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实践,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事实上,不仅是追求真理的活动要有情感投入,人类的任何活动都需要有情感投入,而教育更强调情感的投入,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产出。这种情感就是一种潜在课程,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学是以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为目的的。它易于师生情感交流,易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易于引起师生共鸣。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一、教师在课堂上情感要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要以情感人。语言、表情身体都要动之以情,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为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一个音乐教师在范唱歌曲时,缺乏歌唱的情真意切,那…  相似文献   

3.
列宁曾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什么叫情感呢?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任何一种活动要持续下去、达到目标,都需要有强烈的深厚的情感投入。良好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器。它能使后进者急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  相似文献   

4.
讲好一堂课,不但是充分的说理课,也是充沛的情感表达课。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把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良好的情感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教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又表现在学习兴趣上。教师的情感好…  相似文献   

5.
康希福 《山东教育》2005,(16):29-30
要谈诗化语文的教学,首先得要明白什么是诗意。诗意就是具有诗所描绘的那种形象化的意境.是依靠情感和想象来营造一种情调,一种浪漫,是作为主体的人对美学的一种追求的状态.诗化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我们可以看到一切成功的语文课堂都具有诗的特质。它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与景的交融为表现,达到一种“人境”“妙悟”“升华”的主体情态。下面我们就来看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学校周益民老师执救的《天鹅》一课。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主动状态下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有英语教育专家指出:成功的英语学习源于积极的情感投入。列宁也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投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状态。在已有相关研究中,主要是从教师情感投入或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教学角度来进行的,从学生情感投入视角对英语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列宁曾说:如果没有情感,就永远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思想总是交织着相关的情感;情感是行动的内部动力,人的行为总是受情感的驱使。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一、情感手段教学是启人心智,是师生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和谐互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教学的催化剂,是打开学生智力阀门的金钥匙。如果没有情感投入,教学就犹如一潭死水。教师要把对教育的忠诚之心和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融于教学活动之中,以特有的情感力度移情于学生,从而使师生情感达到一种和谐“共振”。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情境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还要创设各种情感氛围,把学生引入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使之受到感染。二、语言手段过去称教师是“吃开口饭的”,一个人如果口齿不清,言不达意,就缺乏当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的语言是教…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下面从影响美术教学的各种情感因素说起。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要有情感激荡于课堂,要有美感震撼于课堂”,必须建构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而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家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的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高尚的思想和积极健康的情感是文学精品必然具备的,解读这种思想情感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情感属于一种内在驱动系统,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所作出的积极性心理体验,对于人的行为实践而言,往往能够发挥指向、稳定和强化的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它深刻地揭示了情感价值内化和情感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校教育是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至少说是一种缺乏智慧性的教育。”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是“唯情趣一族”,而且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非常单薄,只有积极开展情感艺术教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意识。本文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简要阐述之。  相似文献   

15.
薛雯 《学周刊C版》2019,(19):58-58
在初中阶段,道法课程在课堂上难以引导学生投入课堂中,学生在情感上不能得到满足,从而限制了对道法课程的喜爱。教师要让道法课成为学生爱听的课程,让“情感”融入课堂中,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本文主要对初中道法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对客观呈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一种内心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所谓情感积累,就是这些情绪在人的大脑中的积淀。情感积累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存在对老师表面上顺从或不做任何反应,内心却不服或对立的一种现象。这是从心理上对老师的对抗,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对老师沉默;有的是逢场作戏,来回周旋;有的是不露声色,怨恨绵长,积怨在心;有的是我行我素,目中无人;有的是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等。产生这种心理对抗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要认真对待,对症下药,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一、情感投入情感是一种催化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情感投入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情感投入首先是尊重学生。严格教育的前提应当是真诚尊重。马卡连柯说过:“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包含了对这个人的尊重”。莱奥帕尔迪说:“正如轻蔑比仇恨更令人生气,尊重也比仁慈更受人欢迎。与被爱相比,人们通常更希望被尊重。”由此可见,离开了尊重,就谈不上消除学生的“心理对抗”。二、因人施教消除学生的心理对抗,单靠情感投入是不够的。“心理对抗”在学生心理上较长时间具有稳定性,要打破这个稳定性,必须要有一个动态转化期。在这个转化期,教育者实施教育手段是否妥当,直接决定了转化效果的优劣。产生心理对抗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  相似文献   

18.
一、走师生情感交流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要求,关键是课堂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要融洽。刘国正先生曾阐述“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情感投入,教者会无精打采,学者会兴味索然,要使课堂有声有色,必然要走师生情感交流之路,让师生在互动中体味到语文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讲清文章的“理”,也要讲请文章的“情”。然而后者常常被一些教师忽略。目前,一些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感兴趣,写起作文来也是干巴巴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自己写作时,又缺乏感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 强调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以其五彩缤纷,各具一格的个性投入到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卡斯特金对情感功能曾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又说:“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保健功能和协调功能。中学生的情感生活是十分丰富的,积极的情感是照亮学生全面发展的光源,而语文是充满情感的沃土,语言文字负载着灵动的思想及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