艺社会学、文化诗学等理论。从界面研究的角度分析文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其着重阐释文本社会学视界融合的特质并梳理文学如何借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文本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环境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时,尝试将"社会批评"与"文本分析"结合起来,以作品的语言结构为重心,同时利用社会学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等理论资源,完成文学的跨学科的研究既界面研究。文本社会学整合各种批评理论的界面研究的批评范式是一种跨学科的辩证思维模式,为文学批评最终实现界面融合和辩证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凯瑟琳娜。莱斯和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为翻译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二者的文本类型理论的认识、对比和分析,二者的翻译理论在翻译的方法、步骤和翻译批评等方面存在差异,该文进行了详细的读解,二者的文本翻译理论研究为翻译学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徐磊 《海外英语》2013,(15):154-155
凯瑟琳娜.莱斯和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为翻译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二者的文本类型理论的认识、对比和分析,二者的翻译理论在翻译的方法、步骤和翻译批评等方面存在差异,该文进行了详细的读解,二者的文本翻译理论研究为翻译学者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初中文学类文本教学存在过度解读文本或者随意解读文本现象,导致文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文学课程理解肤浅等问题。而通过文本"细读"是让初中学生回归文学本体教学的关键。通过对字、词、句等单独元素意义的追逐,对文学形象的探索,对文本意义的追求以及对文本张力的理解可以让初中生在以文本本体为核心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作品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段时期以来,学界对解构批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对解构批评基本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些误解,同时研究也还不够系统化,还没有真正立足当下来展开研究.而若要深刻把握某一批评理论,就需要对其基本价值观念进行深入探讨.解构批评彻底颠覆了反映论的文学观念,认为文学不是模仿现实,而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文学具有超时空性;阅读总是一种暴力行为,这是由文本的修辞特性所决定的;文学的自由精神集中表现在文学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以及文学想象、构造世界的能力.对解构批评的评价应该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针对其主张及其阐释文本的效用来展开.  相似文献   

7.
文学地理学批评,又称"地理批评",是一种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同时兼顾文本创作与传播的地理环境的文学批评实践。文学地理学批评与生态批评、环境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批评有联系,也有区别。文学地理学批评应遵循"以文本分析为重点""以人为主体""时空结合""有限还原"和"环境干预"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其批评范式转向表现为从文本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变。这使得文学意义的内部体系进一步向外部开放,文学固有的边界被消蚀。其中文本批评对文学边界的固守和文化批评对文学边界的逾越显现了文论范式的发展必然,反映了文学在政治、科技、文化的冲击下遭遇的难题。对此,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理性对待批评范式的转换与文学边界的移动,既要保持文学的自主性,又要不失其开放性品格,使文学在动态的移动之中显示其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文本理论的兴盛和发展与文艺批评实践有着密切关系,它是伴随着文艺理论的批评化这一发展趋势而出现的。哲学美学的衰落、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发展趋势使得文学批评更关注文本自身, 重视实证研究及文本分析,而由此导致的批评表达方式上的转变;反过来,这一变化又强化着上述研究趋势。文学文本理论的兴盛是理论批评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的文学研究更加强调理论建构的批评化,这突出表现为对文本的细读性开掘。同时,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型,也预示着文艺学的多元转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龚举善教授的专著《文坛边上的搜索》适时出版,对转型期的文艺现象与文学文本、文艺政策与文艺理论、生命哲学与文化想象、影视艺术与美育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大跨度探讨。该著以其浓厚的文化研究情结、可贵的文学批评精神积极地为当下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型催生、护航。  相似文献   

