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教育学理论视域下的"专业"是学业门类、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是课程的组织形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类型,其"专业"涵义以专业的设置主体、划分依据、培养目标和组织形式为基本内容,其特征是以职业岗位划分为依据、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或行业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形式的教与学的活动。专业设置、专业评价与专业管理是当前高职教育专业领域研究和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正确认识“专业教育”的内涵,处理好专业建设中市场性与公益性的关系,以学科和职业划分为依据,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原则,运用宽窄并存、学科融通、创新求变等策略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对于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高职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设置专业,面向市场办学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的教育,其专业设置应以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职业特性,而不是按学科体系来设置专业。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采取“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设置不同的专业结构,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构建不同的培养模式,并且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素质教育等综合途径,面向市场办学,使自己的“产品”即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而提高高职教育的竞争能力。为了实…  相似文献   

4.
作为职业教育主力军的职业院校,要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自觉地根据两个市场的变化来确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类型,以及学制和课程。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紧紧抓住以“两个需要”为依据设置专业、以培养职业素质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以培养“双师型”和一专多能的教师为切入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围绕培养目标加强教材建设四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5.
行业与高职教育的专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中的新类型,它与传统高等教育的最大不同是不以学科体系为依托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而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因此,高职教育的院、系设置与专业设置的依据也应随之变化。通过分析行业与产业、职业、工作岗位的关系和院系设置与边界,认为应按行业设置院系,按职业设置专业;同时,高职专业有行业纵向发展的“经专业”,还有技术岗位横向发展的“纬专业”。  相似文献   

6.
专业划分是专业设置的基础与前提,其重要性表现为:从教育外部看,专业划分是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连接职业学校与劳动市场的纽带和桥梁。而从教育内部看,它制约着培养目标、办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育结果,是教学工作的逻辑起点。无论是进行专业设置和实施专业调整,首先都需要进行专业划分工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生事物,全日制“专升本”教育目前越来越受到相关院校的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以云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专业建设改革为例,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针对单独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按专业方向进行课程设置的思路,尤其是适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对相关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规划专业布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优化专业结构,是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杭州区域经济特点及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对在杭17所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剖析,认为杭州市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基本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专业设置同质化、长线专业比例过高、服务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专业尚显薄弱等问题,对影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有关因素及提高专业设置需求适应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现行的专业设置模式基本上属于“社会中心型”,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专业设置、调整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教育先为人的发展服务,后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我国高校现行的专业设置和专业选择制度与通识教育的理念有较大的冲突.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顺利推行有赖于高校在制度上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经历了从学习前苏联经验到完全自主制定的发展历程。如果以专业门类的划分为依据,可将其分为以行业部门划分专业门类、以行业部门加学科划分专业门类、以学科划分专业门类三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高校设置专业数量的发展趋势对目录中专业数量的发展趋势产生了较大影响,反之,目录对于高校设置专业的数量也起到了明显的"调节阀"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科与专业、学科专业与行业专业既相互依存,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共同决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学科专业知识是学科、专业和社会行业实践发展的科学基础,社会行业实践需要是学科、专业及其知识发展的不竭动力,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都是学科、专业及其知识发展的目标。高等教育的专业划分、设置和人才培养应该是学科知识标准和行业活动性质标准的结合,既满足学科发展及其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又满足行业发展及其对人才和知识的需要。但中国高等教育过去的专业划分和设置基本以学科为本位和标准,轻视满足行业实践需要;重视学科专业、教育宏观实践和基本理论研究和教学,轻视满足行业专业需要和对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教育、教师教育与注重理论和宏观研究的教育学学科教育关系模糊,学科教育、教师教育组织及其教师长期游离于教育学学科之外;以自然科学的科学化为评判标准评价教育科学和不能很好应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教育理论而不断遭遇质疑;由于过分追求科学化、专门化和专业化,而远离大众生活,不能很好应用于大众生活教育,造成许多严重问题。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有不同的需求,教育学发展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改造专业结构和相互关系,通过合理定位专业目标和优化专业结构、设置,持续强化学科专业与行业专业及其自身相互给予有力支持的关系,解决实然轨迹与普遍逻辑的矛盾,提高创新能力和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教师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各层面教育的科学发展及其对教育学学科和专业的需求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专业是高等职业(简称高职,下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接口”,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重要环节。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当前的时代背景,把握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有策略地调整和设置好专业,以促进高职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结构的问题,实际上是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基本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规律表现为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即其外部规律;也表现为在整个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的纵向结构和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内部结构等方面,即其内部规律。研究专业划分与设置问题,是研究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内部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等工程专科(以下简称“专科”)与高等工程本科(以下简称“本科”)的专业设置与划分的区别、专业设置原则与划分原则等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从组织形式与内涵上已经成为“学术共同体”与“科层制”复合共生体。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以各自不同的逻辑影响着现代大学内的组织决策。虽然中国大学的内部决策机制长期以来被诟病为强党政弱学术,但是对其校内院系与大学层面真实的组织决策互动缺乏细致而贴切的实证研究。由于衣科专业在中国的大学中是知识、学术和教育的实体性分类.是否设置某新专业背后既牵涉学科知识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等学术考虑,也涉及校内具体的经费、空间、人力、设备仪器等实际资源的分配决定.因此校内有关本科新专业的校内决策可以充分体现现代大学逻辑中的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的和谐与;中突的复杂互动关系,本研冤以两所案例大学于2004年至2006年年间的本科新专业设置为例,归纳了六类院系与大学层级间的互动粪型,并以具体的专业设置案例展现了不同类型下所产生的“顺利”与“难产”的专业设置决定。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需要和文化、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设置的基本教育单位.在具体阐述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专业模式、专业口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专业是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科学研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通过分析地方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评估的特点,在把握军队高等院校专业评估现状、遵循军事教育教学规律及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我军高等院校开展本科专业评估的思路。把“促进发展”作为专业评估的基本导向,按“齐抓共管”强化专业评估体系建设,用“分类标准”设置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以“精准集约”创新专业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后,原主要为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而设立的“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等专业,其名称规范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名称统一了,专业建设须要不断实践和研究。文章结合高职高专目标定位特点,重点论述规范后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及其课程设置,希望能给专业建设和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的“三段式”教育方案中,习惯把主要教学内容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公共基础课是各专业均须开设的课程,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教学的基础内容,必须密切结合专业的需要进行设置和讲授,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本文试图以《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的教学实践为例,从理念、教师、教材、教法等几个方面探讨专业基础课教学如何实现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融合,达到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辽宁酒店管理专业存在教学内容滞后,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专业教师多数为转行专业,缺乏实践经验,合作形式单一、层次较低、范围相对较窄等问题。构建以学生主体观念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导、以学生主体经验为主线的开放式教育模式,以学为中心的“一心两轴”教师资源整合模式、建立“1234”教育资源合作模式以实现辽宁省酒店教育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辽宁酒店管理专业存在教学内容滞后,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专业教师多数为转行专业,缺乏实践经验,合作形式单一、层次较低、范围相对较窄等问题.构建以学生主体观念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导、以学生主体经验为主线的开放式教育模式,以学为中心的“一心两轴”教师资源整合模式、建立“1234”教育资源合作模式以实现辽宁省酒店教育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