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一课时,在练习中我引导学生依次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的第3~5题,这是有关根据不同的点连线的习题.其中第5题(如图1)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出错了,画成了图2. 为了使学生明白这种画法与在多边形里划分三角形个数的画法不同,我在黑板上画点,并给每个点按顺序标上序号(1、2、3、4),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是否每两点之间都连线(画线段)了?结果学生发现“1”和“3”没有连,“2”和“4”没有连.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复习二第三题"按顺序连一连"意在帮助学生掌握声母的形以及先后顺序,同时辅时识图.可教学实践证明:这道题并不能达到编者的意图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误解.  相似文献   

3.
1.你的教学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吗? 学生认识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我们应按这个规律来组织教学。如教汉语拼音“j、q、x”,对每一个字母的教学要按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程序进行:①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②联想,概括图画内容猜一猜字母的读音,想一想字母的形体;③归纳,明确字母的读音和形体;④具体化,编顺口溜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形体,如“小鸡、小鸟,jjj,像个‘q’字,qqq”。教完“j”后,归纳学法:说说图,渎读音,记记形,写写字,再半扶半放让学生尝试学习“q”,最后让学生独立自学“x”,教师重点检查学生读和写。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47页编排了一个题为《小羊吃青菜》的看图说话训练题,这是一项观察、思维和表达的综合训练。我在教学此题时先让学生逐一观察图画,弄清每幅图意后,再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给四幅图排出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按正确的顺序连起来说一段话。待学生自己试说,同座互说一遍后,我先后请了三位学生到台前看图说话,  相似文献   

5.
针对本节知识面广、易混难记的特点,我采用口诀记忆法进行教学,颇受学生欢迎。一、将“关系图”绘制概括为“八圈十六线”。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无机物的简单分类。然后让学生绘出八个圈,再将纯净物中的七种物质按要求在圈内填写。最后按“六箭”“四横”“双交叉”“两折线”的顺序把八个圈连起来,完成“关系图”。  相似文献   

6.
[题目]欢欢在计算“20 □×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500。你能帮她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分析与解]题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根据运算顺序应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即应先求出□×5的积,然后再与20相加。但欢欢先算20 □的和,再与5相乘,得到的结果是500,这是错误的。要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必须知道“□”表示多少。我们按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第三册已经学过简单的连乘式题,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基本掌握。第四册中安排的连乘,是把计算的范围从原来的表内乘法引伸到一位数乘多位数,因此,本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连乘式题。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0”在连乘法中的特殊的计算作用。本节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8.
“直呼音节”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的难点,习惯的教法是“声母——连韵母——再连韵母”的三拼连读法,这样拼读的弱点是学生不易读准声调。我在学生熟悉汉语拼音字母后就教直呼音节。首先以手式帮助学生熟悉声调符号: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统编教材第二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节,安排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教学。其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连减、连加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读出算式和书写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两步计算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学会解答求总数的连加应用题以及求剩余的连  相似文献   

10.
要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第几”,应该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去数”的方法。 1.按先(前)、后顺序去数 有些东西的排列,本身就具有先、后顺序,如排队、跑步等。这样情况下,一般是按先后的顺序去数出“第几”,如课本第16页一道题: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的汉语拼音部分创设了“情境图”,即将一组字母纳入一幅图画中,并在《教学参考书》中创编了与之相应的“语境歌”。这样将字母寓于一个小故事当中进行教学,再加上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尽管教材编者一再强调,“情境图”和“语境歌”只是激发学习兴趣,帮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但作为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必要环节,仍不可被忽视。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提高解答式题的能力 ,并能熟练计算。2 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训练把握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适时迁移1 用投影出示 :24 8 -63×6÷9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后 ,再说出运算顺序 ,最后进行口算。学生口答后 ,师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生读)口算 :47 -10 528÷7×6师小结 :前面我们学过…  相似文献   

