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试从赏析的角度,结合诗人的生平、作品及历代评论界的一些观点,从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文学鉴赏的有关规律入手,对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首先论述了历代评论家对无题诗的有关看法及应把李商隐的无题诗看作爱情诗的原因。然后,论述了无题诗积极的美学意义和社会意义。最后,结合其具体作品论述了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的无题诗长久以来都是广被学者探究的课题。晚唐时期特殊的政治局面,他的人生遭遇,尴尬的政治处境等都是李商隐进行无题诗创作的原因。无题诗中国古代文学当中历来就有,而李商隐无题诗范围难以界定,在无题诗发展中的独创性,创作的非功利性,因意象和用典造成"难懂"的特色等,都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的无题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的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长期争论而迄今没有得到解决的疑难问题。直接证明材料的缺乏,加上无题诗本身的复杂性,客观上给这个问题的解决造成不少困难。但如果我们能充分重视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还是有可能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的。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一些具体分析,以期引起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作为晚唐大家,无题诗是他独创的抒情诗体,文章以李商隐无题诗歌审美意象中的心象融铸物象的凄美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朦胧作为研究李商隐无题诗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力求一个深入的解析,为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提供更为深广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是用典的大师,他对于典故的灵活创新运用使其无题诗以其隐秘意旨造就的委婉深曲的朦胧美和感伤情调闻名于世,无题诗的成就离不开李商隐的用典.本文试从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借典故以塑造审美意境与情感氛围两方面作用分析用典对无题诗的意义,通过以典达情,融典入境,成功造就了无题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5,(4):93-97
从古至今,诗家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解读众说纷纭。其实,无题诗是李商隐对爱情和生活的表达,是对才华不被认可和生命忧患的感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身份地位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对无题诗的含义与寄托进一步讨论和解读,特别是对艺术表现的特点深入分析,从而对无题诗作出更合理的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的无题诗难懂难解,过度索引和猜谜般的揣测都不是最好的阅读方式。李商隐的无题诗喟叹"人生如梦",他的无题诗传达出审美诗性的人生观,营造出梦幻的诗境界。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哲学和美学上达到了高峰,在中国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是用典的大师,他对于典故的灵活创新运用使其无题诗以其隐秘意旨造就的委婉深曲的朦胧美和感伤情调闻名于世,无题诗的成就离不开李商隐的用典。本文试从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借典故以塑造审美意境与情感氛围两方面作用分析用典对无题诗的意义,通过以典达情,融典入境,成功造就了无题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无题诗的创作是李商隐在唐诗发展中最大的贡献之一,李商隐无题诗中,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确有寄托”者、有“戏为艳体”者、“有实属狎狎邪”者……,有自慨生平的诗篇,有脍炙人口的政治讽刺诗,有描写真诚纯洁的爱情、描写唐代一般男女关系的艳情诗,还有写景咏物的诗篇。无题诗是李商隐艺术成就的结晶,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初学古文,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改从令狐楚学骈文章奏,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陶推荐,二十五岁举进士。次年李党的经原节度使王茂才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此后令狐陶做了宰相,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李商隐和杜牧齐名,是晚唐重要诗人之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生活环境及其独特的身世,无疑对他的诗产生极大影响。故而他的诗,多抒写时代离乱的感慨,个人失意的心情,其中不少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缠绵深挚的爱情诗(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唐诗中是独树一帜的。他把七言律诗推向了一个艺术的高峰,推向了一个美的高峰。读李商隐的无题诗,让人获得一种含蓄、幽丽、深邃、隽永的美的享受。那么这些无题诗美的特征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打算从下面六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中西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英语注重形合,比较突出主语,因而英语中的绝大部分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汉语注重意合,突出陈述的主题内容而非主语本身。正因如此",无主句"成为汉语的语言特色之一。依据主语的可寻性程度和隐藏性程度,"无主句"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又可分为相对无主句和绝对无主句。对于不同类型的汉语无主句,英译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为旅游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魏晋时期士人对山水的游赏更促成了山水诗歌的诞生.山水诗的概念在唐代早已出现,但旅游诗词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古代很大一部分山水诗以及纪行诗、游览诗其实就是旅游诗词.山水诗词和旅游诗词既有本质上的联系,在内容上二者互相交叉重叠,在创作上旅游诗词又是山水诗词的先导.山水诗词和旅游诗词又有明显的区别,山水诗词重描摹景物,旅游诗词则重记述过程;旅游诗词观照范围广,山水诗词则相对较窄;山水诗词更多观照自我心灵,以静为贵;旅游诗词更着眼于旅游过程,因而内涵丰富,更显神采飞扬,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13.
大名诗歌包括隶籍大名的诗人及仕宦、游历于此的诗人的诗作,其中以仕宦、游历诗人为主.那些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诗人一方面繁荣了本地诗坛,有效地参与了宋型诗的建构;另一方面在诗歌中还有对地域文化的体认与表现,他们之间的诗歌唱和,尤其是异地寄赠传播了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意象主义诗歌不是表现主义诗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派诗歌运动是西方最大的自由诗运动,具有表现主义诗歌的一些特点,如内容上的世俗化和文体上的自由化,但它们在生成背景、诗歌观念、运动方式等很多方面存在本质差异。表现主义运动生于乱世,受到政治的、文化的和艺术的激进主义等时代潮流的影响,是反叛传统的文体大革命,强调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双重革命,表现主义者都是极端的革命者;意象派运动产生于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限在诗界内部,是重视传统的文体小改良,意象主义者高度重视诗的表现技巧,适当尊重诗的传统,从来不以革命者和独创者自居。因此意象主义诗歌比表现主义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出现《在地铁站上》等传世佳作。表现主义诗歌运动却没有产生这样的精品。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诗论》体系完整,有总论、有分论、有合论,点面结合,逻辑严密。在论诗时言简意赅,往往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概括某一首诗或某一类诗的题旨。其论诗时有几种常见的句式,理解这些句式对于简文考释与编联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