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聪 《现代语文》2009,(8):76-78
《沧桑艳传奇》是吴宓青年时代的作品,根据美国诗人朗费罗的叙事长诗Evangeline写成。吴宓在翻译原诗的基础上对这一外国题材作品进行了大胆的“中国化”意译改编的尝试,开创了近代传奇创作的新题材和新方法,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宓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中国比较文学的开拓者,而且是一个执着的报人和编辑家。研究发掘吴宓在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有价值的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为著名学者、诗人、红学专家、比较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吴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吴宓的学术领域宽阔,博大精深,成就显赫,报刊上时有文章论及。但作为教育家的吴宓却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教育是吴宓一生最根本的职业。研究吴宓,不能不研究其教育实践及贡献。本文拟对吴宓一生的教育实绩略作介绍,以资引起学界、教育界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快乐阅读》2011,(19):2+131
吴宓,1894年生,字雨僧,陕西省泾阳县人。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师从美国新人文主义者白璧德,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相似文献   

5.
黎聪 《现代语文》2009,(10):76-78
《沧桑艳传奇》是吴宓青年时代的作品,根据美国诗人朗费罗的叙事长诗Evangeline写戍。昊宓在翻译原诗的基础上对这一外国题材作品进行了大胆的“中国化”意译改编的尝试,开创了近代传奇创作的新题材和新方法,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宓(1894—1978),作为我国的一代文化名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在被无知与偏见湮没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现在,终于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吴宓在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史上的贡献与成就是多方面的,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与整理,并作出客观而公允的评价。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以收录了作者四十岁以前的全部诗作及有关论著主要内容的《吴宓诗集》为据,对吴宓三十年代以前的  相似文献   

7.
吴宓是学衡派的领军人物,贯穿吴宓一生文化思想的是他对传统伦理精神的坚守与弘扬。吴宓认为政治的根本在于道德,欲救世救国,就必须重塑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人伦精神和理想人格,“以人格而升国格,”才能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得以“重建民族的自尊”。吴宓伦理思想的构建,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要资源,又得益于白壁德新人文主义和柏拉图哲学思想,从而使其伦理思想带有浓郁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有了我们可以把握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8.
杨锐 《文教资料》2011,(18):159-160
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红学专家、诗人,同时也是一代教育家。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吴宓无疑是思想上特立独行之人。曾经留学哈佛的他回国后大力提倡“人文主义教育”,主张以文教立国.培养“会通中西”博雅人才的精英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保存中国国粹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诗人吴宓先生在自己的《日记》里记述了对《三国演义》的一系列看法:他认为该书是"真正的历史小说",书中人物、情节都是"典型";他提出,"正统"有二义,即"本义之正统"与"人为之正统";他强调,"艺术真实"源于"普遍永恒之道德观"。我们在吴宓先生的《日记》里看到了最真实的"吴宓"。  相似文献   

10.
晚近学术界较为关注吴宓的翻译思想及其翻译实践,其中包括西方翻译思想对吴宓翻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本文拟探讨吴宓对歌德的翻译思想及威廉·施莱格尔的翻译实践的接受。根据歌德的翻译思想,以及吴宓对施莱格尔翻译工作的评价,就可译与不可译、翻译的价值、翻译的方法、及诗歌翻译这四个问题,讨论德国翻译家的影响与吴宓的翻译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吴宓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他毕生领受、担当和守护的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便是"仁,天下归仁";他人生的84个春秋,书写的便是"仁,天下归仁";他殉的情与道,便是"仁,天下归仁"。"仁,天下归仁",成了吴宓学术文化研究、教育教学和文学创作的宗旨与灵魂。他的这一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对于现今建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宓任职清华研究院主任一年余,1926年3月正式辞职。吴宓的辞职,直接原因是他的"研究院各提案"被张彭春和清华校务会否决,间接原因跟王国维、梁启超等同事对他支持不够相关。吴宓请辞研究院牵涉面广泛,关乎研究院的性质和未来走向,有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清华内部斗争,成为一个事件。  相似文献   

13.
国学大师吴宓"文革"漫谈录·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数年的辛勤劳作,达灿先生终于完成了《国学大师吴宓“文革”漫谈录》的写作。此书是他作为吴宓教授的小友,在“文革”蒙难期间亲聆吴宓论学谈文、品评人事的追忆。我作为吴宓老师的学生,认真拜读书稿之后,深深感到这是一部颇具文献史料价值的书,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在“文革”中遭难而又不屈服于压力,更没有放弃思考的铮铮铁骨的吴宓!  相似文献   

14.
《吴宓日记续编》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文献,不仅是记录个人心路历程的信史,更是从个人角度记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信史.在日记中,吴宓对于激进思潮的否定思考,启迪我们重新反思传统价值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和诗人。纵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吴宓无疑是思想上特立独行之人。拥有西学背景的他大力倡导的"文教中华"和"通才教育",极力主张中西会通的翻译观,这些教育思想在其长期的大学教学实践及其所培养的优秀人才等方面都得到了实证检验,在当代高等教育语境里同样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吴宓研究的重视,完全是近几年的事,并在吴宓的中西文化观、吴宓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吴宓与《学衡》、吴宓与比较文学及其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等方面取得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17.
吴宓的红学研究,既是文学研究,又是哲学和文化研究。吴宓之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特别重视《红楼梦》,其核心点在于:(1)《红楼梦》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吴宓重建真理的人生理想:(2)《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符合吴宓的人生方式;(3)《红楼梦》的传统文化意蕴,和吴宓的人格意气相吻合。从这里出发,吴宓表现了他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家族文学的角度出发,勾勒了被吴宓称为“中国近世之模范人家”的义宁陈氏三代诗人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对陈氏家族文学的共同主题、艺术风格、论诗主张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9.
吴宓、胡适两位著名学者同为"庚款"留美学生。吴宓师从哈佛教授白璧德,受到新人文主义的熏陶,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受教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毕生实践着实用主义教育观。吴宓、胡适所受导师的影响及二人本身在哲学观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教育思想的相通与差异。本文在综合比较了二位学者之间教育观的异同处及其形成原因后揭示了他们的教育观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吴宓的红学研究,即是学研究,又是哲学和化研究,吴宓之所以在中国古典学中特别重视《红楼梦》,其核心点在于:(1)《红楼梦》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吴宓重建真理的人生理想;(2)《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符合吴宓的人生方式;(3)《红楼梦》的传统化意蕴,和吴宓的人格意气相吻合,从这里出发,吴宓表现了他的化观念和化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