13.
一次教学生词“card”。生词“card”只比以前学过的单词“car”多了一个字母“d”。我想,怎样能让学生很快把两个单词建立联系,既而牢牢记住它们的拼写和含义?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轻松一下。我给你们出个脑筋急转弯吧!”学生十分兴奋。我像“幸运52”节目中的主持人李咏一样,向他们一边伸出拳头,一边说:“请听第一题!Number One!”一些学生也向我伸出两只手指大喊:“Yeah!”“怎样在一秒钟内把冰变成水?”这是个热身题。有的学生喊不知道,有的学生说出了答案:“把冰前的两点去掉。”接下来,我又出了第二题:“我在一秒钟内把…  相似文献   

14.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在于它有条不紊,不在于它流畅、顺达、精彩生成,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知识融人学生思维,指导实践。数学课练习设计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互动和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器官,把理论知识生成能力。下面是笔者听到的一个教学片段,学生回答“不确定的数”,而教者的处理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四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完字母与数字和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略写法后,教师安排判断练习:判断x+x=2x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5.
音标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边认读边感悟;边教学边复习,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音标的兴趣,提高音标教学的实效性。一、分解背诵法我将48个国际音标分解成三块:双元音、单元音、清辅音与浊辅音。引导学生像背诵字母一样尝试背诵音标。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按照学生最容易记的顺序先出示8个双元音:/ei/-/ai/-/(?)u/-/au/-/i(?)/-/ε(?)/-/(?)i/-/u(?)/,在教学读音后,再引导学生将8个双元音分解成3组,适当讲解。此后,安排学生课堂热身时像背字母一样按顺序背诵双元音,在学生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顺序默写,经过几次反复训练,直至学生完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叫做“八仙过海”,想一想,其中的“诀 图1 窍”是什么? 玩法 取8张卡片,分别写上0,1,3,4, 5,6,7,放置如图1.请你的同伴默记其 中的某一个数字,然后只把这个数字所 在的位置是“上排”或“下排”告诉你. 你按图2所示的顺序把卡片收迭起来,再按图3所示的顺序摊 放开,于是就成了图4.还请你的同伴讲在“上”排还是在“下”排. 再按图2的顺序收,按图3的顺序放,成图5.再请同伴讲一次, 你就可以猜出他心中默记的是什么数字了. 请想想看是怎样猜到的? “诀窍” (1)凡是上一排都算“0”,下一…  相似文献   

17.
小语第三册“基础训练9”看图说话教案江苏岳静梅教学要求:1.能按一定的顺序仔细看图,了解几幅图之间的关系,能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个故事。2.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把话说得正确、完整、连贯。3.使学生知道熊猫最爱吃竹叶和竹笋的生活习性,并...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一道课外题: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距A点80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B点600千米处。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看了题目后,有的学生拿出笔来,写写算算;有的学生想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一时间学生讨论起来,有学生说:“老师,这道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两车的速度,若给个时间也许能求出来。”其他学生跟着附和起来。我说:“画个线段图试试!线段图是解题的好帮手,也许能求出来。”不一会儿,学生将线段图画好了,可是算来算去,还是求不出结果。有的学生开始东张西望;有的抓耳挠腮;…  相似文献   

19.
看图学文《骄傲的孔雀》由4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讲一只美丽的孔雀,因为盲目骄傲,结果落得个很不光彩的下场。教学这篇课文,要从看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然后图文对照.把看图与学文结合起来,在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一、指导看图,感知课文内容指导看图时,可先让学生按顺序把4幅图连起来看一遍,知道这4幅图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地点都在湖边,讲孔雀和花喜鹊的故事。然后再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每幅图。观察第一幅图时,先整体观察孔雀,感知孔雀长得…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一位教小学数学的青年女教师相聚,闲聊中,她告诉我一件在教学中碰到的使她终生难忘的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次她在课堂上讲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呢?我做过试验,有的题先加减后乘除所得的答数也是对的.”接着他就举例证明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