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研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是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三个着力点之一,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如何建构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指导,组织、监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开展探究性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  相似文献   

3.
刘艳 《科学教育》2007,13(4):72-73
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地引导,在探究性学习中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它决定着探究活动的走向和深度,对于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收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和设计时,要精心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的情境、重视科学探究活动素材的收集和设计、重视探究性实验等实践活动的设计等,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体验探究过程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目前出版使用的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三套教材是如何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认真研读三种版本《化学  相似文献   

5.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通过探究性活动不仅可以使初中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还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教师贯彻和落实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关键。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初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物理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性教育,其目的“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一步构建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的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掌握科学探究理论、理解其内涵是实施探究性教与学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科学教学模式新探--基于探究的建构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建立基于探究的科学教学建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过程的循环性学习过程。教学模式突出学习的探究性和建构,教学的过程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在运用科学方法而展开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得到统一。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探究是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课程的探究性教学存在学生探究热情不高、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探究功能不强、探究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课程探究性教学的成果输出。在提出并分析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提高初中科学课程探究性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万东升 《物理教师》2007,28(10):29-30
1引言新的物理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方式,要求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提高探究能力、培养探究精神.我们物理教师要深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同时还要具备在物理实验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能力.下面是笔者实施的一个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能对物理教师  相似文献   

10.
所谓"探究性"教学,就是使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它旨在使学生从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向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探究性教学中的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科学探究关注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 ,因而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中学生的科学探究目标侧重于将前人经验有效地转化为自我经验 ,其探究过程是科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 ,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探究活动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使学生能主动…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强调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因此,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设计多层次的探究性问题,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初中《科学》二氧化碳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获取新知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是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趣味实验、自主设问、表达交流、实验平台等途径,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科学探究关注的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呢?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是科学探究实施的起点,问题提出的恰当与否是科学探究能否成功的关键,提出问题的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在课堂、实验室、家庭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课     
科学探究课是开展主题课程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它是依据主题课程目标要求和活动内容,引导小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其形式包括科学实验和探究性实践活动。探索科学探究课基本组织形式,引领教师尽快适应这门"全新"的课程,对于上好主题课程,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学生在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的知识和概念,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的许多探究活动是以实证为基础、用事实来说话的,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采集数据,进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获取探究内容的内在规律,最终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获取实验数据以及分析数据对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索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落实,探究性学习的多角度设计与合理评价,问题研究学生化的精心设计;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实践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呢?根据不同的内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民 《生物学教学》2004,29(10):15-16
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本人在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并实施有效指导,是探究活动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下面就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