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悉,继去年出台严禁进行高考成绩排名的规定,并对当年违反规定的3个市级、1个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10所学校做出了严肃处理后,今年,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再次强调,严禁以任何形式统计高考成绩,严禁任何关于高考排名的行为,以此治理单纯追求升学率带来的应试之风.每年在各地上演的高中学校招生大战中,学校之间以成绩排名来大做文章,相互攻击的不在少数.禁止高考排名.从限制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不正当宣传上来说,的确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在应试教育的"重灾区"--高中阶段,高考成绩可谓是学校的命根子,面对这一现实,山东省的禁令恐怕是难以实现其初衷.  相似文献   

2.
<正>为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规范高考和中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再次明令禁止各地炒作中高考成绩,严禁各地教育系统和学校宣传"高考状元""中考状元""升学率",更不能为有关炒作提供任何考试成绩信息。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中高考考生成绩、录取结果等信息的管理,不得公布、提供考生成绩和名次信息,严禁以中高考成绩向学生及其家长发喜报、贺信,严禁在校外和校内摆放、悬挂、张贴关于中考高考成绩的条幅、宣传板等宣传物品。  相似文献   

3.
三晋短讯     
省教育厅要求:中、高考工作不得进行成绩排队近日,省教育厅发出紧急通知,对中考、高考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单纯以高考、中考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教师,更不得单纯依据高考、中考成绩对学校、校长、教师进行奖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管理部门不得进行中考、高考升学率或升学考试成绩的排队,更不得对中考、高考成绩进行自我标榜和宣传。省教育厅从未进行过高考成绩的排队、排名,而一些地方自行进行高考成绩排队、排名,是违背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的错误行为,必须立即停止。各学校不得进行本校中考、高考成绩…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8,(7):16-17
今年年初,笔者曾为山东下决心取消文理分科喝彩,日前又看到山东的一个重要举措:严禁以任何形式统计高考升学率。今年高考后,山东将把考生成绩等信息作为个人隐私保护。除各级招生机构内部使用和向考生本人提供外,一律不准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  相似文献   

5.
最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从2009年起,严禁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向普通高中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单纯以高考成绩为依据排名排队,对学校、  相似文献   

6.
正6月23日,在高考成绩放榜之际,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炒作中、高考"状元"及高分数学生。《通知》重申,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所属普通中学下达升学任务,不得仅以中高考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学校、评  相似文献   

7.
首先,就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方面而言,要杜绝依据高考成绩或升学率评价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做法。自恢复高考以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采用高考成绩或升学率评价中学教育质量,中学采用高考成绩或升学率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做法已成为普遍惯例。不管采取这种评价模式出于何种考虑,这种做法本身都是违背教育自身规律的。  相似文献   

8.
《广东教育》2010,(7):108-109
自2008年开始,山东省人民政府连续3年下发禁令,强调高考分数是考生的个人隐私,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升学率,不得以升学率排名排队和奖惩,不宣传所谓高考状元。同时强调保密,不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今年高考举行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提出淡化对高考成绩的宣传,并具体提出了高考成绩发布的“十不准”原则,其中包括不准利用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准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及高考成绩排名等。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也斩钉截铁地表示今年不公布高考状元。对于这些地方的做法,教育部予以大力支持。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我们不赞成对高考状元进行宣传,也不赞成学校为高考状元开展全校范围的庆祝活动。要努力营造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然而,在高考状元被学校、媒体、商家、社会各界热棒的背景下,不公布高考状元,避免高考状元遭炒作,依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8,(19)
朱永新6月7日在《新京报》上撰文:今年年初,笔者曾为山东下决心取消文理分科喝彩,日前又看到山东的一个重要举措:严禁以任何形式统计高考升学率。今年高考后,山东将把  相似文献   

10.
一些地方在高考成绩出来前,就下发"红头文件"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地区、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升学率等具体情况,不得炒作"高考状元"。是的,炒作"高考状元"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出台规定,严禁中小学校以任何形式按考试分数分班、给班级和学生排名次,同时严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任何形式按考试成绩给地区和学校排名次。 日前。云南省教育厅、监察厅、省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出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考成绩的发布,要不要公布高考状元身份,成为连日来的热点话题。按理说,教育部已经明确要求各地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但一些地方仍然照炒不误。好政策难落实,折射出教育观念改变之艰,教育改革任务之巨。  相似文献   

13.
<三秦都市报>报道,陕西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评价观,建立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的评价体系: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校下达高考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和公布本市县(区)及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重点大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禁下高考升学指标”是科学的教育政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秦都市报》报道,陕西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评价观,建立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的评价体系: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校下达高考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和公布本市县(区)及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重点大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每年高考、中考成绩揭晓后,对学校进行排名,对学科教师进行排序,重奖“有功”学校和教师,似乎成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常规工作;“状元花落谁家”“哪个学校高分段人数多”必然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围绕“官方”评价和“民间”评议,借助媒体造势,吸引社会眼球,悄然成为各学校宣传报道的重点。这种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主要指标和核心评价标准的考试评价,势必造成社会和公众对教育的“误读”,助长教育的功利和社会的浮躁,制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6.
高考升学率是评价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普通高中生源不同,如果不考虑生源质量,单纯以高考成绩高低来评价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对不同生源的学校来讲则有失公平。但是,如何把高考成绩与生源情况挂钩,科学评价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以保证  相似文献   

17.
超短新闻     
《内蒙古教育》2010,(1):10-10
探索高考报名社区化,高考成绩与升学率脱钩,成都开创新路:高考回社区报名。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梁主任,您好。据我们了解.忠县高考升学率多年来在渝东片区高居首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高中教育自身的高质量之外,也离不开广基础、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支撑。那么,近年来,忠县义务教育发展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一所学校不能没有升学率,但决不能p有升学率。如果不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一味地追什么升学率,那将是何种局面呢?_、违背了教与学双边活动相辅相成的法则为了苦心追求升学率,一些教育工作者不去研究和追求高质量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而是组织人力编写各种练习题,分析高考“动向”,大讲高考“信息”,猜题、押题……于是,社会上有多年高考辅导经验的教师编写的高考模拟题铺天盖地而来;教师唯恐漏掉高考信息,拿来了东、西、南、北、中全国各地的各类习题,拼命地塞进学生的知识“背篓”;身陷题海的学生游上游下,翻…  相似文献   

20.
时下的教育报刊。有颇多诸如此类的报道:为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某一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认真纠正过去工作中的偏差,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工作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诸如规定今后不再单纯以升学率评估学校教学质量,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奖惩挂钩,不以升学率、统考成绩为标准给学校排座次,学校也严禁按考分给学生排名次等等,堪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教育主管部门甘于舍弃“升学率”“统考成绩”这些昔日考评学校、考查教师时的重要手段,足见其深化教育改革已到了“痛下决心”的地步。读到此类消息,对每位关心中国教育现状和未来的人来说,都称得上是件令人精神一振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