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为《文汇报》记者,在美国工作了两年,在与美国同行的接触中,对美国新闻界有了比较直接的了解,现择其一二,给读者权充“参考消息”。记者的“天堂”英国有位名记者说过:“华盛顿是记者的天堂。”这话如果形容信息的来源很多,却有一定道理。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白宫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在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超级大国的首都,这里发生的事情自然举世瞩目。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动乱、热门新闻,都同这座白色的“权力中心”有关。什么中东问题,中美洲问题,南非问题,美苏核武器谈  相似文献   

2.
文汇报总编辑马达在谈《新闻改革中需要研讨的课题》时,提出记者应当树立三个观念:一是信息观念,记者在采写新闻中要从社会的角度来获取、传播新的信息。二是读者观念,要想到,你来写这个新闻告诉读者什么,要考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四大,举世瞩目。全球记者纷至采访,盛况空前。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要新闻单位均获准派记者到会采访。这里发表《新民晚报》总编辑助理孙洪康《在全球瞩目的新闻“磁极”上》一文,记述了他采访十四大的见闻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去年初冬走了范敬宜,今岁初秋又走了马达——这是一位比范敬宜更老的老报人.当范敬宜摘掉“右派”的帽子重回辽宁日报当记者的时候,马达受命出任“重灾”之后文汇报的党委书记兼总编辑.新时期的文汇报是从马达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大记者”名记者,日本称为“大记者”。在日本,要成为一个“大记者”可不容易。曾在日本《每日新闻》当过十五年编辑、记者的井上靖说,凡是能成为大记者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时,脑子里离不开“消息”二字。对他们来说,采访活动已成了生理的一部分。一听说哪里发生火灾,他们就会拔腿奔赴现场,即使是火海,也会冲上去看个究竟。早晨进了报社是记者,晚上下了班,离开了报社就成了一个普通人,这种身在报社才算记者的人,不是真正的记者。(据《新民晚报之友》)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条16名记者遭公安局“封杀”的消息在新闻界引起很大震动:2002年7月26日,一封题为《关于个别记者涉警曝光失实情况的函》从兰州市公安局发出,函中称:“今年以来,个别记者因采访不深入,出现了一些严重失实的报道,这些失实报道既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也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今后以上记者再不宜到公安机关采访,各分、县局和市局机关各部门将不予接待。”这次“封杀”记者行动共涉及兰州市6家都市类报纸共16名记者。(见2002年8月8日《南方周末》) 据笔者所悉,此事件只是记者遭“封杀”现象的又一个新的例证。某一政府部门或组织拒绝接受某一或某些记者采访的“封杀”记者现象发生已经有一段历  相似文献   

7.
我 的一个同事信奉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格言 ,并拿来激励自己 :“不想成名的记者不是好记者”。对此 ,同仁们褒贬不一。褒者说 ,这是一种锐意进取的大志 ,难能可贵 ;贬者言 ,此乃功利心太重 ,忽略了为读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名之路万千条 ,关键看走哪一条。曾以《中国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名篇享誉中外的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 ,曾期望大家争当“名记者”、争当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欲当“名记者” ,须做“民记者”。纵观过去和现在 ,大凡有成就的记者 ,都是深入群众 ,“为民谏言”。闻名于世的“普利策新闻…  相似文献   

8.
马达同志到《文汇报》的时候,《文汇报》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四人帮被粉碎不久,帮报的阴影依然笼罩着编辑部,报社同仁无不憋着那么一股子劲,急欲重振文革前各个历史时期《文汇报》的雄风,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适逢其时,马达来了。  相似文献   

9.
成放 《新闻实践》2011,(12):78-79
一代报人在今年秋天陨落了,被誉为一部“高速马达”的机器停转了——9月6日,文汇报原总编辑马达,度过了他86岁人生,向这个世界告别。  相似文献   

10.
有心与无奈     
郑若麟和王海曦应被视为有心的记者,一位是上海《文汇报》驻巴黎记者,一位是中新社记者。二位在国务院副总理、上海市长朱镕基四月率团访法时采访了这个团,写了一些报道。但最能显出他们是“有心人”的稿子,当推4月21日《文汇报》上发表的那篇“巴黎专电”,题目叫《巴黎采访朱镕基记者瞠目遇三难》。——能在采访时归纳出“三难”来,显然是动了脑筋的,郑、王二位堪称“有心”的记者无疑。有心,应当说是记者的一个基本功,就新闻五个W来说,或新闻的“快新短活”等要求来看,都需要上心的记者才能胜任愉快,否则,凡事稀里马虎,糊里糊涂,是决计写不出好的新闻作品来的,到手的新闻可能会失之交臂,眼皮底下的“活鱼”可能会倏尔溜走,以致叫苦不迭,追悔莫及。这就用得着笔啊本子啊之外的功夫,——用心的功夫了。但光是用心,是不是就会造就一位好记者呢?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得了名记者吗?周胜林长期以来,新闻界有一个十分诱人的课题困扰着我。这个课题就是:中国出得了名记者吗?我在复旦大学担任新闻教学研究工作已有34年,一直主讲《新闻采访与写作》,近几年则主讲过《名记者与作品研究》《高级新闻写作》,可以说是专门研究记者...  相似文献   

