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前期的作品,收在论文集《坟》中。文章的重点不在于议论雷峰塔倒掉的前因后果及利害得失等关系,而在于抒发雷峰塔倒掉以后自己的心情感想。从文体上看是一篇杂文,或者说是一篇抒情散文。雷峰塔,在杭州西湖净慈寺前面,最初叫西关砖塔。据说,它是宋时吴越王钱俶的妃子所建造,后来就叫王妃塔。因为它建筑在一座名叫“雷峰”(又名“中峰”)的小山上,所  相似文献   

2.
《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先生写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最早发表于《语丝》周刊第一期,收入杂文集《坟》中。鲁迅写这篇作品的时候,在我国的南方,正是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革命高潮的起点之际,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不断兴起,革命逐渐走向高潮。但在北方,美、英、日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并且支持封建军阀进行着连年不断的混战,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这时鲁迅正住在北京,而当时的北京正是封建军阀统治的中心,白色恐怖和政治压  相似文献   

3.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著名杂文之一。评注的文章很多。但对有些语句的含义依然众说绘纭。下文是本人愚见,期待同仁指正。 如何理解“听说而已”? 雷峰塔倒掉了。封建复古派以惋惜为名,鼓吹“国粹主义”,提倡“修补老例”,竭力维护封建势力。鲁迅先生站在反封建的立场上,跟“国粹主义”者针锋相对,以“听说而已”一语,对这座“镇压之塔”的倒掉表现出十分漠视、冷淡的态度。但其内心,却为多年的愿望成为现实而感到十分激动与快慰。他在《坟  相似文献   

4.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前期杂文中的精品佳制。它发表当时就以照人的光彩强烈地吸引着文学青年们,有的忍不住赶到作者家里请教写作秘诀。(李霁野《鲁迅精神》二十五页、二十六页)有的学校立即选为“国文”教材供学生作为范文阅读,如北京孔德学校。多年来人们对这篇著名杂文的思想特色、艺术特色研究不少了,我这则小文想进一步深入到它的语言艺术领域中去捡珠拾贝,与我们的语文教学同行们共同欣赏一下。  相似文献   

5.
《论雷锋塔的倒掉》自始至终都贯串着对照的写法,共有六次对照。 (一)“雷峰夕照”之名与“雷峰夕照”的真景对照:雷峰塔是西湖一带的古迹名胜,所谓“雷蜂夕照”,前人评论为“西湖十景之一”,很为历来的骚人墨客咏叹称道。但在作者眼中,雷峰塔却是“破破烂烂的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实在是只足以煞风景,因而“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作者从塔的形象表述上初步表露出自己对雷峰塔的贬斥之情,为下文论述雷峰塔应该倒掉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早期的杂文。鲁迅先生《写在〈坟〉后面》一文说,他“曾经看到许多旧书”,“至今也还在看”,“影响到所做的白话上,常不免流露出它的字句,体格来”。加之思想深刻,文中所谈的问题与今天的初中学生有距离,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是有困难的。一是有些文言词语读不懂,二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不住。因此,讲授这样的课文应从学生实际程度出发,力求让他们初步领会本文的中心思想,进而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早期的思想;掌握若干重要词语,以初步了解杂文这种体裁和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色。为此,宜用两个课时进行  相似文献   

7.
一初二学生学习《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篇杂文,难度比较大。学生首先碰到的是文字障碍,课文中生字生词多,有些词很冷僻,有一些句子近乎文言句式。即使一些通俗的词,若不细加品尝,也会食而不知其味。这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一句中的文言虚词,如不理解,就难以读懂句子和领会作者造句的用心。“居然”一词,用得恰到好处,好在哪里呢?这些都是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解决的难题。二是句子含意深。文章结尾,仅只“活该”二字,容量却很大。究竟谁“活该”?什么事“活该”?为什么“活该”?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很感棘手。三是作者的立意不易揣摩。《论雷峰塔的倒掉》写于一九二四年十月,当时,中国正处在封建军阀统治时期。面对封建势力的垂死挣扎,鲁迅先生写了一些反封建主题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借题发挥,针砭时弊。这一切由于和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差距很远,因而读起来比较吃力。因此,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我们把指导学生阅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基点,放在基本读懂上。其它不作任何要求,力求教学目的单一。二读懂的关键是要释疑。过去,我们教学这课  相似文献   

8.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一篇犀利的战斗杂文,揭示了反动势力必败、革命力量必胜的真理,洋溢着作者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作为杂文,一般说来火药味是十分浓烈的,但本文无剑拔弩张之势,也没  相似文献   

9.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是一篇别具特色的杂文。它主要取材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写得生动活泼,幽然风趣,引人入胜。对于初中二年级学生来说,此文并不难读,但是鲁迅借这些神话传说所表达的深刻的反封建思想,往往又不易为今天的青少年们真正理解。如何教学这篇杂文,并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教学鲁迅作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懂原文,要抓住字、词、句、篇几  相似文献   

