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产阶级自由化在伦理思想方面的表现之一,便是否定大公无私,提倡“为己利他”。80年,潘晓否定“大公无私”而代之以“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引起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这表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不仅对于学术界,而且对于广大社会阶层均有巨大影响。它是一种伦理思潮——更确切说,是合理利己主义自由化思潮。因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若换成规范的伦理学术语,便是“为己利他”;而主张“为己利他”否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转机时期德育面临的新情况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并存,使人们的思想竟识呈现多层次,多趋向的复杂状况。产品经济条件下的“等靠”意识,服从意识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并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在不同所有制的背景下,似乎都找到了存在的合理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体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与他人在市场上进  相似文献   

3.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一段时间以来,在青年中间流行甚广影响很大的个人主义思潮之一。同赤裸裸的露骨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绝对个人主义相比较,由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涂上了一层“客观为他人”的油彩,东施效颦,鱼目混珠,更容易搅乱青年人的思想,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伪善性。对此我们如果熟视无睹,任其自由泛滥,就会  相似文献   

4.
结合佛教“华严世界”的说法与《菜根谈》的义理来阐述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里,最非凡的是他能对生活进行审美的“非功利的省视”,并用艺术的方式将这种“省视”升华为田园诗。陶渊明为我们示范了一种怎样在极平凡的生活里看见其“华严”一面的智慧,而这是对生活有极高的觉解从而对生活保持超凡“激情”的人才会有的生活姿态。  相似文献   

5.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是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是主观方面要件,还是客观方面要件,在刑法学界颇有争议。本文从刑事政策角度分析受贿罪构成要件,并对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认识进行了剖析,提出废除“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能更好的打击贿赂犯罪,而且顺应国内国际反腐败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陈春 《师道》2004,(8):39-39
人们对于教师培训的现实状况有一些看法,比较流行的是“培训学不到什么东西”、“培训部门在捞钱”之类的说法。笔以为这些看法只是表达了对客观状况的一些情绪,而教师培训主观方面的认识还是有限的,我们很少审视自己的主观因素,更多的时候把责任都推给了客观的因素。诚然,这些客观因素是存在的,但教师在培训中主观方面存在的“三无”现象更值得我们警醒。  相似文献   

7.
文学主体性理论还有一个鲜为人谈及的意义在于,它从命题的理论基点上清晰地划分了“体”与“观”的界限,亦即把观念与本体严格分开来了,这就为我们从本体上破译文学的斯芬克斯之谜提供了可能。主体性理论以人为“体”,而不是视人为“观”。它不把主体与主观混为一谈,也不把客体与客观视作同一。因为主观、客观都是观念,主体、客体同属本体,主观客观都应趋向本体。文学理论中的再观论、表现论的根本缺陷正在于前  相似文献   

8.
闻一 《历史教学问题》2004,(1):72-72,111
历史是一面镜子 ,所以人们常说以史为鉴。然而 ,历史这面镜子又常常不是历史自身铸造出来的。严格说起来 ,历史之镜大都是后人的杰作。每个试图解释历史的人 ,都在手中握有一面镜子。他在这个镜子中看到了历史的一面 ,并且力图使他人在自己的镜子中也能看到他解释的这一面历史。但是 ,他人在演绎历史时 ,也在手中握有自己的镜子 ,因此也就有自己的一面历史 ,也就会试图向他人展示这一面的历史。所以 ,历史是一个多面镜。它可能是不变形的 ,也可能是稍微变形的 ,甚至可能是哈哈镜 :奇形怪状 ,光怪陆离。对于苏联历史 ,对于这个影响到无数的人…  相似文献   

9.
从受贿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及相关法律规定;“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否应为收受型受贿的必备要件的争论及认定;“为他人谋取利益”应为收受型受贿的客观要件还是主观要件的争议及认定等三个方面层层递近的分析了“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于认定收受型受贿的必要性、客观性。同时,从刑法原理及刑法解释学的角度,以经过理论完善的新客观说中的许诺说为基准,分析了“他人”与“利益”的基本含义及“为他人谋取利益”客观表现形式,对“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予以了厘清。  相似文献   

