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怎样才美好     
一个儿年前看过的文章,现在还记得其中一个片断:夜深.散场,他在远处打着了车,汽车的大灯,在黑暗中对着她的背影,闪烁了三下,像他明亮的眼睛。她知道,他在说“我爱你”,她微笑,但没回头,心里留下了一份缱绻的美好。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决定     
结婚后她一直给他做洋葱吃:洋葱肉丝、洋葱焖鱼、香菇洋葱丝汤、洋葱蛋盒子……因为她第一次去他家,他母亲拉了她的手,和善地告诉她一虽然他从不挑食,但从小最爱吃的是洋葱.  相似文献   

3.
爱人的心     
他爱上那个女孩的情形,仿佛一个小从前的一女孩曾经是他的学生,在很年轻的外她的沉静温柔仿佛能够包容一切。作他们间是很普通的关系,她仰尊敬而体贴。而他看她,只是很普通甚至因为她并不很出色,没有问题出在他的一次长达半年的出差。她细心地也许是也并没有特别的但他还是着了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决定     
结婚后她一直给他做洋葱吃:洋葱肉丝、洋葱焖鱼、香菇洋葱丝汤、洋葱蛋盒子……因为她第一次去他家,他母亲拉了她的手,和善地告诉她一虽然他从不挑食,但从小最爱吃的是洋葱。  相似文献   

5.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召开前夕,1990年9月15日人民日报一则题为《家乡的桃》的新闻特写,深探地打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新闻特写写道; 在12日的一次训练中,台北女篮主力中锋蒋忆德扭伤了腿。13日上午,她意外地收到了两份礼物。一份是一束鲜花。早饭不久,教练陪她去亚运村医院诊治,刚出电梯,一位笑容可掬的姑娘便递上一束鲜花,村长办公室外事主任迎上前去,说:“这花是副村长许放先生送的,他祝您早日康复。”蒋小姐连声道谢。  相似文献   

6.
地板与成功     
谈笑生 《出版参考》2010,(10):48-48
伦敦住着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士,她以在别人的厨房里帮忙为生。生活虽然拮据,但她还是省吃俭用地攒了一点儿钱,并用这点钱去听了一场出类拔萃的演讲。演讲者是一位在当时非常著名的演说家,他的演讲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听完之后,这位女士感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演讲结束之后,心潮起伏的她并没有离去。而是鼓足全部勇气去拜访那位演说家。  相似文献   

7.
1994年底,张树新跟丈夫一起去美国游历。在一位同学的家里,她看到了一份印有E-mail地址的通讯录,由此了解了美国一家Internet接入公司。那一刻,互联网这只"蝴蝶"飞进了她的心里。直觉告诉她:这可能是一个比她正在做的  相似文献   

8.
王青 《编辑之友》2011,(6):124-128
我在写了几位开明书店的编辑之后,忽然想起了丰子恺先生,一位慈祥的长胡子老先生。在我的印象中,他应当是开明书店编辑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但问了一些同事并翻阅许多资料,却见不到丰先生是开明书店编辑的证据。最近在丰一吟的一篇回忆录中,提到她父亲在一份简历中说他曾经在  相似文献   

9.
今年一月份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状告”王泓同志的电话,告状人是王泓的老伴李琦(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同志。他说王泓同志不听劝阻,每次到北京医院看病非要走着去,终于不久前的一天,在看完病回家的途中累得走不动了,不得不坐在大街上喘气,直到家人找到她...  相似文献   

10.
终于,1962年8月5日,一个星期天的清晨,玛丽莲做了又一次尝试. 她在电话中对他说:"别离开我."她恳求着. "已经结束了,"他答道,"我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妻子,也不会再见你." 他挂断了电话,而她则竭力想把自己扔到睡梦中去.床边就是一瓶50片装的安眠药.这药是她的老朋友了,总是给她带来一片安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10年志愿者行动辽宁培训点的活动过程中,西北大学的杨玉麟教授在讲课中提到了山西省的几位基层图书馆馆长,他一个大男人竟然在讲堂上当众热泪盈眶,这让我十分震撼,下来就请他去帮我约稿,具体讲讲这些让他感动到流泪的馆长的故事。志愿者行动结束后,我很快就收到了杨玉麟教授发来的稿件,看过稿件后我好长时间都无法走出一种情绪,故事中的两位主角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有一份沉重。第一位主角——杨尤珍馆长,我随着朴实的文字跟着她的故事走,原以为又是是一个我们司空见惯的故事——艰难到难以为继的图书馆,一个馆长带领他/她的伙伴们执着地前行,只是为了让一个被叫做图书馆的地方能够存续,能够变得好一点,出乎意料的是,在这个图书馆正在一点一点变好,尤其是新的图书馆大楼即将封顶的时候,杨尤珍馆长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不想用唏嘘不已来轻飘飘地面对这样一个惨烈的故事。我唯一想做的就是让这个馆长留下来,为将来书写的历史留下一个馆长的身影。杨尤珍馆长用生命换来的并不是这个事业的发展,相反,她倾注心血的大楼被侵占,图书馆迅速衰败下去。直到另一位女馆长李芳凌的到来。这仍然是一个平凡的女性,却开启了一段不寻常的图书馆故事。最让人震撼...  相似文献   

