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新闻消费环境的变化 随着受众新闻消费的生态环境的改变,美国人与新闻的关系正在发生戏剧性的、不可阻挡的变化.传统的新闻组织对美国人来说仍旧非常重要,但是技术已经改变了新闻生产者和新闻消费者原有的各方面的特征.这种改变缘于新闻的消费者拥有了主动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甚至"编辑"的能力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任琦 《新闻实践》2012,(6):66-67
移动终端,新闻消费中的乐观信号 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手提或者桌面电脑,有44%的拥有智能手机,还有18%的人拥有平板电脑,更重要的是现在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27%)是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的。面对这些数字,可能确实该认真考虑这些移动终端带来的新闻消费的新变化和新图景了。  相似文献   

3.
消费时代的消费者保护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红  郭鉴 《新闻界》2005,(6):93-94,96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每个人都是商品的购买者或者使用者,每个人都同某种、某些商品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关注着我们周围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事件。而我们对于消费环境和消费事件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身边的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这样,致力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新闻——消费者保护新闻走进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4.
国际媒介     
美国新闻消费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受众为何消费新闻,美国人与新闻的关系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请看《2010年美国受众新闻消费特征报告——第二部分:报告细节》。  相似文献   

5.
新闻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形式。其特殊性主要的表现在:其一,新闻消费是一种讯息消费,是一种精神性的消费。社会提供新闻消费品以及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中不能说不存在物质的消耗,但此过程首先是精神性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6.
许冉 《东南传播》2023,(2):121-123
以往,人们在固定时段、特定的报纸或电视频道上接收新闻资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升级,各种智能设备、非媒体类应用承担了媒体功能,人们的新闻消费习惯随之发生改变,逐渐依赖偶遇式接触新闻。基于民间理论,从新闻消费者的视角感知新闻环境,发现用户的社交网络、媒介使用习惯、既有的认知水平、兴趣以及偶遇新闻时的情境、个人状态等因素都对偶遇式接触新闻这一过程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多主体采取措施畅通信息分发渠道,提高偶遇新闻的概率和接收效果,对凝聚社会共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1月8日至11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消费电子展会——第40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当时,正值我在美国洛杉矶探亲,得以有机会以一个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视角对它作一番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CEA(消费者电子协会)不无自负地宣称,从CES厂商发布的产品,就可得知未来数年消费性电子的主流走向。如果把新闻信息也看作是一种特殊消费品的话,那么,从CES我们能看到新闻信息消费方式的未来走向吗?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阅读文化理论结合新闻消费主义,研究新媒体环境中,阅读文化嬗变对新闻消费产生的影响。在新闻消费影响下,新闻生产随着阅读文化的变化得以重构,而目的是生产出适于新闻消费者的产品。传统纸媒应通过在处理好与新媒体关系的基础上,汲取新的生产方式,发挥自身优势来促进自身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数据、移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感器、无人机、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定位、算法等一系列新技术力量运用于新闻生产,带来了新闻生产理念和实践的全新变化,新闻消费呈现出移动化和社交化的特点.文章从新闻理念、新闻来源、新闻主体、新闻呈现、新闻分发等几个方面梳理了新技术带来的新闻生产与消费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已经变得无所不在.美国人通过无数终端上的多媒体平台,以各种形式接触到新闻.那个人们忠诚于某种媒体形式或某个新闻组织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使用多媒体平台获得新闻,包括全国性的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互联网、地方报纸、广播和全国性报纸.46%的美国人认为在具备代表性的一天中,他们会通过4~6种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仅有7%的人在具备代表性的一天中,只通过单一的媒体形式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11.
本报告的目的是帮助生产新闻的新闻从业者以及消费新闻的受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媒所要表达的内容,了解传媒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力量正在促成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任琦 《新闻实践》2013,(9):73-75
新闻正变得更加移动、更加社交化、更加实时。多平台化成为趋势,人们希望能不拘形式,随时随地获取新闻。数字新闻的发展节奏并不平衡;美国的趋势并不等于是欧洲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地理、文化和监管政策影响着人们的新闻消费和使用行为。继去年首次发布针对欧洲五国及美国的数字新闻研究报告后,今年路透成功地把调查对象增加到了包括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丹麦、美国、巴西(主要是城市人口)、日本在内的九个国家。这个关于数字新闻的报告,因而也就有了更具国际比较意味的新视野(表一)。  相似文献   

13.
《报刊之友》2012,(12):73-73
牛津大学路透社新闻研究院发表最新报告,分析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丹麦受众的新闻获取渠道和上网方式。通过数据对比,研究者发现,欧洲大陆国家对数字新闻消费的进程慢于英美两国,尤其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德国更是对报纸等传统媒体情有独钟。报告显示,在德国,只有61%的人每周至少浏览一次网络新闻,近70%的人仍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绝大多数德国人都不习惯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浏览新闻。德国曾被称为“报刊王国”,全国共有300多种报纸。  相似文献   

14.
洪瑶 《出版广角》2015,(8):92-9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整个新闻业带来巨大冲击,移动互联网中的新闻消费已经影响到整个新闻业态.本文论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消费形态的变化,并分析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文本具有商品属性,它与一般商品一样可供人消费。但新闻文本消费具有多层面性、创造性、重复性、被利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厉国刚 《新闻世界》2013,(4):141-142
在微博空间中出现的生活新闻化现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形态,而且导致新闻消费有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它打破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使公众舆论的力量得以真正体现,旧的新闻传播情境被改变。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传统新闻遭遇冷落的时代,网络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消费的主流。那么,谁来提供人们需要的网络新闻?又有多少人愿意把网络记者作为自己的理想?国内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调查数据,但美国新闻学者巴布·帕尔瑟的调查值得我国和全球新闻界深思和警醒。巴布·帕尔瑟曾多次深入新闻学院课堂作实地调查,发现愿意毕业后作网络记者的学生寥寥无几,这一结果着实让人始料不及。不久前,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课题组对97所大学的新闻和大众传播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表明,选择去新媒体作网络记者的人数只有6.5%,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闻图片的采集、传输、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引发的图片传播变革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网络传输方式,使新闻图片的传播以几乎与新闻事件同步的速度即时在全球传播,将新闻的时效推向极致。  相似文献   

19.
新文创的出现和大消费时代下消费升级的普遍趋势让消费者的消费伦理和消费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自我""时尚""个性化""社群化"成为当下主流文化消费的标签.消费者的审美意识形态及消费伦理的变化影响着文化消费行为的改变和产业发展方向的调整,同时,也反映了消费社会的诸多新特质.文章通过研究此背景下消费伦理纵向变化与消费观念横向拓展的变迁规律,总结出其对新文创发展矩阵布局和市场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任琦 《新闻记者》2015,(5):66-69
伴随着数字媒体一起出生成长的"千禧一代",又被称为"数字世代"。他们的媒介消费习惯有哪些新的特点?他们的日常新闻消费行为呈现出怎样的图景?两项针对浙江当代青年和美国数字世代的新闻消费行为调查,展示了全球化数字化的今天,年轻人日渐相似的多情境、社交化、自我控制、自我表达的新闻消费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