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次口语交际是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童话”为主题的单元阅读学习之后,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学习活动,此时学生对童话的内容、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童话故事有了一定的兴趣。通过本次——讲童话故事比赛这一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读童话、讲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感受童话的魅力及讲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大亮点、然而,观照当下,由于认识的误解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误区颇多.主要存在“忽视主题图”、“对主题图解读错误”、“仅图无文”、“游离认知”、“从抽象到抽象”、“脱离学生生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采用“分步呈现、模拟场景、全局把握、多次呈现、联系实际”等策略进行有效地处理,从而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3.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大亮点.然而,观照当下,由于认识的误解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误区颇多,主要存在“忽视主题图”、“对主题图解读错误”、“仅图无文”、“游离认知”、“从抽象到抽象”、“脱离学生生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图采用“分步呈现、模拟场景、全局把握、多次呈现、联系实际”等策略进行有效地处理,从而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童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它能使小学生乐于自主学习,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引发学生惊喜、新奇的情绪,有利于迅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童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  相似文献   

5.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主要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主题图以“情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简单的定位,仅仅为创设情境服务,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学生仅仅是在几分钟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剩余的三十多分钟还是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也就是说主题图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主…  相似文献   

6.
多多所在学校本学期一年级学生们的学习主题是“童话”。每天老师都会精心挑选一本有趣的书,早晨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席地而坐听故事。下雨天学生们都乖乖地在教室里看童话故事DVD,像“美女与野兽”“长发公主”“三只小猪”等等。老师把影片里好听的歌曲上传到班级的博客上,在电脑课上或者在家里,都可以随意听。有时老师也会把歌词打印出来,既学了歌,又练了认字,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7.
项目式学习作业是提高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路径。培育地理实践力的初中地理项目式学习作业设计呈现真实性、实践性、长期性、合作性的特点。对应这些特点,培育地理实践力的初中地理项目式学习作业可以通过“迎国庆、庆华诞——爱国主义”主题作业、“春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题作业、“地球公转与影子长度的变化”主题作业、“合作填图”主题作业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8.
柳耀亮 《新课程研究》2007,(7):51-51,50
实验教材往往将数学问题借助于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或生活现象,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应该说,这是一种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理念的新形式,也是尊重学生认知特点、符合学生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来看,不少“主题图”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反而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往往造成教师在“主题图”的困境中徘徊不定。如何真正发挥“主题图”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作用,教师除了应该准确读懂“主题图”,还需要对其进行灵活、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实现“主题图”教育教学的价值。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正>主题图也叫情景图,一般安排在新课的开始部分,是把新知识用一定的生活场景或童话故事表现出来的画面。主题图一般具有直观、有趣、现实、可操作等特点,所以它为教师顺利地展开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桥梁。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运用主题图以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下面谈谈本人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深入理解主题图的含义,这是用好主题图的前提条件人教版教科书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编写的,  相似文献   

10.
思维导图运用主题关键词、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直观有效地把各知识点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用图表现出来,契合了小学科学“逻辑性”“发散性”“综合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实现可视化学习,引领学生思维走向,强化联想创造,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同时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实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助推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二上第八单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编排了三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假虎威》《纸船和风筝》《风娃娃》,“识字加油站”编排了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词语,“日积月累”编选了12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我爱阅读”编排了一篇童话《称赞》。从内容上看,可以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来呈现教学过程。一、深度学习课标,挖掘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引入是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内涵丰富的“主题图”为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然而,由于“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然富有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有时教师对“主题图”的理解是狭隘的、粗浅的,有时纯粹把“主题图”当作了引入环节的学习材料。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编写的“主题图”,“情境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切,提供的场景是学生所熟悉的、用得着的、有趣味的画面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些提示性的话语。它贴近生活,主题鲜明,图文并茂,题材丰富,深受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主题图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资源的功能和价值,深入研究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刘麟 《江西教育》2023,(6):41-46
<正>“新冠感染”激发了学生对物资的爱惜,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培育植物的兴趣。大部分家庭的蔬菜种植在窗台上,有的学生提及,在种植“窗台蔬菜”时,得到了“绿意”的安慰,仿佛蔬菜会说话。虽然不能出门玩耍,不能与伙伴一同在教室里学习,但植物带来的“绿意”让我们感受到勃勃生机。于是,有的学生提出:我们能不能给朝夕相伴的蔬菜编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呢?之前大部分童话故事,学生都是从书本、课本中习得,在童话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汲取心灵养料。何不借这个机会让学生编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整体思路1.确定学习主题。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蓝本,参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设计了“改变带来成长”这一学习主题。首先,从生活经验看,本单元五篇课文都是由“改变”而产生的童话故事,符合二年级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能够让学生在故事阅读中了解改变会带来麻烦,也能带来美好,进而引起自我是否需要改变和改变带来什么的思考,不断走向成长。其次,从学科角度来看,契合了单元主题的教学要求。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能“借助提示讲故事”,不同文本提供了不同的提示:  相似文献   

16.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但主题图丰富的内涵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深刻把握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教材,挖掘主题图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为课堂教学服务。一、利用主题图,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此,在分析教材主题图时,要了解主题图提供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哪些生活经验有关,能…  相似文献   

17.
“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所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要使“主题图真正成为一种学习素材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予以展开和演绎。我们在实验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18.
一、主题图不只是为了导入案例:“9以内的加法”。下图是《现代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图。该图围绕“我们去郊游”这一主题学习“认识加法”“认识减法”加法与减法”三部分内容。在主题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根据图示提出了很多问题,并初步了解了加法的含义。在学习“9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再一次呈现主题图,引导学生利用主题图的素材,进行开放式练习。生:苹果和梨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生:4 5=9。生:黄蝴蝶和白蝴蝶加起来一共有几只?生:7 5=12。生:荷叶上有几只青蛙?跳下水的有几只?一共有几只?生:4 3=7。在同伴举例的过程中,学生进…  相似文献   

19.
杜辉 《教育文汇》2013,(9):33-34
读懂教材,读懂主题图,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主题图是学生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现实。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理解和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意图,用好、用活主题图,让主题图的教学更凸显课堂教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主题图”是指集中表现数学学习主题意识的图形、图表、图画(包括必要的文字)等。它往往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贴近生活,有人物、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的喜爱。它承载着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整理、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任务,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活思维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主题图”的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