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查理周刊》事件反映了西方新闻自由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对文明的某种恶性嵌顿.从媒介伦理的角度来看,这种恶性嵌顿是由媒介伦理的极化引起的,而媒介伦理的极化深植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本文借助勒维纳斯“他者”伦理的视角,考察了导致期刊所涉媒介伦理极化的哲学深层根源,认为西方哲学传统所遵循的同一性思维,迫使《查理周刊》作为“自我”对作为“他者”的伊斯兰文化进行“消化”,而承认和服从“绝对的他者”是纾缓媒介伦理极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学的“播植观”与基于信息学的“播映观”,正在一些出版物中形成混合型文化平台,使得媒介空间敞开,给予参与者对话的更大可能性,美国小说《S.》成为这类出版物的标志。与此同时,出版关涉的伦理,在践行“播植”理念的同时施行“播映”理念,从而达到追求同一性和承认他者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算法歧视现象构成个人数字化生存的伦理挑战。通过访谈22位国内算法工程师,本研究从技术的社会建构视角出发,探讨了他们的价值目标和伦理实践如何作用于有偏算法系统之产生、发展与应用。研究发现,算法歧视与工程师对真实和准确的理解、追求有关——他们试图打造“镜像世界”时,以数据、社会、统计因果等为“求真”的依归,最终导致了歧视的加固与强化;同时,面向算法公平和正义的算法“向善”,被“求真求准”的价值目标和特定业务目标不断挤压;工程师所受教育和所处组织环境,让他们认为“求善”并非他们的职责。加上公平等伦理概念本身难以量化,更为建设“数字花园”制造了技术难度。这些都让“求善”沦为工程师的一种弹性选择,影响了他们“去偏”和“消歧”的伦理实践方案。这一研究为理解算法歧视提供了来自工程师伦理层面的实证依据,为理解有偏算法的社会建构提供了基于中国语境的业内见解。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图书馆研究中,往往使用“职业道德”概念,很少使用“职业伦理”概念。但是,近年来,“职业伦理”概念开始出现在图书馆研究中。为了规范图书馆研究,促进图书馆职业的发展,建议使用“职业伦理”概念。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应该用“职业伦理”概念代替“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6.
生成式AI迎来爆发式增长,逐渐走进日常生活场景和媒介实践中,其伦理问题也倍受关注。除了从理论层面构筑生成式AI发展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之外,实践层面中观察到的用户对伦理的关切也值得研究。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尊严、真实、自主和福祉是生成式AI用户较为关注的四个维度,而公正、责任、隐私和透明度四个维度同样存在伦理风险却难以被用户察觉。基于此,本研究从用户作为伦理受益者和风险受害者的角度,将上述八个维度纳入生成式AI伦理框架,对原有AI伦理原则内涵进行了拓展和调适;并通过比较“被关注”和“被遮蔽”维度后发现,技术、专家与用户三元主体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用户伦理思考和关切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2011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暗讽“远距离阅读”(distantreading)理念的文章。“远距离阅读”是由斯坦福意大利裔批评家弗朗哥·莫莱蒂(Franco Moretti)2000年首次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文学研究者只读现存书籍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是无法揭示文学史真正面貌的,必须使用大量人力来分工阅读不同文本,然后把他们的分析综合起来,得出世界文学中各类体裁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伦理概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学者对于图书馆伦理的研究存在“伦理”和“道德”模糊不清的状况。认识图书馆伦理应从图书馆伦理的公共伦理和职业伦理范畴属性入手,正确把握图书馆伦理的内容体系。图书馆伦理概念可表述为:以公共知识信息服务为价值导向,在图书馆职业活动中长期总结出来的、用以规范图书馆职业活动和调整图书馆各种职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网络影像传播是指利用数字设备拍摄、制作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发布、扩散影像的行为.当前,网络影像传播存在严重的伦理失范现象,特别是淫秽色情影像已然成为“网络毒瘤”. 网络影像传播伦理失范及其表现 伦理道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非制度化的社会意识、价值诉求和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广泛而持续的约束力.①传播伦理,是在大众传播专业化之后所形成的一种职业伦理,涵盖“自由”“正确与公平”“知之权利”以及“大众艺术”等内容.基于影像经信道到达信宿的传播流程,网络影像传播伦理是指影像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中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以及对应主体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0.
论图书馆员伦理-基于责任伦理和为他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馆员伦理就是图书馆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图书馆员伦理属于职业伦理或专业伦理范畴。图书馆员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图书馆员所履行的责任是一种为他责任。责任伦理理论和为他责任理论应该成为新时期考察图书馆员伦理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档案伦理研究.主要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的兴起.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国际范嗣内信息学界和伦理学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热点”的信息伦理学的发展.是随着计算机伦理、信息伦理的研究而逐步发展并被人们注意和重视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数据伦理框架作为国外数据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数据治理效能、优化数据治理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欧美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数据伦理框架,对其基本架构和深层逻辑的探讨可以为我国数据伦理框架的构建提供重要参考,对我国数据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对8个国外数据伦理框架进行比较,研究国外数据伦理通用的框架、结构和运行模式,借鉴国外数据伦理框架的模式及实践经验,对我国数据伦理框架参与国际数据伦理对话以及中国化构建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国外数据伦理框架相对稳定,并具有规律性,确立了以法律体系为支撑、以基本原则为核心、以行动方案为指南的数据伦理逻辑框架,形成了“法律体系—伦理框架—伦理说明”为一体的以伦理问题为中心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是新闻学界十分重视的研究方向,然而笔者在阅读近年来国内的该类学术研究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普遍存在“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两个概念使用混淆的问题。这种状况使研究成果打了折扣,令读者费解。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伦理理论研究 2008年国内大众传播伦理学研究主要聚焦在大众传播伦理道德失范及其制约研究、大众传播伦理“两难”问题研究、大众传播职业规范研究、大众传播与人道主义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来诠释出版伦理建构因素:出版场是出版伦理塑形的结构基础,主导资本是出版伦理的决定因子,出版人习性是出版伦理践行的动力.而造成出版伦理困境的原因在于:出版行业“大规模生产场域”的扩大化带来的责任错位、出版行业管理体系的内外失衡带来出版问责缺位、“资本”与“习性”的断裂带来的责任断层.  相似文献   