11.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黄开红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访学期间,先后两次采访了该院博士生导师聂珍钊教授,内容主要涉及到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游戏理论的学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聂教授认为:游戏理论对文学研究是否适用还值得商榷;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学理是建立在伦理选择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论,它之所以能得到国内外文学批评界的极大关注,主要是由于它契合了当前文学批评的实际需要,将文学批评从一个只注重理论演绎而忽视文本分析的死胡同中带了出来。聂教授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一些最新核心术语进行了解释,对文学的教诲功能与审美的关系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1983年至今国内沙博理研究文献,分为三个阶段:分析译文文本特征,挖掘历史语境对译文特征的塑形作用,探讨译者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的关系及对中国文学外译的启示。这一研究进程基本上对应翻译批评研究从文本批评到文化批评,再到译者行为批评的总体趋势,也折射出研究者的视域从微观到宏观、关注对象从文本向社会现实的转移,指向中国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以实现文化自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由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朱曦副教授 ,以及云南省委党校副教授章立明合著的《文本·文化·美——新时期云南文学人类学批评》一书 ,已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新时期云南文学为特殊视角 ,以云南民族文化为背景 ,将文化人类学和符号学理论作为文学人类学的两翼 ,建构文学人类学批评框架 ,深入研究云南作家文本的文化现象和美学意蕴。该书把新时期云南作家划分为文化作家、现实主义作家、魔幻写实与“新写实”作家等 3种类型进行研究。本书突破传统文学批评的社会学局限和“纯文本”批评的狭窄模式 ,使文学研究更具纵深感和广阔…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内外首部英美文学地图理论的系统研究专著,郭方云教授的《文学地图学》基于国内外文学地图文本研究丰富但理论探讨匮乏的现状,从文学地图学的生成语境、本体构架和批评策略三方面出发,对文学地图学这一新兴空间批评视角进行了全面探索。该著是中国学者在与英美学界的对话中构建学术话语和研究范式的有益尝试,预示着文学地图研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文 化研究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文学批评方式,也是文学向外转的明证,有利于重新获取文学的社会功能性。文化研究作为一种不完全的社会历史批评,又不是完全脱离审美批评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借助于文学文本作为形式分析的平台。但文化研究同时又解构了审美批评,其落脚点在政治批判。文化研究和审美批评既有迥然有异的区别,又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吸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批评面临重重困境,阻碍了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互文性"理论下的对话原则、互文本观、读者主体性以及诗学误读互文阐释等,为文学翻译批评树立了平等对话的批评理念、多元的批评视角、多维的批评方法、凸显的译者主体性,这有利于消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式的两种传统批评模式,对建构系统的、学科化的文学翻译批评"互文性景观"有很大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区分文学文本批评与欣赏的基础上,展示出批评的逻辑定性,进而由批评的逻辑定性中探求批评展开的基本论域,最终在对批评原则、基点、视角、论域的展示及对文学文本——语言、形式的特质的揭示和对文化历史精神,人的文化生成等的多维度探讨中,揭示出批评的非科学性及批评多元化的客观基础和现实合理性,并为文本批评的多义性寻找出历史的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操控论的渊源、发展及意识形态二维操纵角度指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写作与翻译的外部搡控与文本内作者意识形态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对抗,这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才是真正的意识形态批评。并指出:翻译批评不能只停留在外部,而应深入到文本内部,扩大对文本的解读权力,以促进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华人学者身处西方批评理论中心腹地,对众多的文化研究理论耳濡目染,有近取远观的批评优势。美国华人学者的现代汉诗整体性研究,坚持文学性与文化性的对话互动,在两者的辩证中勾连文学与文化的内在有机关联。他们自觉对文本周边的非文学因素加以综合考量,在文学与文化的互动中,着意将文本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整体多维地透视文本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形成文本、历史与理论的辩证对话,这种有机整体观已成为当下美国华人学者现代汉诗研究的重要方法取径。具体言之,奚密的现代汉诗批评实践,从具体文本出发,却又兼顾文类史、文学史与文化史等多维度的观照,形成“四个同心圆”此一理想的解读诗歌文本的方法。这种文学性与文化性的诗性建构,可拓伸现代汉诗研究的文本结构空间,对现代汉诗文本背后的历史幽微纹理也有着细致的烛照,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综合、圆融的氛围和新颖的批评观念、开阔的学术视野,为形塑跨地域的“中国现代诗学”提供某种重要的可能性向度。  相似文献   

20.
任何文学文本都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因此,文学批评不应割断文学与外在语境的联系。而西方语言学批评却斩断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把文本封闭起来,只研究文本内部的语言形式,中国语言学批评则把文本与语境结合起来,探讨文本与语境之间的互赖、互动关系,揭示文本产生的动力以及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