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小学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使用好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的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体验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力地推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从“引导学生个性选择,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尊重学生个性解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鼓励学生个性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则能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全面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4.
张敬双 《科教文汇》2007,(3X):64-64
小语新大纲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而研究性阅读正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会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研读是一种探索,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它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这就使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研读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使自己的个性获得最优发展。  相似文献   

5.
邱红英 《内江科技》2011,32(1):207-207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文章从适当的煽情、驰情其中、张扬个性“差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阅读主体和阅读材料两个方面来说,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和阅读体验。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其次,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第三,要有等待学生成长的耐心。第四,要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个性体验和成功感。  相似文献   

7.
个性化阅读是在遵循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探究的过程。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加强个性化的阅读,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张扬、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得到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以生为本,注重兴趣、习惯的培养,教给方法,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运用,将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大纲突出了阅读的地位。在“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模式中,研究的重心是“读者”,即阅读的“学生决定论”。这与学生主题性原则不谋而合,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美学趣味、性格爱好千差万别,他们的阅读感悟理解也多姿多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观能力、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下面谈谈几种有效阅读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所以就要在初中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每年的课外阅读量很大,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是初中老师的责任,但也是比较头痛的事情,下面就我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珊 《科教文汇》2014,(15):128-128
个性化阅读是指能够反映学生个性的开放式阅读。个性化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行为,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点燃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质疑叩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促使学生的独特见解不断生成和升华,由此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阅读探究的乐趣带给学生,让他们展开个性阅读的翅膀,在语文阅读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相似文献   

12.
陈珊 《科教文汇》2014,(5):128+191
个性化阅读是指能够反映学生个性的开放式阅读。个性化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行为,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点燃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质疑叩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促使学生的独特见解不断生成和升华,由此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阅读探究的乐趣带给学生,让他们展开个性阅读的翅膀,在语文阅读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翱翔。  相似文献   

13.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语文的人性与个性,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院“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学语文课中阅读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生长点,可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能耗”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面对这“几乎是一个拥有无数教学可能的信息载体,可能包含有字词句篇逻文修等各方面的信息”的文本,教什么?可谓是“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的选择”。因为这种“个性”的选择,导致了语言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现象普遍存在。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通过现象看本质,详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常见的几种误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必须要充分得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要将阅渎活动变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充满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培养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理解和辩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如何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成为教师的重要责任.结合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浅谈对个性阅读的教学的一些看法,以便于在今后长期阅读教学中更好的对待个性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的教育的特点,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建议”中则强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体验”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阅读教学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阅读课要能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呢?笔者以教学体会试谈几点看法。一、联系生活,促成体验对文本的阅读归根结底是阅读主体(学生)生活体验的兑现。生活体验越多,阅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