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夜》承载了特定时代下的巴金的情感,及他对生存在其中的人们的悲剧命运的深度思考,对巴金小说《寒夜》“灰色空间”的解读有助于对巴金创作“艺术断裂”问题的理解。小说创作时的时代环境、工作生活环境、巴金精神世界的苦闷是“灰色心态”产生的基础。《寒夜》里大量的文字和人物的心情显示了灰色的“存在”,巴金在《寒夜》里流露对知识、自由、胜利、制度、真爱等的质疑和否定,“灰色空间”的“存在”都隐含着强烈的“虚无”指向。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未必有人会有耐心读屠格涅夫的长篇,虽然他以他的《猎人笔记》和《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等长篇小说取得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荣誉”——巴金这么说。上世纪80年代初,我曾以编辑身份访问巴金老人,我对他说:“谢谢您。”  相似文献   

3.
《随想录》简介《随想录》是巴金以“随想”的形式写成的一系列杂文,共150篇。写作《随想录》的目的是为了“讲真话”,用真话建立起一座“揭露‘文革’的博物馆”。《随想录》起初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上连载,后合订成册,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鉴于巴金的健康状况,一般认为它将是巴金最后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世瞩目,有口皆碑。近年来,他提倡“讲真话”的呼声,又在思想界和社会各个阶层中引起了广泛…  相似文献   

4.
巴金创作的《随想录》,被称为是“一代知识分子觉醒和痛苦思考的结晶”,是一部原罪的大书。巴金原罪意识的形成与家庭出身、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思想及“文革”经历有关。他的原罪意识对于世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5.
1940年,宋云彬在桂林曾发起“研究巴金”运动,巴金不同意“研究巴金”中对他的批评,这是巴金和宋云彬之间生活上有大的交集的事件.由这事件延展方面和事件影响来看,宋云彬和巴金或在性情或在见识上多有不同.巴金和宋云彬之间没有建立深厚友情,桂林“研究巴金”运动之后,他们之间交往的机会也基本是在大的文艺人群交流与活动环境下才有.宋云彬日记《红尘冷眼》多处提到巴金,可资为了解巴金和宋云彬交往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巴金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出版家、编辑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及《抗战三部曲》。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融为一体。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巴金对于书籍,采取的是敞开胸膛吸收的方式。巴金还善于在思考中1982年3月15日,巴金在家中接受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封面说明“但丁国际奖”。超级英雄奥特曼先生,捉了好多的怪兽准备做成汉堡包送给放寒假的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7.
《文学知识》1958年10月8日创刊时,成为当时“三刊两校”拔巴金“白旗”的第二刊。姚文元将巴金认定为应拔的“白旗”。《文学知识》从创刊号起,设置了《大家来讨论巴金作品》专栏,针对两个“三部曲”,展开大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巴金的作品,特别是《激流三部曲》,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应抹煞的,巴金在新文学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途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巴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作品的最大特点表现在苦难意识、抗争热情和女性情结三个方面。 巴金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能表现人的苦难命运的小说艺术家。在所有的小说家里,他是最有人类苦难意识的作家之一。一旦走进巴金的小说世界,一些“受难者”的形象便接踵而至:杜大新、李冷、瑞珏、梅、“砂丁”们,构成一组生活中软弱或牺牲者群象。巴金对那些制造苦难的仇恨与对那些无辜的受难者的爱与同情全汇集于笔端。他所描写的软弱者的范围是很宽的,既有被压在社会最低层的丫头、仆人,也有生活在上层社会豪门大户中的小姐、少爷,既有接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新一代,也有执迷于封建礼教、伦常、至死不悟的守旧青年。巴金的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揭露了军阀的残暴和不  相似文献   

9.
1978年12月.历经“文革”苦难的巴金老人开始写作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随想录》。1979年春天.巴金重返巴黎。刚刚经历过“文革”浩劫的巴金.思想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旧地重游带给他的不只是兴奋、亲切。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在《随想录》中,巴金一再提到他在“文革”初期被迫不停地写交代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鲁迅散文诗《秋夜》中的“恶鸟”,一般都认为是象征依附于黑暗世界的恶势力,为鲁迅所“憎恶”。这种解释是值得讨论的。“鸟”是“恶”的,而且又是夜中之物,自然不会是什么好东西,理应憎恶之.“传统”如此,所以人们谈起《秋夜》来,便对这“恶鸟”大张挞伐。殊不知《秋夜》的作者是反对“传统”,喜欢“异端”的。鲁迅是旧世界的叛逆者.一九○七年他写《摩罗诗力说》,鼓吹“恶魔诗人”.一九二四年他在《音乐?》一文中,希望能有“一叫而人们大抵震悚”的“恶声”出现。一九二八年他作《太平歌诀》,从南京童谣分析当时社会的黑暗,批评“革命文学家”的“超时代”与“不敢正视现实”,说:“近来的革命文学家往往特别畏惧黑暗,掩藏黑暗,……变成婆婆妈妈,欢迎喜鹊,憎厌枭鸣,只捡一点吉祥之兆来陶醉自己,于是就算超出了时代。”鲁迅不愿“变成婆婆妈妈”,所以他是欢迎枭鸣,憎厌喜鹊的.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他在《且介亭杂  相似文献   

