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翻译的存在除了与本国自身的发展因素相关以外,同时与外部发展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因此,生态翻译的存在实质上是全球化发展转型中非常必要的产物之一。在生态翻译学不断发展的与完善的背景之下,如何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当中,这一问题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即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入手,对这种翻译模式的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生态翻译学在旅游广告语翻译中的体现,最后研究了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广告语翻译教学的相关手段与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旅游广告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外宣翻译是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中国国际形象。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山东旅游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宣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旅游外宣翻译信息突出、语言简明、文化内涵丰富,译者可以采用简生化、补生化和原生化翻译策略,删减冗余内容,补充文化空缺,达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本文对外宣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翻译教学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态翻译作为一个跨学性的途径,是运用生态理性、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理论。如今国际旅游正发展的如火如荼,跨文化旅游翻译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论述旅游英语翻译的方法,让旅游英语的翻译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4.
“旅游立省”、提高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已成共识.旅游翻译是衡量一个省文化软实力高低的标志.而河南旅游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河南旅游业的发展.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支撑,分别从语言学、文化学和生态学视角对河南旅游翻译进行审视后,得出以下结论:河南旅游翻译存在的问题不是翻译本体系统单方面能够解决的,旅游翻译目标的总体实现需要翻译教育系统、翻译市场系统、翻译管理系统的协作与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生态翻译理论,对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英语翻译进行研究.根据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文化特征,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从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三方面展开讨论,结合译者中心论的观点,总结出改进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翻译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河南旅游特色餐饮名称的翻译质量,促进河南旅游特色餐饮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从提出到理论框架构建,再到应用翻译研究,已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在翻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文章利用生态翻译三维转换理论,探讨乌拉特前旗旅游文本汉英翻译,力求提高当地旅游文本翻译质量,吸引更多境外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中华文化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本体理论研究成果——翻译过程、"多维转换"原则、文本移植与生态平衡以及翻译效果评判的"整合适应选择度"出发,以南京市旅游委员会官方网站为案例,探讨城市旅游网站的英译策略和方法。研究发现,在对译语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修补"和"重建"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依归"译语生态,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可以尽可能地保持翻译过程中原语生态和译语生态的协调与平衡,从而实现译文在译语生态中的生存并长存。  相似文献   

8.
郭芬 《考试周刊》2011,(2):48-49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对景点介绍的英译进行了分析。从“三维”转换的翻译策略、译者的职责及“事后追惩”等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探析生态翻译理论对景点介绍英译的启示,以期为旅游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历史文化气息浓厚,自然景观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南京著名旅游景点的公示语翻译却不如人意。鉴于此,总结与分析三种生态翻译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方法,从三个方面展开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南京著名景点公示语翻译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功能翻译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翻译学思想。生态翻译学中的和谐统一的整体原则、翻译主体译者主体性原则和适应与选择原则在功能翻译理念体系中都有其独特的表征系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功能翻译理论、翻译原则与翻译类型学本质上是对生态和谐整体原则的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试三个计算机翻译系统以及参考笔者使用过的当今世界上三个影响较大的网上机器翻译系统的情况来探讨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 ,计算机能否代替人作为媒介 ,做一合格的译者。  相似文献   

12.
西方翻译理论家本杰明和韦努狄都对透明的翻译这一概念有过看似令人费解的论述。本杰明所提倡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异化的翻译,韦努狄所抨击的透明的翻译实质是归化的翻译。两种提法是殊途同归、即都主张异化的翻译。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更早期的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三谈     
翻译中对文化差异的处理,译界大都集中讨论归化翻译法,但过分强调归化法而忽视异化法有失偏颇。事实上,异化翻译法不仅创造了许多成功的译例,而且对文化交流贡献良多;在信息时代,其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翻译批评应是阐释性的,不应是规定性的。寻章摘句,吹毛求疵不是真正的翻译批评。翻译标准作为对翻译实践的提炼和总结,必然是抽象和概括性的,不可能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佛经翻译对后世翻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但影响了后世翻译的翻译理论、方法、形式,甚至是汉语言的词汇和文法,而且促成了中国文学新体——白话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辅助翻译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器翻译的真正发展是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的,至尽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计算机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是处于“辅助”的地位,从长远来看作为机器的计算机也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的位置。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广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念,并介绍了目前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翻译教学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归因于理论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文章讨论不同翻译理论的提出者如何实施课堂教学,为何理论对翻译教学很重要,并关注理论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对译者的职业培训.翻译学员应该研习受不同理论学派启发且与它们联系的各种翻译途径,以灵活应对文本在实际应用中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7.
18.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所作出的突出的贡献,对指导翻译实践和翻译评析具有重要意义。两种翻译方法存在异同,对比《红楼梦》中“元眷省亲”一段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两种译文,杨译大致体现语义翻译而霍译则基本遵循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的角度,对翻译实践中的隐喻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对常见的隐喻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生态翻译学视域对翻译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隐喻翻译技巧的指导依据,探索在翻译实践中更加科学合理的隐喻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rive Gran3nlalr),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乔姆斯基提出句法应分为两部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根据该理论,翻译本身具有层次性,而"直译"和"意译"的层次性是由主观因素控制的;所以译者在翻译丈学作品时,不仅要注意句子的表层结构,而且要注意句子的深层结构,只有这样,翻译才可真正做到忠实于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