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劳动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从马克思开始,到毛泽东主席都对此问题有诸多论述,可以说早有定论。马克思考察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得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对劳动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资本论》第一卷第53页作了十分明确的论述,他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这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科学论断,凝聚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光辉。为什么说只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试以本文对此作一探索。一人类对于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哲学的起源。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所运用的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学习其立场、观点、方法。《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充满了活生生的辩证法。只有弄懂马克思的方法论,对该篇的内容才会有准确的理解,学习也才能深入。具体地说,对于《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的学习,我们特别要注意下述具体的方法。首先是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核心。全部《资本论》,都运用了矛盾分析法,第二卷第三篇所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卷208页)。这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列宁在评价马克思这一唯物史观时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列宁选集》第一卷第8页)把社会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其核心就是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与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主要著作中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的社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并且预计“这个联合体的生产品是社会的产品。……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5—96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  相似文献   

6.
商品生产产生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马克思曾指出:产品要表现为商品,需要社会内部的分工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开始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离已经完成。"(马克思:资本论,中文1版,第1卷,192~193页,北京,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币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农业在产品市场。经济资源的竞争中,常常处于软弱和不利的地位。因此需要特别保护和优先发展。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是人类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们一切生产、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同时农业又是工业及其它国民经济各部门得以独立化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曾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885页)。但是,农业却是一个弱质产业,它同第二、第三产业相比,有一系列…  相似文献   

8.
新编高一《思想政治》上册第 1 1~ 1 2页 ,继续沿用了以往教科书的观点 ,对什么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及计算方法、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都作了较为详尽而深刻的介绍 ,最后得出一条定律性的、并用黑体字表述的一句话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就是说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倍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降低多少倍 ,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量就缩小多少倍 ,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多少倍 (排除供求关系的影响 )。经过查阅资料 ,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确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十一章“协作”中谈到劳动协作可以创造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时说:“这种生产力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66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种属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从分析商品开始,得出了关于商品的一般原理,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万事开头难”,《资本论》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页。以下凡引自该书的,只注页码)这不仅是因为商品这个东西貌似简单平凡,实则古怪得很,“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87页),而且还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  相似文献   

12.
一《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内涵的五种规定马克思说过:“用同一术语表示不同的意思是容易发生误会的,但这种现象在任何科学中都不能完全避免。”(《资本论》第一卷,第243页)在《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不同内涵,就属这种情况。为了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必要劳动理论的全面论述和对必要劳动进行深入研究,有必要将《资本论》中关于必要劳动的论述及其不同涵义,作一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以下简称第五章)中,以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为对象,详细地考察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为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打下了基础.但是,人们在对作为第五章研究对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理解上,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有些同志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其中劳动过程是生产力,价值增殖过程是生产关系."(华东师范大学《<资本论>第一卷难题解答》第124页)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愈明仁同志的《<资本论>  相似文献   

14.
自从资本问世以后,它与劳动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矛盾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只有非对抗性质,而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之后则逐渐变成对抗性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这种对抗性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829页,人民出版社,1972)同时深刻阐明了劳动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因而《资本论》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同上书,36页)。进入社会主义时期,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将如何发展?可以说,对抗消失了,但矛盾依然存在,变…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的地租论与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制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地租的论述非常丰富,但是,就其最基本的精神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土地所有权是一切地租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说:“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以下马克思言论均见此卷,此段话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范畴。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这一范畴作过全面的多次的阐述。可是,由于过去对《资本论》的宣传和研究较侧重第一卷,忽视第二卷和第三卷,致使人们长期以来只研究第一卷中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述,而忽略了马克思在第三卷和《剩余价值理论》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更为重要更为丰富的论述。因此,  相似文献   

17.
“转形理论”指的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阐述的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以来,反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及那些自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围绕着转形问题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争,有的人以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和第一卷相矛盾来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的人对马克思在转形问题上的论证提出种种责难,有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中论述了优先发展第Ⅰ部类生产的作用。优先发展第Ⅰ部类生产即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其产品只进入生产消费),至于其作用,我们从马克思举的第二例中可知。 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是Ⅰ(v m)>ⅡC,这也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只有当Ⅰ(v  相似文献   

19.
<正> 股份制是一种可以把各种所有制组织在一起的社会化资本组织形式。由于它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因此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了股份制这种资本组织形式,马克思曾对股份制作过高度评价,他在《资本论》中曾多次谈到股份制问题,其主要观点有:第一,股份制加快了资本的积累和集中的速度,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资本经营效益,他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88页)。第二,股份制优化了资本的所有制关系,产生了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资本所有制结构,促进了资本经营者队伍的形成。马克思指出,由于股份公司的成立,“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93~494页)。这样就可以使资本与经营资本的专家实现有效的结合,使资本的运行掌握在善于管理的经营者手中,从而提高资本的收益。第三,股份制为人类社会从私人占有制向社会共同占有制的转变提供了新的途径。股份制的发展,“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资本论》第1卷,人?  相似文献   

20.
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有明确提出“物流”的概念,但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中,马克思分析了物商分流理论、流通费用理论、第三方利润理论,其闪烁着的物流思想不仅在时间上比现代西方物流思想领先,而且在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方面也远远超越了现代西方物流思想水平;它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物流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我们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交易行为、开展物流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