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在作品中的直接体现,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经过艰苦磨炼,思想上和艺术上均臻于成熟的标志。文学是人们审美活动的精神产品,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只有当创作主体的精神个性适应了描写对象的性质,并在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中达到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才能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貌,这种整  相似文献   

2.
以艺术创作与审美感受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真实自然的生活积淀,丰富复杂的情感描述,纯真质朴的表现手法,坎坷厚重的阅历实践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说明一个有魅力的作家必须有个性,对生活有独创性的审美发现,并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3.
一部文学作品所蕴涵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与作家的精神个性、审美形式的独特性和谐地结合着的。他们在文学作品里呈现出的特殊艺术风貌渗透着审美理想与审美形式相融合的审美特性。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鲜明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与特定审美意蕴相契合的艺术形式和技巧,离不开作家富于个性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方式。具有美感魅力的作品能使欣赏者体悟到其中的节奏和诗意,而文学作品的优美在于恰如其分的、明晰的、透彻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是一个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艺术视野、审美思想、题材和风格都迥异于其他作家。废名的艺术领域较为广阔,有诗、小说、散文和诗歌理论等,而以小说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城市知识分子为题材,另一类则表现乡村恬静生活、平凡人事;其中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田园小说最能体现他的艺术个性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在歌唱中审美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如何培养、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揭示了审美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歌唱艺术审美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一个审美主体的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形象的表演者,音响的创造者.歌唱者只有从歌唱声音、音乐感觉、情感表现、艺术形象等方面去领悟和体会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把所有美的审美感受倾注在歌唱之中,把美的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去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绪,才能使歌唱艺术富有生命力,并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创作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是一位极富创作个性的作家。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最大特质在于他一方面对中国文化及其美学传统的传承,一方面对西方现代意识的摄纳和借鉴,从而在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追求,这种追求具体显现在作品的开放气息、男女之情、神秘感、农民情结、闲人形象塑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诗歌意象,作为诗歌的艺术单位和诗歌审美的个体特征。是诗人生活体验的表达,审美情趣的体现,创作个性的媒介,也是诗人生命意识的寄寓,文化精神的蕴涵。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源于诗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双重心理体验和文化积淀。荣格(Carl Gustav Jung)说:“一位具有特殊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精神生活所具有的集体性,通常都远远超过个性。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表演则是对作品的二度创造,只有从文字到音响完全理解作品,才能在表演中体现富有个性的创造,才能真正通过学习音乐达到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的目的。通过对欣赏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方法的阐述,进一步论述了只有通过体验、感受,才能真正意义地在表演中进行创造,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才能使演奏技能真正服务于表演。  相似文献   

9.
在新文学史上,凡是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艺术追求;凡是成熟的作品,都有其鲜明的艺术结构特色。“结构艺术”表现为作家对生活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在自觉表象运动过程中对素材进行熔化、剪辑、组合的能力,是作家在其世界观、艺术观、风格个性的制约下的结构意识的表现。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把全部相关的素材组成一个有机的审美建构,必须采取最佳的组合比例对素材进行巧妙精当的安排,以求尽可能完美地表现主题,实  相似文献   

10.
从"精神阳萎型男人"、"追求理想性爱的女性"、"理想性爱观的不同呈现"、"艺术审美感知的迥异"四个方面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包法利夫人》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两部作品体现了文学作为"人学"这一特质在不同时空中的一致性,以及作家对人性的关怀的永恒性。一部文学作品只有溶汇人性之光泽才能有其永久的生命力;一个作家也只有深怀对人性的关注,同时以不同的视界去作独特的审视,才能在文学这块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一种叙述模式,往往在一个成熟的作家那儿潜在地发挥建构作品的动力:诗人表现为特殊的宣叙调,小说家表现为叙事方式,剧作家由于舞台性的限制,则表现为冲突范式。在这样一些模式中,不仅隐含着某一作家内在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指示着他们独特的审美个性选择。在这样的视野中,我们才有可能揭示“模式”在精神史和语义学上的双重涵义,还  相似文献   

12.
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审美主体的特殊角色,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审美者,同时又是美的声音的创造者。歌唱者只有具备高超的审美能力和歌唱水平,才能创造出美的歌唱声音,为听众提供美的审美音响材料。歌唱情感的审美是一种心理反应,包括了声音技巧和情感表现两个方面。歌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要想把审美情感确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声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之中,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域文化不仅影响作家的创作个性 ,同时也是乡土文学创作的文化源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形成了乡土文学作家们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内容 ,而对风俗习惯的描述和方言土语的使用 ,使乡土文学作家们深入直观地表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鲁迅和沈从文同是个性鲜明的乡土文学作家 ,其创作风格、内容、审美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正是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位创作个性鲜明的作家,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西方现代主义与古老拉美文化共同催生的文学之花,作品中有大量的死亡叙事,并且都是经过陌生化处理的。多种形式的陌生化处理丰富了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增强了作品的审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古典文学教学具有十分突出的美育特质,主要表现在作品内容、艺术成就、作家品格等方面。通过古典文学教学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是古典文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多层次性、隐蔽性和寄生性.对其研究既要防止简单化,又要避免陷入"纯艺术",只有详尽地占有材料,对作家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才能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茅盾的短篇小说在艺术构思和反映人生以及展现时代风貌等方面所显示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情愫。茅盾的小说,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他的小说的侧重点并不是表现自己,而是冷静客观地述说人生。茅盾是追求艺术真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8.
"文如其人"是一种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文学观念,"文人相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深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如下方面:其一,作家的性格特质是丰富多彩的,而表现在某部或某些作品中的性格特质却并不都带有某种典型性,读者以个别或部分作品来论定作品风格特征的现象,往往造成这种背离;其二,因为作家在创作时,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创作出的作品并非是他人品的真实体现,有些作家在创作时进行自我伪装,欺骗了读者,达到换取群众的同情的目的;其三,文学创作经过富有技巧性的艺术加工,往往隐藏甚至掩盖了作家的日常个性,经由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可能并不是作者风格的真实体现;其四,作者的人格不可能完全投射到文学作品中,人格不能混同于文格。  相似文献   

19.
文学风格,是指显示作家个性的艺术独创性在作品中的集中表现,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作家才力的升华。它既有稳定性,又有变易性。所谓稳定性,乃是指作家所积累的成熟的艺术经验、技能技巧、表现手段、描绘对象等等在作品中的显示,是惯见的风采,情调和韵致。这种稳定性贯串在作家一系列作品中,使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出现大致相同的风貌、格调。但是,风格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作家个人遭遇的变化,以及客观描写对象的变化,风格也会产生变化的。但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作用。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幼儿期又是儿童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及早抓住这个关键期进行美育教育,就能够为儿童艺术才能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能大大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