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凹镜成像"实验,在现行初、高中物理教材中都没有涉及到,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凸透镜成像实验前,先让学生学习"凹镜成像"实验,这对凸透镜成像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现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的探究实验之一。要使学生较好地完成该实验探究,关键是器材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探究。若按教材所述方案让学生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则学生是得不出一个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2册第七章第八节透镜,学生通过做实验能很快了解和知道"图7-43"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但碰到实际解题作答时往往是束手无策,无从作出"快速、准确"的回答.怎样使学生牢记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呢?这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图7-43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的课题研究中找出了用"图象"直观地表示其变化规律,即称之谓图象法.由于它只要求学生心中记下图象中的两条曲线,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便了如指掌了.见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的改进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初中学生必做的重要光学实验,作为光学部分重要的学生探究活动,还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个探究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该实验的成功则更能有效帮助学生总结和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多年来课本上一直都是用点燃的蜡烛作为光源,在科  相似文献   

5.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蜡烛作为光源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学生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用蜡烛作为光源仍有以下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6.
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体验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避免对于规律的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7.
《凸透镜》(《自然》第五章第十一课)属实验课课型。这一课是在学生已有“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拓宽学生的光学知识。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中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作用、发现成像规律是教学的重点。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再研讨概括,最后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教学重点,教材设计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实验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要得出凸透镜成像正确的规律并真正理解也不容易。教材设计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体验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避免对于规律的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0.
正苏科版《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上册中最为抽象、最难理解的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三部曲——实验、作图、口诀,其中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最重要的.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每人一个凸透镜,让他们用凸透镜看书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不断慢慢增大凸透镜与书本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窗边的同学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书本上居然出来了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通  相似文献   

11.
《凸透镜》(人教版自然第5册第11课)一课的教学要求是指导儿童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聚光线、放大物体、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往住感到本课的实验内容多,教学时间不够用。难点是学生不易做好凸透镜在阳光下点燃火柴的实验和成像实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要求,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安徽省中考物理实验题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方法,力求把"背实验"和"做实验"的学生区分开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其中实验题第18题,看似简单,构思却非常巧妙,它取材于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如果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完成此实验,单凭"题海战术",很难解答此类问题.一、题目与解析题目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  相似文献   

13.
刘卫红 《物理教师》2005,26(4):3-24
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重点内容.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学生必做的“学生实验”.学生在进行实验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与本实验目的相悖的怪现象,这些怪现象的存在是事实.探究这些“怪现象”虽非本节课主题,但真正解释好这些“怪现象”,既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又可以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对成就学生的良好科学素质是十分有益的,也是难以回避的.  相似文献   

14.
凸透镜实验的设计与探讨钟祥市实验小学张自强(431900)小学《自然》第5册第11课,课题是“凸透镜”。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凸透镜的三大作用:会聚光线,放大物体,使物体成像,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出成象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感到本课的实验内容多,时...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2册第七章第八节透镜,学生通过做实验能很快了解和知道“图743”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但碰到实际解题作答时往往是束手无策,无从作出“快速、准确”的回答。怎样使学生牢记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呢?这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图743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的课题研究中找出了用“图象”直观地表示其变化规律,即称之谓图象法。由于它只要求学生心中记下图象中的两条曲线,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便了如指掌了。见图1所示。图1  从图象上不难看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有:1 曲线A…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非常抽象,让学生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要求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该规律则更是难上加难。通过多年教学的探索,近几年来以学生实践探究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效果显著。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大小的关系为主轴,学生通过"猜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践操作、数据分析和归纳"等,让学生对实践探究产生兴趣、发现问题、小组解决问题。引入用图像和数学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将数据代入公式,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习题,而对于无数据的实验操作、仪器调节问题学生不易解答,为了提高学生解答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结合图形,变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18.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各种性质像的条件外,还要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结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图文结合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轻松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相似文献   

20.
凸透镜的焦点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又显得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很有必要.华东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45页上,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太阳光或手电筒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据笔者了解,在老师具体组织分组实验时,有相当部分学校没有备齐手电筒,若遇上阴雨天,根本无法由学生按常规方法自己动手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