12.
李根蒂同志是《群众日报》记者,1953年调到《人民日报》,后又调到上海《文汇报》,任《文汇报》驻京办事处主任。他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延安时期的采访作风,处处以普通人身份出现,人们认不出他是记者。他采访容易了解到真情,写的稿子比较扎实。这一点给我的  相似文献   

13.
记得名记者彭子冈曾说过,一个好的记者需有“慧眼”与“神笔”,这个慧眼大约就是指识货吧,应知道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什么是读者最关心的新闻,什么是意义不大的新闻。这双慧跟对编辑来说,我想就更为必要了,因为编辑每天要处理大量稿件,怎么从大量看似平平的稿件中发掘真金、真新闻、好新闻,将它处理在报纸版面的中心位置,这就反映了编辑的基本功。8月28日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的国际新闻版在处理新华社有关“东盟九国使节向日方质疑”一稿时就大相径庭,反映出两报编辑的眼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我看郑重     
文汇报高级记者郑重以通讯、报告文学闻名于世。使这位安徽农村少年成长为名记者的,有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培养,有老一代新闻工作者石西民、杨西光的关怀,有整个社会和文汇报的支持,当然还有他本人的勤奋拼搏。江迅《我看郑重》一文,对今天奋斗在新闻岗位或者期待走上新闻岗位的青年人都有启发。  相似文献   

15.
1992年第7期《新闻知识》刊载的《用项目促进记者转变作风——宜昌日报构建记者深入实际机制的思路与实践》是一篇好经验。文章好在切中记者“深”不下去的时弊,开出了医治这一痼疾顽症的良药。深入基层的重要性是新闻界的共识,大凡记者,无论资深资浅,年老年少,对此都无异议。但记者蹲宾馆、坐小车、跑机关、看材料的现象都十分普遍,致使出现了“三多三少”,即“跑领导机关多,跑基层较少;报道上层活动多,报道基层较少;报道领导人物活动多,报道普通百姓较少”。除社会大环境外,笔者也认为,问题表现在记者身上,根子却在领导。正如宜昌日报文章中说的,“报内部长期缺乏一个引导、约束、激励记者深入采访的运行机制。”我们的大多数记者是向往做名记者的,而名记者  相似文献   

16.
刊登在1987年2月18日《文汇报》上的“上海特写”——《沙市小吃街》,宛如一幅写生画,把读者带进了一个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境地,领略到了这个窄小空间的世俗风情,意趣横生,精妙传神。在这篇特写中,记者用眼观察,用心体味,写得详略得当、疏密有致,既有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17.
马达当总编     
马达会办报。这已是人们公认的了。他17岁就在新四军里做记者,从23岁起到离休止,先后在5个报社担任过总编辑。他是我们党的老报人,有着丰富的办报经验。也许是因为我曾经在马达领导的《文汇报》工作过,《新闻界》的编辑同志要我写写他,自己也觉得对老马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当记者,谁不愿成为名记者?而名记者,主要是因为他采写了大量好新闻,逐渐得到了人民的认可。范长江如果不是写了著名的《中国的西北角》,魏巍若不是写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的人民和后来者决不会把“名记者”和他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所以,  相似文献   

19.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也不是好记者.正如不可能每个好兵最终都当上将军一样,每个好记者也不一定都能成为名记者.但是,好的记者总会把奋斗目标定得高一些,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断攀登. 在通往名记者的道路上有许多台阶、许多层次.既可以沿着这些台阶步步登高,又可以在某一个层次上横向扩展.对一个记者来说,提高知名度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  相似文献   

20.
一起罕见的记者遭袭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卓 《新闻知识》2002,(7):25-26
2001年12月15日,江苏省海门市正余镇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暴力袭击记者事件。事件造成多名记者受伤,价值20多万元的摄像机当场被毁。记者遭袭事件的发生,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江海晚报》在头版上率先以《记者采访遭遇暴力阻挠》为题作了报道,随后《南通日报》头版在“江海热线”专栏刊出《正余镇发生袭击记者事件多名记者受伤 昂贵设备被毁》的报道,南通电视台分别在一套和三套节目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