16.
探索插图的伦理问题,以期助力儿童读物的良性发展。通过梳理外文文献,结合国内儿童读物插图现状,探寻插图伦理边界把控的治理观念。研究发现,插图伦理主要体现为“过程伦理”和“意义伦理”两大范畴,插图伦理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图像操作、道德性、审美性、身体认知、信息适恰问题,这五个方面极易引发插图伦理风险。儿童读物中插图的伦理边界把控,应坚持构建插图美育准绳、营建图像观看结构之善、筑牢主流一元主导地位的治理观,规避图像之“恶”,维护儿童读物秀美悦目的视觉环境。同时应加强对插图的相关研究,并提升儿童的视觉素养。  相似文献   

17.
许莹 《东南传播》2011,(11):46-48
以收视率为标杆的电视节目竞争催生了“真人秀”节目偏重展示“伦理矛盾”的趋向。在对“眼球效益”的追求中。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被呈现出来,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但与此相伴的是各种超越伦理底线的言行被广泛传播,既有的伦理价值受到冲击,这引起“收视越高,诟病越多”的批评。本文认为,“真人秀”节目的“伦理诉求”与“眼球效益”并...  相似文献   

18.
杨先顺 《现代传播》2006,(6):105-108
本文旨在从道德哲学的层面,反思网络传播中的伦理困境及其出路,认为虚拟实在的道德是必然的和必要的,在价值多元、权威弱化的虚拟实在中更应倡导生态伦理世界观,而网络传播的自由与责任、游戏心态与社会公信、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伦理冲突需要借助“原初状态推导法”、“话语共识协商法”或“社会辩证批判法”来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9.
盂庆富 《新闻世界》2012,(5):101-102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它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加强了社会联系。然而,微博发展中暴露诸多的伦理失范问题也不容忽视。微博实名制的实施,是以“他律”手段促进“自律”,只有每个微博用户严格自律,才能使微博走向繁荣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20.
龚建伟 《今传媒》2023,(2):76-79
学术期刊的出版伦理问题通常指与学术道德相关的一些出版伦理问题,包括不当署名、文章真实性存在疑问等。鉴于学术期刊作者和编辑的关系是依靠“同意”而构建,“同意”本身也贯彻于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之中,故“同意”的实质缺位导致了诸多学术出版伦理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同意理论视域下学术期刊作者与编辑的关系,分析了出版伦理问题的根源和消解手段,提出作者和编辑都有必要更多地关注学术期刊出版流程中的同意步骤,确保“同意”的切实性,旨在构建更完善的出版伦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术出版伦理失范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