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起,到现在,已经整整走过三十一个年头了。这三十一年,是中国人民翻天覆地的三十一年。从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成立的那个时候起,到现在,也已经走过整整二十九个年头了。这二十九年中国共产党,是从艰难困苦,流血牺牲中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2.
崛起     
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 奠定了旧王朝的 灭亡  相似文献   

3.
旅順中學自一九五二年十月至一九五三年七月,教職員系統地學習了「政治常識讀本」下冊和「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中「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及「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準備至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中旬學完「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至一九五四年一月末學完聯共黨史第九章。我校的政治理論學習所以能夠堅持一年:並將能堅持下去,有以下的幾點原因: 一、市教育局和學校領導上都重視這一學習,制訂了有系統的學習計畫,並保證執行了這一計畫。有些同志提出過去學習了一些零碎材枓,解決了一些  相似文献   

4.
一「中華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佈,是我国人民也是我國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空前大事。青年學生同全國人民一樣熱烈地擁護它,並表示了認真学習的積極態度。 過去高中三年級曾設置「共同纲领」一科。教学實践证明:講授「共同綱领」,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與国際主義思想、樹立共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是有很大作用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經正式颁佈以後的今天,為了適應新的情况和要求,就需要在高中三年級設置「宪法」一科以代替「共同綱领」的教学。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决定自一九五五年暑假後,在高中三年級設「中华人民共和國宪法」一科,要求全面的、系統的向高三學生進行憲法基本知識的教育。同時,並决定在一九五四學年度第二學期應届高中畢業班中,將现用「经濟建設读本」的第六五第十章精簡和停授一部分,利用這一時間及時滿足应届高中畢業生获得宪法基本知識的需要。這個决定是十分必要的。事實上,关於在中學高中三年級設置「憲法」一科的問题,早在一九五三年十月,中央教育部即已作出决定。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尚未颁佈及「憲法」一科尚未正式设置之前,曾考虑將原「共同綱领」一科暂時改授「政治常識」,並于「政治常識」一科中,就国家進入新的历史時期後所發生的一些主要的现实政治生活問題一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及共他有關問题進行讲授。後因暂用教材「政治常識講授提綱(草稿)」的某些內容较舊,已不適用,因而中央教育部於一九五四年七月又重新規定:「高中三年級『政治常識』科教材暫用『經濟建設常識读本』。」现在,宪法雖已颁佈,但「宪法」一科的課本  相似文献   

5.
一位一年级教师在讲读《天天做早操》时,首先出示「日」、「十」两张卡片,巩固旧知识。然后,又巧妙地运用了童话语言,他说:同学们来到操场上,伸开两臂,头顶上的日头说:「同学们起得早」。同学们想想这是个什么字?学生答:「早」。同学们伸开两臂,即为「十」,人头上顶着的日头,即「日」,两者合并,即为「早」。这里,教师运用童话语言巩固了「早」字。  相似文献   

6.
二、三千年来,中国人一向喜欢对对子,从上古的「满招损,谦受益」到现代的「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对,现在是五月,有浴佛节(佛诞节),我们有「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这些来自佛经的对子。五月一日上海的  相似文献   

7.
蘇聯專家普希金通過「紅領巾」觀摩教學的評議,指出了我們語文教學中一般的、也是很嚴重的缺點。(見人民教育一九五三年七月號) 過去我們的語文教學的改革,往往克服了一個缺點之後,時常要隨之又出現另一個偏向。正如人民教育短評中所說:「是走著『之』字路的」。現在我們應當檢查出走「之」字路的原因,使這次改革不再走「之」字路。我認為以前我們的毛病在於太片面形式地注重「法」了。採用一種方法,往往大家都是機械地遵守著,甚至老師們的教案幾乎沒有多少區別。毫無問題,方法在教學中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日语的状态表达语通常为「Vている」、「Vてある」句型,一般指描述事物或动作结果现阶段的状态含义。汉语中经常被提及的对应表达方式是"V着"。笔者利用中日语料库进行实例调查,发现汉语"V着"除了可以翻译成日语的「Vている」、「Vてある」,还有「~ながら」、「~て」等多种表现方式。局限于常规的思维方式,导致中国学习者在习得日语时受母语影响,产生了「Vている」と「Vてある」的误用表达。基于这一现实问题,本论文试分析中日状态表达语"V着"と「Vている」、「Vてある」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
日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助词的过程中,经常把[の」与汉语「的」混同使用.从日语教育视点出发,整理和对比中日字典中「的」和「の」的用法,并提出日语教学中教授助词「の」的建议,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日语助词「の」的用法,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前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偽上海市教育局委派陳鶴琴先生為上海市立幼稚師範學校校長,兼辦附小及幼稚園,校址在愚園路四○四號,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學,二十六日上課。中間曾由雷震清代理校長,陳先生因為大連市教育局長做不成,才又回到幼師。一九四七年二月改名為上海市立女子師範,除幼師外,增設普師科。女師總的宗旨是:「培養優良師資,實驗及進行「活教育」。(見「女師」校刊頁二) 陳先生從江西到上海後,對上海女師抱有很大希望,想把它作為實驗「活教育」的園地。既然女師是作為「活教育」的實驗園地,它在課程的編制上有什麼特點呢? 「女師」校刊上曾刊載著「活教育」課程編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地下出版社,就是李达同志创办和主持的人民出版社。它于一九二一年九月一日在上海成立,一九二三年与新青年社合并。人民出版社的创办对于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广泛传播马列主义,特别是系统介绍经典著作,用马列主义占领思想理论阵地,扩大革命影响,起了重大作用。一九二一年七月,在党的  相似文献   

