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义三角是在指称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对意义的阐释。它通过概念(系统意义)把语言表意符号和客观外界的所指对象联系起来,并一直备受语义学家们的关注。但这个图式仍然存在着某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可以尝试提出语义四面体图式,并用场景集合来替换所指对象,进而阐述其在词汇语义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葛为为 《考试周刊》2009,(37):42-42
本文先简要阐述了指称论的一些理论,然后从这些理论出发阐释语义三角图示中的符号、所指物和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旨在赋予语义三角理论中的三者以新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他们大多从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中的部分角度考虑,而没充分认识到认知客体、主体、体现方式这三者在语言模糊性形成过程中的根本性作用。在语义三角理论框架下的分析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对语言模糊性形成的根本性作用,将利于完整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语言模糊性的根源和实质,利于更好地掌握有语言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5.
孔庆友 《现代语文》2009,(12):55-57
对禅宗语言的研究,可以从语义、语法、语用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着手。本文从语义角度并结合语义三角理论对禅宗语言观进行了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设计是一种文化活动。通常设计创作者在如何创意的艺术性层次与实用功能技术性层次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是十分困难的,事实上在完全抽离设计的立场后,隐藏在背后的竟是人文习惯和文化涵义;表意象征是人们代代相沿的文化密码,作为非言语符号,使用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的形态语言符号,是根据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积累起来和保持着的社会习惯形成的各种符号代表一种抽象的概念,超越民族和国家的范围,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习惯”并都具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的语义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他的语义理论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本文对他关于语义的定义、符号与指称的关系、语义范畴,以及语义解释的方法作了全面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三角原理得知语言学习牵涉到匹配这一认知过程,而一定数量的匹配可达到语义点状态。语义三角状态和语义状态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反应状态的两个端点,它们中间存在不同反应状态。词频是产生不同反应的根源。根据Anderson认知理论,构建了外语自动化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9.
传统图案是我们的祖先经过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形成的中国特有的吉祥图案,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符号,承载着各种形式的视觉语义。其中典型的语义形式有具象语义、抽象语义、意象语义。具体研究各种语义表达,对于我们从视觉语言角度解读传统图案符号语义,以至更好的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认识到语法研究必须将句法和语义相结合,做到既互相渗透,又相互验证。1985年,胡裕树、范晓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提出在语法研究中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这一思考后来发展成为“三个平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截然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着的平面。其中句法平面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语义场浅释     
语义场是研究词汇的一个重要单位。一种语言的词汇不是语言单位的简单堆积 ,它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场”。这些场以意义相近为基础把词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弗雷格因同一替换律讨论而提出了涵义与指称的理论,这个理论后来引出了弗雷格迷题.弗雷格迷题的形成有多方原因,直接指称论对弗雷格理论批评是主要原因之一,以至于可以说,这是产生于直接指称论哲学立场的迷题.尽管如此,弗雷格理论确有不足.最重要的是,弗雷格理论只有关于涵义与指称的理论,即只有语言层面的理论,而缺少认知层面的理论.这个不足使得在弗雷格理论基础上解决同一替换律问题难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让"迷题"多添了几分"迷"的色彩.这里将给出一个新的方案:在弗雷格理论的基础上,增加有关概念的理论,以概念和内涵、涵义等这些概念的形式刻画为中心,建立可以消解弗雷格迷题的形式语义学,即概念语义.通过概念语义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对弗雷格迷题的消解给出统一回答.  相似文献   

13.
从设计语义学解释,设计是人类的一种形式文化活动。它对于一个民族的心理意识,具有着出乎寻常的暗示作用,并能强化民族的自我存在意识、自我认同感,增强成员间的凝聚力。然而,我国当前的设计出现了一种自我本位文化缺失性的问题,只有从设计以及设计的根——母体文化,一起着手重构中国的文化符号体系,我们的设计才能不断走向繁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语义三角"理论在名实区分的基础上,将语言涉及到的几个因素作了很好的区分,即将事物、概念(或思想)与词语三分,并说明各个因素各在何处。这就为很好地阐明语言与我们所处的外部世界的关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要正确地分析语义、语义形式以及语义与外在事物的关系,语义三角理论给我们设定的三个维度是不够的,它忽略了语义三角中每一个维度的各自的多个层面。要从外部世界的实际语音、客观事物到人脑中(内部世界)、语音形象、事物印象等多个角度及其关系考察语义指涉问题,并认识语言在语义指涉中的作用和局限,才有可能对语义指涉这个困扰人类的问题作出明晰可信的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了定位于英汉两种文化环境中的语言符号在翻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并以大量的英汉语言事实,证明了尽量缩短语言个性所带来的距离,以达到语义上的等值在翻译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语义学研究中,经常把反义词与标记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本文从反义词的定义出发,梳理了近二十几年对反义词与标记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而对标记理论下的反义词进行了本体论、认知、功能和人文角度的系统的全面的探讨。结合俄语、汉语等语言实例,在标记理论下对反义词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受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论的影响,当代语义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重要特点之一是逐渐抛弃了传统的多义性理论.开始从语言语义层次和非语言的概念层次的结合上,全面分析和描写语言深层的意义结构。本文概述了代表当今语义研究新传统的几个语义模式和新型词典,并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晨  詹永照 《教育技术导刊》2018,17(11):181-186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视频数据挖掘已成为当前大数据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视频数据挖掘中,对视频内容的理解需要从局部动作语义理解上升到更高层的复杂场景或事件语义理解。在对视频基本动作语义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基本动作语义概念关联的视频复杂动作场景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记录视频动作语义概念的出现情形,对相应视频场景中的所有动作语义概念采用Aproi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然后利用挖掘得到的动作语义概念关联规则,定义视频复杂动作场景检测分类准则,最后对测试视频采用该分类准则进行视频复杂动作场景概念检测。通过在典型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挖掘出视频中动作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实现对视频复杂动作场景概念的检测分类。  相似文献   

19.
潘学军 《海外英语》2011,(14):386+388
语言习得环境是由情景和语言输入所构成,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语言的句法构造也是体验的结果。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认知主体对认知现象的认识,而元认知体验又可以激活相关的元认知知识,设置教学目标和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其语言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形成语义概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符号与指称理论以及词项的语义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