10.
营造书香气     
在我国,习惯于称爱读书的人家为“书香人家”,称读书人家的子弟为“书香子弟”。这是人们对读书人的一种敬重。据说现在能冠以“书香”的人家和子弟越来越少了。前些日,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一次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的考官问道:“你最近看过那些书,有什么体会?”问题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但令人吃惊的是,应聘的大学生普遍说不出自己看过那些书。读罢这则消息,让人感慨良多。大学生不爱读书,主观上看是具有功利色彩的新“读书无用论”作怪,客观上看是学校缺少书香气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自私是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社会关系。它有两个辩证统一的基本特点:客观上损害他人的正当权益;主观上有利己思想的支配。各种人性自私论都以对自私概念的错误界定和理解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的理论。我们只有首先抓住这点,科学理解自私的实质和特点才能真正认清人性自私论的错误。无论要认识自私,还是要真正把握自私的实质和特点,都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这是年青人喜欢探索的一个哲学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青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其中“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在许多青年中很有影响,有的人甚至把它捧为“社会主义现阶段最合理的人生观”。这种观点有些什么根据?这些根据是否能够成立?很有必要讨论清楚。 提出“主观为自已,客观为别人”的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例外”,“人在实现自私目的的行动中,客观上也为别人服务着”。这就是说,只要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就一定可以为别人;为自己的主观动机与为别人的客观效果之间有着必然的、完全一致的关系。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动机和效果辩证关系的观点,也不符合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利益”如何理解,刑法理论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但总的来说可以归为两种:一种是将“为他人谋利益”理解为,不管其客观上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可成立受贿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客观上为他人谋取了利益才构成受贿罪。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将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利益”理解为客观上为他人谋取了利益才构成受贿罪更具有合理性。并且,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为了使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的规定既能做到预防犯罪又能做到不放纵犯罪,应当借鉴日本刑法中有关受贿罪的规定对我国刑法中受贿罪作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14.
流行不一定意味着正确,但却一定有其深层的原理。关于教师职业,有两个流行很广的说法,其一是“教师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其二是“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仔细反省这两个说法,会发现前者是从道德角度思考教师职业,它往往出于治人者之口;后者是从功利角度思考教师职业,它往往为治于人者认同。我这里并不想分析这两种观念的正确与否或生成缘由。我想说的是,在我们关于教师的职业的长期思考中,缺少一个审美的角度。当我读到王鰓《美丽教师》这部著作时,我发现,王鰓是在全心全意地从审美的角度去思考和体验教师…  相似文献   

15.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句话被很多教育机构和学校写在墙上,或者写进大大小小的材料里,但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底应该什么样?不久前,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任冯洪荣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标准.主观标准是老百姓认可家门口的学校,不想择校.客观标准是针对自己的城市或地区定位,在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坐标系上能找到它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为人民服务是人生观教育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根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须正确认识“为自己”、“为他人”、“为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 ,须处理好个人与人民、主观与客观、目的与手段、动机与效果、责任与贡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胡家曙 《新作文》2004,(10):8-10
主观地看,社会就是以自己为圆心的一个圆,认识世界首先要认识自己,而且理性地对待自己是提高人生质量的关键,湖北的“买镜”考查的就是相对于客观的主观意识,而湖南卷的“家庭教育”考查的又是相对于主观的客观情况。以“我”为视点。视野里又是以“我”为主体或重点,这是往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常见选材特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湖北、湖南卷的作文命题以及辽宁的  相似文献   

18.
易霞 《教师》2010,(20):25-25
在大学校园管理中,“看得见的手”到处在发生作用,但有时也很无助;在教育管理当中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要掌握利益同一性原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原理、自由竞争原理。  相似文献   

19.
做梦与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 :一个为现实的客观世界 ,是与他人共同拥有的世界 ;另一个为梦的世界 ,是自己独自拥有的世界 ,即梦的“自享性” ,是主观的精神意义上的世界 ,这个世界甚至比客观现实世界还要广阔深远。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和写作言语的积累 ,更有赖于学生个体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真实的切身体会。我们的学生由于自身现实生活的枯燥单调 ,日记写作源泉显得枯竭 ,也确实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尴尬。对梦境的描绘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每个人都做梦 ,但有些人睡眠很深 ,他们在睡眠状态中…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谈论诗歌的文章和著作中,好些同志都把意境解释为诗人主观之“情”与生活的客观之“景”二者的交融,只是各人的说法稍有不同而已。比如柯岩同志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