12.
我曾經編寫了五本通俗數學小冊子,統由開明書店出版。出版的日期:「數學列車」是一九四八年一月,「大大小小」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數的驚異」是一九五○年五月;「比一比」是一九五○年六月,「圖片展覽」是一九五二年四月。前三本都是在解放前寫的。其中「大大小小」和「數的驚異」是文集的性質,大部分曾在「新少年」(以後改稱「開明少年」)雜誌上發表過。解放以後,開明書店和湖南的教師同志們曾經先後提出批評,今年一——二月號的「數學通報」發表了談冬青同志「評數學列車」的文章,編者也提出了意見。現在我對於全部寫作,以「數學列車」作重點,進行初步的檢查。由於自  相似文献   

13.
江西表彰“全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五一」前夕,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教委、省教育工会、团省委在南昌隆重召开表彰全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新闻发布会。授予南昌大学江风益、余江县锦江小学刘更生等十名同志为「全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光荣称号。同时,江西省总工会...  相似文献   

14.
「より」与「何より」都是日语中经常出现单词。「より」有两种词性:副词、格助词。「何より」是由「何」和「より」组成的短语。对于「何より」中的「より」的词性,一般认为是助词。有的甚至明确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格助词。那么「何より」中的「より」究竟是什么词性呢?此文作者综合了各家关于助词、格助词、副助词的说法,结合具体的例句,通过分析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是助词但并非格助词,并且经过进一步研究论证指出「何より」中的「より」其实是一个副助词。  相似文献   

15.
「れる」、「られる」做为助动词使用时,有"被动"、"可能"、"尊敬"、"自发"四种用法。一般是通过前后文脉判断其在句子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将通过对中日例句的列举分析,思考中日互译过程中「れる」、「られる」的翻译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荣诞生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何叔衡同志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了“一大”。毛主席回到湖南后,立即着手创建党的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湘区委员会,并亲自担任湘区党委书记。同时,为了有计划地迅速地培养和输送大批干部,实现“一大”反帝反封建的路线,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于一九二一年八月,冲破了反  相似文献   

17.
「但」是连词,同「但是」一样,常与「虽然」、「尽管」相呼应,表示转折关系。和「但」具有同样语法意义的还有语气副词「却」。《现代汉语词典》说:「却:副词。表示转折.比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地域概念的「中国」,有广义、狭义的两个范畴。狭义的是指中原区域,主要是华夏族聚居之地,它与「四方」、「四夷」对称。广义的「中国」是以中原为中心.远及四夷居地,也即人们所说的「大中国」。「中国」也是一个国家概念。地域概念与国家概念有时是分不开的。一个国家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它的地域形成过程。作为国家概念的「中国」,最早是指京师,后来泛指王朝,最后发展成为国家  相似文献   

19.
钟晓光 《考试周刊》2011,(46):122-123
在观察中日对译语料库中"应该"被翻译成日语时,作者发现存在不少的「ベキダ」、「ハズダ」等形式对译的例子。由于「ベキダ」、「ハズダ」两者都可以翻译成"应该""应当""理应"等,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往往会不加区别地翻译。本文考察了日语句末「ベキダ」、「ハズダ」等语气形式的意义与"应该"意义之间的关联性与相异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能对语言产生影响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日本的「若者言葉」(青年新语)给日语言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一新生事物是我们的共同课题。笔者将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自「新語」到「流行語」,再到「若者言葉」的研究过程,对「若者言葉」在日语中的定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若者言葉」产生的原因和所呈现出的特点分析它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