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河北方言里"X得慌"格式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点,认为"慌"有读轻声和不读轻声两种情况,它们的语法形式不同,句法功能有异,读轻声时,不是表示程度的补语,而是一个语缀,表示非适意的感觉状态。这种格式元代已有使用,明清更加普遍,其发展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湖北恩施方言中的重叠式"X得X"格式表程度深,其是普通话中状中结构、述补结构表特征高量这一表意功能的方言形式变体。本文拟考察三个问题:第一,"X得X"格式与状中结构、述补结构的异同;第二,探讨"X得X"格式的语法功能;第三,从语法和语音两个角度,探寻多个方言中存在的表程度深的"X得X"格式的成活机制。"X得X"的存在正好填补了一些形容词因不能直接重叠而导致的表程度高量意义功能的缺失,证明了这些形容词在方言中有着较普通话更强大的组形能力。  相似文献   

3.
泰州话属于江淮方言的泰如片,在泰州方言中,表示反复问句的"个+X"形式是一个典型的方言结构,本文以"个+X"的句法功能为基础,初探泰州方言中有带"个"的疑问句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很"常常用在状语位置,表示程度增加,但同时也有大量在补语位置的用法,形成"X得很"结构。在语言的历时发展演变中,从先秦时期"很"开始使用,到现在通用的"X得很"的形成,"很"经历了两次语法化过程。在地域的分布上,"X得很"结构从江淮一带逐步扩散,在普通话推广政策的影响下,扩散至全国各地进而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各具方言特色的表达。而现在"X得很"的使用也不仅仅可以表示程度,还蕴含着说话人的强烈的主观情绪,具有独特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种官方方言之一,"X得慌"结构在中原官话中随处可见。正因为这一结构应用的口语化与普遍性,容易使人忽略其语言特质,缺乏对它的认知分析。本文就其使用情况,简要说明对"X得慌"语言现象的认识以及对其形成的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6.
河北沧惠片沧州东部地区广泛分布着三字调方言,其单字调除了包含阴平及去声调类以外,还有阳平与上声调类发生合并。这种分合表现与三字调“银川型”类似。在连调层面,河北“沧惠片”与“银川型”三调方言阳平和上声调类均保持对立,但两地调类复原范围不同:(1)沧州:上声+阳平≠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阳平;(2)银吴片:阳平+去声≠上声+去声。此外沧州地区“阳平上”的调类合并呈现单向性,是上声调类并入阳平调类。  相似文献   

7.
"得~"结构词在现代汉语和各地方言中都很常见,例如现代汉语中"得了""得令""得到"等,在北京话中也会有"得嘞"这样的表达。怀宁方言中也有很多"得~"结构的表达,它们有不同的构词特点,表示不同的意思。文章拟从"得了""得着""得很/死"的结构来对怀宁方言中的"得~"结构进行初步探索,了解其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8.
在蒙城方言中,有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句法结构"跟X样",表示比喻是其最基本的用法。比喻格式"跟X样"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人们在口语中喜欢用它。与普通话相比,其喻词、喻体的构成、比况助词、功能、语义特征有着自己的特点。对这一语言现象不仅进行比较充分地描写,而且还尽可能地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9.
陈燕 《文教资料》2012,(11):38-39
"得"是西昌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在西昌方言中,"得"有三种用法:助动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西昌方言中的"得"。  相似文献   

10.
李金静 《文教资料》2020,(4):9-11,49
网络流行语"尬X"式主要有定中、状中、动宾三种构成方式,其中"尬"表示两种意义:尴尬和比较,"尬X"式词语在使用中具有讽刺、自嘲、幽默等义,主要用于文艺、日常生活等方面。"尬X"式词语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是由语言内部要素的发展引起的,包括音节语素化、汉语的构词方式,另一方面语言的相互影响特别是方言的影响及人们的心理因素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江淮方言洪巢片中,“要打/要死+语气词”已语法化为一个具有叹词特征和功能的习语,表示对突然出现的不期望发生的事情的感叹。“要打/要死+语气词”在语法化中经历了句法位置的固化、咒骂功能与负向感叹功能的兼容、咒骂与埋怨语境中责任主体的模糊及语音弱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讨论安陆方言中的“X得X”结构,分析这种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以及产生这种结构的语法背景。  相似文献   

13.
“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可能补语就是这种语义范畴的一种表现方式。可能补语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彼此之间的差别。文章尝试对现代汉语河北方言可能补语句式的问句形式、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进行较全面的考察,通过河北方言内部的对比,找出河北方言内部可能补语句式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同时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找出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可能补语句式在河北方言内部一致性强差异性小;与普通话比较,可能补语在河北方言里呈现出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4.
河北辛集方言中的"哩"用法非常复杂,承担了诸多语法功能,与普通话的"呢""的""地""得""了""在""到"等词有对应关系。从事物的发展以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哩"和普通话的"了1"都可以同时表示进行态与完成态,进行态是由无数个小的完成态累积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邓永红 《现代语文》2013,(6):21-25,2
"AX"式状态形容词在汉语中主要分布在官话、湘语、赣语、闽语、湘南土话中,但数量不一。进入"AX"式的"A"多是单音节形容词,也有少数动词;"X"多半意义虚化,只表示"A"的程度高,许多"X"有音无字,且有音变现象;"A"与"X"搭配可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很多方言"AX"不能单说,后面一定还要跟相当于普通话动态助词"了"或结构助词"的"的成分作后缀才能成词。在很多方言中,"AX"式词汇性结构与同形的句法结构实际上形成一个连续统,中间有很多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16.
安徽太湖方言中的"X+哩+绝蔸"结构表示极限程度义,具有很强的主观化色彩,进入此结构的多是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绝蔸"一词由一个实义动词性词组一步步虚化为抽象程度义的动词,在"X+哩+绝蔸"结构中做极性程度补语。  相似文献   

17.
"们"字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的含义用法归纳为两种:一种是用在人称、物称代词后或指人、指物的名词后表复数;一种是用在指示代词后,相当于"么".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们"的用法远不止于此.文章列出河北蔚县方言中"们"的使用情况,旨在为辞书编纂以及探讨"们"字的发展演变提供实际语言的参证.  相似文献   

18.
河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方言表示程度主要有状语、补语和词语叠用三种形式。用状语表示一般是用代词(这、那)或副词,用代词表示说话人主观感觉性状或行为超过一般,用不同副词则表示程度由浅到深的不同级次,有的还带有感情色彩。用补语则多是一些固定格式,这些格式表示的意义、色彩又各有不同。词语叠用除了表示程度高之外,常常有主观强调的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河北方言程度表示法纷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张锦文 《文教资料》2007,(7):163-166
南京方言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述补句式“X得一Y”,依据“Y”的不同可以把它区分为五种情况:“X得一塌”、“X得一逼”、“X得一糊”、“X得一腿”、“X得一砣”。文中从“X”的音节数、“X”的词性、“一Y”的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对此句式进行了描写,并探讨了“X得一Y”句式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对磁县方言词“不咋”进行语义分析,以明晰其语法功能。“不咋”在河北磁县方言中可作为虚词语气词使用,用于疑问句、陈述句和祈使句当中,表示建议、解释、强调和催促等语气,也可以作为实词短语表示“不怎么”之义。除这两种用法外,“不咋”在磁县方言中还可以与其他虚词成分“可”、“可…的”等组合,表示说话人的无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