10.
第一教时 [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伸引性的论述(板书:伸引性)。伸引性的论述,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借题发挥(板书:借题发挥)。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由某些事情引起一些感想,而引起感想时,就从这件事谈起,借题发挥了。因此,伸引性的论述总是从这件事情说到那件事情(板书:事),由这个意思引伸到另外一个意思(板书:意)。这样的文章我们有没有接触到过? 生:(齐):有的,象杂文、随感、小品都是。师:那我们自己有没有写过这一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运用了心理学、信息论、决策学的原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要“传授学习方法”的主张,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2.
徐业毅 《教书育人》2005,(12):39-41
笔者有幸参加了教育部在哈尔滨主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学习,其间正值黑龙江省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我执教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作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推荐课也参加了大赛,结果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特等奖。这里不妨以这一优质课为载体,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尝试一次另一种品位的阅读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寻找阅读的门径本文的显著风貌是用故事来阐述观点,观点、论理完全融合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甚至很难将文章里的叙述语句与议论语句分开。这篇文章涉及了许多内容,交替使用了多种方法:既写过去,又写现在;既说现实,又讲传说;时而记叙故事、说明事物,时而评论人物、抒发感情;庄谐互见,挥洒自如。细细揣摩,作者的思路又是非常明晰而严谨的。鲁迅的杂文爱用比较对照。这篇文章,鲁迅是用怎样一种表达方式在叙故事的过程中明爱憎、论是非的呢?答曰:也是比照。在每一段落、每一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有幸参加了教育部在哈尔滨主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学习,其间正值黑龙江省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我执教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作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推荐课也参加了大赛,结果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特等奖。这里不妨以这一优质课为载体,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尝试一次另一种品位的阅读分析。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篇文章课前你们自己读懂了没有?有学生说:读懂了。那我们就撇开课文不说,我先讲一个课外的《蝎子精》故事给你们听怎么样?好!同学们顿时轻松愉快起来。过去有个小王庄,庄上有个王小二…  相似文献   

15.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一篇借对民间传说的评述,进行反封建斗争的出色杂文。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于一九二四年九月间倒掉,是年十月,鲁迅先生就发表了这篇杂文。其时,正当北洋军阀的封建势力统治广大人民的黑暗时期,革命高潮正在酝酿和兴起。鲁迅先生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痛恨和对人民的同情,敏锐地看出了封建势力必然灭亡的命运。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从而赋予传说中的人、物以特定的内涵:传说中的白娘娘象征着争取自由幸福的人;镇压白娘娘的雷峰塔象征着封建统治;法海象征着维护封建统治的顽固派。这篇文章,可说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有力的讽刺和警告。 本文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方法进行评述,有着严密的逻辑性。 从逻辑的角度看,本文可以分为四大段。第一节是第一段,作者由雷峰塔的倒掉谈到对“雷峰夕照”的看法,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厌恶情调。  相似文献   

16.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根据当时杭州西湖边上雷峰塔倒掉一事,联系民间传说白蛇传故事写成的一篇杂文。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自由幸福的向往,指出反动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这篇短小精悍的杂文不仅内容深刻,而且语言也很有特色。 鲜明的爱憎色彩是这篇杂文最主要的语言特色。文中所写的法海和尚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雷峰塔则是封建统治的象征,鲁迅对他们是非常憎恶的。而对受到迫害的善良、勇敢的白蛇娘娘却充满了同情。因此,文章中凡叙述到法海或雷峰塔时,字里行间便流露出憎恶的感情,或进行辛辣的讽刺、嘲笑。“雷峰夕照”本来是西湖十景之一,应该说是美的。可是鲁迅偏用“破破  相似文献   

17.
<正>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前期杂文里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的深刻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这篇杂文为什么会写得这样好?我以为,最主要的一条是有独创性。读过鲁迅杂文的人都知道,他的杂文尽管那么多,如果按文体或思想内容来分,都能大体上分成几种类型,但每篇的思想和艺术又都有它们的特殊性,从不雷同,各有特色。《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独创性在哪里?它有哪些特色?下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一篇议论文,是对雷峰塔倒塌这一社会新闻的议论。然而,它不是一般的讲大道理的论文,而是文艺性的论文,它的深刻的思想和强大的逻辑力量,蕴藏在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形象中间。它运用的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的语言,而是平易、亲切和幽默、诙  相似文献   

19.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雷峰塔,课本注释是:“雷峰塔,原在杭州西湖净慈寺前面,因为建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通称作雷蜂塔,已经在一九二四年九月倒塌.”从有关史籍可知,雷峰的山名来由及塔的命题等,有必要作些补述,以供备课时参考.雷峰滨湖,是杭州西湖南山的一平冈,古有中峰回峰等异称。《西湖游览志》记述:“旧名中峰,郡人雷就居之,故名雷峰,南屏山之支脉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