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  相似文献   

2.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1.“殷墟”之名源于“商朝都城留下来的废墟”。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墟,即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北,商朝从此稳定下来,“殷墟”成为商朝帝都的名称。上个世纪初,殷墟被发现以后,学者常借用“殷墟”来指称殷墟的遗址,乃是因为古已有其名,并非因其成为废墟而得名。2.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背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应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为除发现了大量商朝甲骨文外,还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西周早期的甲骨文;而从已出土的甲骨文看,所用龟甲通常是龟的腹甲,有时也用龟的背甲。3.判断…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有文字史以来,文字的镌刻艺术便问世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就是在龟甲和兽骨上镌刻的象形文字,其原意是占卜吉凶时在龟甲、兽骨上所刻的用于记事的文字。因此,又称“契文”或“卜辞”,也称之谓“殷墟文字”。到了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周朝开始有以青铜为主的...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1.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叫钟鼎文。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时代,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用“片”来作单位的。从周、秦到汉,字大都刻在竹片和木条上,竹片称简,木条称牍。把若干简和牍用牛皮绳子串起来,就是“册”。这种牛皮绳称“韦”。“册”是一个象形字,很像牛皮绳把竹片串起来的样子。把书籍一册册放  相似文献   

7.
奴隶社会:十、殷墟: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商朝也称殷朝。河南安阳西北是殷都的废墟,所以叫做殷墟。十一、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殷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我们把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原初于契刻,始见于仰韶文化彩陶的刻划符号应为原始书契的萌芽阶段。甲骨文的成熟和龟甲兽骨上卜辞书契的书刻,形成了文字书写过程中不同的风格。康南海先生说“文字何以生也,生于人之智也”(1)。“文字是随着智识而产生,亦随之智识而进步。”(2)从文字功能记录事物,抒写情感,记述思想的角度来看,文字的产生,可以说是一切文化的原始了。  相似文献   

9.
赏画须识画史,赏率亦然。赏字,一般始于对殷商甲骨文字的欣赏。殷商甲骨文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文字”,是有可识的汉字以来,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甲骨文最早发现,是在一八九九年,即画家张大千诞生这一年,地点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到目前为止,至少发见十万片以上,大都刻在牛骨、龟甲之上。甲骨文字,就线条而言,有细笔,也有粗笔;就结体而言,已显露平衡、整齐、和谐、统一的最初格局;就章法而言,已有浑然一气的感觉;但总体处于书史稚拙阶段。秦前书法,即大篆书法,包括甲骨文字、钟鼎文字、…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甲骨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有关于“服饰”的文字.文章通过对这些文字的探究来解读其功用,并进一步解读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为上海市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图,设计师将它设计成一个“鼎”的形状。在青铜时代,原为食器的鼎又成了权力和地位的标志。这说明A.“食”在青铜时代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B.青铜时代拥有食物的人就拥有权力和地位C.青铜时代解决“食”的问题是统治者的惟一任务D.青铜时代的统治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2.从定义的角度,甲骨文是A.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B.商周时期的卜辞C.考古出土的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D.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较成熟的汉字3.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正式确认郑州为第…  相似文献   

12.
商王朝百姓崇拜祖先,也崇拜鬼魂和神灵,每逢战争征讨或祛灾庆丰,到生死疾病或婚嫁迎娶,都要通过占卜向鬼神请示,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纛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叫“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现令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从甲骨文考察,多见“示”字和“宗”字。“示”是男性崇拜的象征,“宗”表示以男性为主体的神灵已经从野外移入室内,象征着祖庙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龟的寿命很长,所以古人以为是吉祥之物。“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但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麟、凤、龙都是子虚乌有的,只有龟是实实在在的。殷人占卜,甲骨并用,龟甲占十分之一左右,他们只以龟甲占具有神秘性的事物。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肋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安阳市作为八大古都,北临漳河、西依太行,是殷商文化的所在地。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安阳市小屯。它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泥版文字、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他三种文字早已销声匿迹,只有甲骨文发展了下来。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相似文献   

15.
占卜在殷商时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龟甲和兽骨是占卜所需的物质材料,是显示卜兆及契刻文辞的载体.殷商晚期,龟卜代替骨卜成了主流,但只有在龟甲和兽骨上刻上解释性文字,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卜用甲骨.对于这个变化,从历次殷墟考古发掘的资料观察,卜甲和卜骨在选择、来源、存积形态等方面存在种种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是受灵龟思想支配,和使用等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契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残片,于清朝末年最先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掘问世至今,已先后出土了十五、六万片,除去一再重复的字外,仅单字就达四千六百多个,其中,可辨识解读的尚不足两千个,但就从这些能辨识解读的文字,便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殷商人的刀笔文字”(刘鹗《铁云藏龟·自序》语)在字体结构上,远远超越了原始图画文字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编》,是一部殷虚甲骨刻辞的字典。旧本为孙海波于一九三四年所编纂,燕京大学石印;新版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一九六五年改订、增益,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甲骨文是先秦(主要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清代光绪年间(公元一八八  相似文献   

18.
篆刻的发展史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 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都知道,今天的汉字是由商朝的甲骨文发展而来的。这种独特的甲骨文字,是由于古人将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而得名。在初一历史课本的彩图中,有一幅甲骨文的插  相似文献   

20.
陈婷 《少年月刊》2022,(21):32-35
<正>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美好的寓意。龟的寿命较长,所以被视作长寿的象征;龟是四灵“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的“北玄武”;龙的九子之一“赑屃(也叫霸下)”外形似龟,是龙与龟图腾的结合;龟壳在古代还被用来占卜和刻画文字(“甲骨文”中的“甲”就是龟壳);唐朝,甚至把调兵遣将的虎符改成了龟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