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相似文献   

2.
鲁愚  刘祥魁 《现代语文》2002,(10):21-22
鲁讯先生于1926年9月所写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回忆自己幼年初进三味书屋的经过时说:“从一扇黑漆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是一幅画,面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对该书塾张梓的这幅画,迄今通行的认识是:以“鹿”谐  相似文献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的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书房中何以要挂梅花鹿的画呢?学生又为何向鹿行礼呢?答曰:“鹿,禄也。谐音。”中国人历来讲究福禄。《诗经》上就有“福禄束反”的话,意思是“福禄之来,反复不厌”。初汉又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话,《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注释说:“鹿,比喻皇帝的位置”,而皇帝的位置又是全国最高的“禄”。明朝末年,李自成打下洛阳之后,杀了作恶多…  相似文献   

4.
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这样描写:“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私塾先生为何要挂一幅梅花鹿的画呢?在封建社会里,学生书读得好,就可以做官,做官就有俸禄。而“鹿”与“禄”谐音,“树”与“书”谐音。“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其含义是“丰厚的俸禄就在古书中”。意即高官厚禄要读书。“三味书屋”里为何有幅梅花鹿画@陈汉文  相似文献   

5.
谈谐音艺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在描述“三味书屋”时有这样一段话:“……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这里,代替孔子牌位的是画中“伏鹿”,因“伏鹿”与“福禄”同音,一幅画就形象地再现了封建教育制度下读书人对功名利禄的热衷,谐音喻意,含蓄深刻,耐人寻味。谐音,这种根据汉  相似文献   

6.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书屋坐东朝西,内部呈“凹”字形.房门正对着“(?)”形墙.绘有古树和鹿的画便挂在墙的正面.画前横一条桌,条桌前,房正中便是先生的座位.学生的桌椅靠墙分列周围.鲁迅的座位就在“凹”字的左上角,也就是书屋的东北角.(如后图:)  相似文献   

7.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书屋坐东朝西,内部呈“凹”字形,房门正对着“凹”形墙。绘有古树和鹿的画便挂在墙的正面。画前横一条桌,条桌前,房正中便是先生的座位。学生的桌椅靠墙分列周围。鲁  相似文献   

8.
身在绍兴,有朋自远方来,免不了要陪着参观鲁迅故居,而且几乎每次总是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可是,当问及客人是否懂得三味书屋那幅画的含义时,无论外宾内宾,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说得上来。 你懂得三味书屋那幅画的含义吗? 且看鲁迅是怎样描写的:“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为什么学生们要向鹿行礼?这幅画到底有什么含义? 原来,这幅画就像一个物谜,它像年画上有鱼代表年年有余(裕),福字倒贴代表福到的意思一样,是通过画面及其谐音表达了人们的一种追求。可不是?“古树”  相似文献   

9.
“三味书屋”在我国浙江省绍兴市,是当时寿境吾老先生开办的一所书塾。那时的书塾都是悬挂孔子的圣像,而“三味书屋”正中墙上却挂着一幅画。画上画着一棵古树,下面是一头梅花鹿。这是何意呢?这是因为“古树”与“古书”谐音,“鹿”与“禄”谐音,其画的内容包含着“只有好好读书,才能有高官厚禄”的意思,象征着“学也,禄在其中矣”的封建宗旨。  相似文献   

10.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生读书圈画) 师:谁把这四次感叹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乍一听,这四句话有点重复哕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生:不是. 师:四句话,四个“好”字,现在哪位同学把写“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11.
师 :请默读第二段 ,想想在这段中“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默读。)生 :这段讲了伯父跟“我”谈《水浒传》 ,教育“我”认真读书的事。师 :那么 ,伯父是怎样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的呢 ?请大家浏览第二段 ,用“———”画出有关语句。(学生浏览 ,动笔圈画。)[评 :伯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的句子是本段的重点 ,直奔重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边画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生 :伯父摸着胡子 ,笑了笑 ,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幻灯出示该句。)师 :这句话表面上是讲什么意思 ?生 :表面意思是伯父夸自己的记性好。师 :是呀 !这句话…  相似文献   

12.
两位四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人教版六年制小语教材)一课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有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而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一位教师听了学生的提问,很不高兴地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这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爸妈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学而优则仕”与“读书做官”划上了等号,被认为是孔子提倡“读书做官”的一条“罪证”.凡是对旧教育清算,它总免不了被批评一番,在所谓“批林批孔”中尤其是如此。其实,“……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既不是孔子说的,它的本义也不是“读书做官”.对这一“错案”,现在是到了应该“落实政策”的时候了.笔者试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热望得到学界先辈和广大读者教正.  相似文献   

14.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15.
有位教师讲《三味书屋》,简介课文内容后,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听到这些提问,教师皱起眉头,说:“这没什么研究的!就跟我们每个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课后,教师抱怨道:“这些学生真怪,尽提些怪问题.把我的教学计划全搅乱了!”我认为学生提问题是他们思维活跃、观察细致、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的表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他的观察越  相似文献   

16.
一、作品与题解《三味书屋》(看图学文)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它座落在浙江绍兴城都昌坊口,与鲁迅祖居老召门隔河相望,约距半里路。书屋坐东朝西,内部呈“凹”字形,房门正对着“(?)”形墙。绘有古树和鹿的画便挂在墙上。清朝末年,三味书屋在绍兴城内所有私人开设的学校中很有名气。  相似文献   

17.
释鹿     
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一句既写实,又涵盖旧式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鹿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在古代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和丰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女人。他走过去向她行礼,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老女人微笑着说:“怎么样?”“很漂亮。”“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女人带着几分戏谑说。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的您,您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少年读书时,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和尚庙里的桃子,和尚告到先生那里,先生追问学生,没有人敢于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句责骂挖苦学生的对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说:“谁对上了,免罚。”郭沫若  相似文献   

20.
做官与读书     
做官与读书之间,似相联系,却又相排斥。人们要做官,必得先读书,学而优则仕嘛,不读书哪能登上仕的台阶呢?然而,又往往是一个人当跃入“官”门后,那读书的热劲儿可就会冷却下来,变得少读书,或者就基本不读书了。 笔者常因工作关系,到过一些行政官员的府第,见那居室的书架上,却没几册书,有几本也是有关部门的赠品,陈列其上也是做做摆设、装饰。询问某些较熟识者:“有时读书吗?”回答却是一阵感叹:“啊哟!哪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