11.
巴金的原名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中介绍巴金的生平为:“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此说有误。巴金原名应为李尧棠。巴金先生所著的五卷集《随想录》封面上有极其醒目的个人小传:“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另外,我们从该书第三卷《病中集》第102篇《我的哥哥李尧林》一文中,也可得知巴金先生的原名是李尧棠。旧时代男人有“名”亦常有“字”,而“名”和“字”有别,不能混为一谈。古时小孩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自称称名,对长辈或平辈称字以表示尊敬或客气。巴金曾解释他的…  相似文献   

12.
《那事·那人·那魂》《一个诚实的人》《那双美丽的眼睛》,……这是“走近巴金,阅读巴金”征文活动中涌现出的好文章在这一篇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同学们对巴金的尊敬和爱戴之情:作为巴金的母校,上海市南洋中学发起这次征文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读巴金的作品,学习巴金讲真话的品格,了解一位“人民作家”的心。巴金并未离我们而去,他的作品和他的精神会永远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去阅读巴金,去走近巴金。  相似文献   

13.
巴金《寒夜》的比较研究呈现“三维”意义:可以比较《寒夜》与其他现当代文学作品里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比较《寒夜》与其他古今叙事文学作品里“婆媳冲突”、“恋爱悲剧”的情节模式;可以将《寒夜》与鲁迅小说《伤逝》、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进行文本互读.在《寒夜》这一中心点上辐射出更宽大的研究视野,有助于人们对经典作家和作品的了解与研究走向深入.以巴金《寒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维视角的比较,既是为文学史“知识分子(文人)形象小说”专题之建设,也是为《寒夜》研究的成果深化、空间拓展作尝试.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巴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了。据报导,在法国就掀起了“巴金热”,他的小说《寒夜》译成法文后,在法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巴黎所有书店都贴满了“巴金——《寒夜》;《寒夜》——巴金”的广告招贴。巴黎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提名巴金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5.
一些现代文学史书籍在谈到巴金前期创作时,都提及樊赛蒂、萨何一案对巴金创作《灭亡》的影响。但在陈述这件事时都有疏失之处。如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不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拯救无政府主义者、意大利工人,巴金奉为“先生”的凡宰地免受死刑的抗议运动,而美国政府不顾各国舆论的警告,仍下今令他处死…… 黄修已著《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一九二七年,巴金在法国听到美国政府杀害两名无辜的意大利人的消息……赵遐秋、曾庆瑞著《中国现代小说史》:……(巴金)又听到了美国政府杀害了两个意大利工人──樊赛蒂和萨…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一九八三年第八期载有范守纲同志的一篇文章《巴金谈〈灯〉》,介绍了巴金同志对语文课文《灯》的一条注解的看法。巴金认为,《灯》的一条注释,“[山的那边]暗指革命圣地延安,党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注得“太实了”。他说:“结尾处‘山那边’就是文章开头的‘在台边,傍山建  相似文献   

17.
巴金精神是我校师生温暖的陪伴.巴金先生的笔,是真正的讲真话的笔.这份“真”,使学校在“根文化”的底色之上,逐渐积淀起了“真教育”的基因和元素——说真话、做真人、求真理.学校近几年来,将巴金精神融入学校文化,探索出学校的特色课程——巴金课程的体系,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的世界公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约还是两年前,我给学生上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序跋两篇》。为了能让学生对巴金先生创作《激流三部曲》的思想精神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且能使这种所谓“枯燥”的课文也变得兴味盎然,我模仿电视访谈的形式,将这节课改成了“巴金访谈录”。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最新整理和公开的巴金小说手稿《春梦》的解读文字,作者考察了巴金创作《春梦》的背景,梳理了《春梦》中的重要观念与巴金创作和思想的关系。并对作品重要情节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该稿是研究“激流三部曲”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中能够看出巴金日后的创作趋向和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寒夜》是一部具有特殊魅力和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杰作,也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写的是“从一九四四年暮秋初冬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冬天的寒夜”,一个可怜的小职员汪文宣一家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陪都重庆一座普通楼房里的“凡人小事”。人物是渺小的,故事是平凡的,但从一九四七年晨光出版公司初版发行以来,至今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泽。甚至因为一九七八年法译本《寒夜》在巴黎发行,曾一度掀起了一“个巴金热”,重新认识巴金,研究巴金也由此形成一个国际性的新热潮。国内的研究工作者,也从历来所注目的《灭亡》、《家》、《火》等作品开始了对《寒夜》的重视。巴金本人在谈自己的创作中,也特别倾心于《寒夜》,晚年的《创作回忆录》,多次提到它,甚至还特意专文撰述《关于<寒夜>》(回忆录之十一)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