12.
那时候他在三楼,她在七楼。他们并不在一个部门,鲜有接触的机会。但偶尔还是能见面的,楼梯上,开水房里,会议室里。他每看到她一次,他的担心就多了一层,他莫名其妙地认为,她应该和他在一起,做他的老婆,唯有这样,她才不会受苦。她和他之外的任何人在一起,于她而言都是个悲剧,当然  相似文献   

13.
徐震时是我们的朋友。每逢到北京去,总要抽空看看他,坐在他书房里的长沙发上,品着清香的江南绿茶,翻阅着一本本由他编辑的画册,饱饱眼福。去年11月份,我们又去看他,他从书柜的最上层取下几本新画册,翻开一册大八开精装本《诸乐三书画篆刻选》,说:“这本画册将参加今年12月份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书展。可惜,诸老先生连大样都没有看见就过世了。”震时说这话的时候,很有些欠疚。但这能怪他吗?出版周期过长,不是哪一个普普通通的编辑就能解决得了的。  相似文献   

14.
在《谢觉哉与新闻工作》一书里,讲了这么一件事:1957年夏,北京晚报记者丁浪去参加一个文艺界的座谈会。她坐在夏衍同志旁边,看到一位高高瘦瘦的同志正在发言。她不认识,便细声问夏衍。夏衍告诉她是“藏克家同志”。后来,她只顾埋头记录,过了一会儿,又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同志发言,她觉得好面熟,但想不起名字,只好又问夏衍同志:“他是谁?”夏衍同志笑了笑说:“藏克家同志嘛!”这使她感到很不好意思。但夏衍却亲切地问她:“你新到报社  相似文献   

15.
终于,1962年8月5日,一个星期天的清晨,玛丽莲做了又一次尝试.   她在电话中对他说:“别离开我.“她恳求着.   “已经结束了,“他答道,“我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妻子,也不会再见你.“   他挂断了电话,而她则竭力想把自己扔到睡梦中去.床边就是一瓶50片装的安眠药.这药是她的老朋友了,总是给她带来一片安宁.……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以前,我在两年内写稿97篇,发出去后,一篇也没被采用,但我没有灰心。从1985年起,我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四年里,我不论去哪里,书包里总要装上她,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我爱人和儿子也爱读《新闻与写作》。我们相互推荐上面的文章,学习研究其内容与写法。从中吸取了  相似文献   

17.
用一颗燃烧的心,用整个生命去写诗的范方,①虽然自个儿瘦成一竿修长的竹子,但他“把空心菜去营养整个天空的蓝”,②给世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精神食粮——《还魂草》、《今夜星空》、《剑魂蝶影》三  相似文献   

18.
爱的小橘子     
他去边区支教,为期一年。一年后,他的消息渐淡,偶尔通电话,说起归期,总是支支吾吾。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间小路上,经别人指点,远远看见那些破旧的教室,她的心顿时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19.
清晨6点,西南民族大学日语专业的大三女生王莉便早早起床了,但她不是去早读,而是匆忙地洗漱、化妆,与其他两名外专业女生会合后,三人同乘一辆"黑的",在8点之前赶到她们的兼职地点——成都金麒麟大酒店。晚上7点,王莉独自乘坐306路公交回校,她脚踩高跟鞋、步履蹒跚地返回位于4楼的寝室。她  相似文献   

20.
还魂记     
有一天,她忽然想通了:他,已经死了。 他不是什么有头有脸的人物,死讯没机会上新闻联播;他周围没人知晓她的存在,除了另一个她——但那一位,大概不至于专程知会她一声。所以,如果他死了,她是不会知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