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上的课题是"学习改变命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课上到了最后的"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环节,我提出了预先设计好的问题:"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改变命运,学了本课后,你对此还有哪些疑问?同学们可以把你的疑问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的问题有新意,而且大家都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偶然听说一个学中文的博士立志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到一所重点中学做语文老师。但是,同事排挤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他知识广博,在学科知识上更是能够举一反三,为什么这样的老师得不到大家承认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课,终于明白了个中道理。我注意到这个老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五个细节。第一个细节: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看到有的同学还没有翻开书,就大声教训说:“以后谁在上语文课时还没有打开书,那你就别上课了!”第二个细节: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些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时候,一个学生向另外一个学生借字典。很明显,这个学生需要字典来解决课文中生字的问题。老师制止了他:“你要字典干什么?哪一个字不认识?不用查字典,我板书好以后就去你那,你问我。”第三个细节:当时学习的是一篇古文。老师先给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真的显出了一个中文博士的功底。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思考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们接到指示之后就开始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马上大声制止:“不要朗读,要默读,不要出声。”第四个细节: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大概十分钟之后,老师问道:“读完了没有?没有读完的举一下...  相似文献   

3.
恕我披露一个不令人满意却又无法回避的事实:我曾经就周三政治学习的问题征求过同学们意见,绝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这样学习没意思,最好取消! “最好取消”?我无法满足也不同意同学们的这一要求。我反问他们:“假如把一周六天的时间都放到业务课的学习上,难道你  相似文献   

4.
案例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A:课文第十自然段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我觉得“站满”一词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师:你能说说不够准确的理由吗?生A:因为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而这里又写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师面向其他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生:我也认为“站满”一词用得不够准确,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写“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这天漳河边上不可能站满了老百姓。生:还有,课文第八自然段写到邺“年…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课堂上首先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老师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冰心老奶奶拣得是哪些地方?都见到些什么?”自由读文思考,在书上圈、点、画,并在同桌间讨论交流。“春光美吗?有多少语句在描写她赏春?你读后有什么疑问?”同学们很快找到疑点,作者写春光语句不多,很多地方,她都在看儿童,这些儿童甚至影响了她赏春、休息。老师也调皮地甩出这样一句话:“读了这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让学生报出自己在家里找到的香皂品牌以及测得的香皂盒长、宽、高。我一边听学生汇报一边把相关内容写在黑板上。“吕圣兰同学,请你告诉大家你找的是什么牌香皂?香皂盒的长、宽、高是多少?”吕圣兰站起来开始如实汇报。突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原来,我在黑板上把香皂的牌子错写成了“吕圣兰”!成了“‘吕圣兰’香皂”!同学们都望着吕圣兰,笑着想看她的笑话。这时吕圣兰也愣住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也让我始料不及,但我很快镇定下来,并没有把“吕圣兰”牌擦去重写,而是话锋一转,对吕圣兰…  相似文献   

7.
近几天来,班上几个学生的作业很不理想,先不说做错了多少,就看这字,字迹潦草,排列杂乱,还写错。看来是学生对学习有些敷衍了事,心不在焉了。今天,数学老师也找我谈了这个问题。课堂上,我先通报了作业的情况,点名表扬了一批作业认真的学生,接下来说到作业不认真的学生,为了吓唬他们,我故意说:“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字如其人’这句话吗?”“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望着我。看着他们可爱的样子,我提高了嗓音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谁写的字就像谁,你要是把字写难看了,那么你就会长难看的。”“真是太可怕了,我不想自己…  相似文献   

8.
有许多同学问我:“李老师,每天都要写日记,哪有那么多事写啊?”是啊,同学们每天的生活经历都大致差不多,而每天都要写上一点,的确是有些困难。今天我就告诉同学们怎样选取写日记的素材,让同学们每天都有事可写。学习日记。学习日记就是把自己在当天学习的情况有重点地记录下来。如果你对自然课感兴趣,那就写一写自然课的情景。你在学习时是怎样学习的?遇到过什么困难没有?你是如何解决的?最后又学到什么知识呢?旅游参观日记。你在节假日里,一定去过什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比如风景区、商场、超市、书店等等,你在那里一定看见了美丽的风景,或…  相似文献   

9.
清澈眼睛     
在实习的时候,我给学生留了造句的作业。有个孩子的作业这样写道:“在运动会上,我看到同学们像野驴一样地奔跑着。”我不禁哑然失笑。我问那个孩子,见过驴吗?他说见过。我问既然见过,为什么还这样写呢?他将小脑袋一撇,眼睛眨着问:“这样写不好吗?”我说这样不好,不能将同学比喻成野驴。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拿回去重做了。半小时后,他将改好的作业交给了我。上面这样写到:“在运动会上,我看到同学们像野狗一样地奔跑着。”我又笑了起来,告诉他也不能将同学们比喻成狗。小脑袋又是一撇,问我为什么不能呢?我问他你不觉得驴和狗都是很丑的吗?…  相似文献   

10.
试教期间,我教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刻舟求剑》第二课时。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思想。这一堂课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设置疑问,调动学习积极性:“思维始于疑问”,一开讲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给老师下面讲的这个故事取个题目。”然后,我要求他们在听故事中,从整体上把握内容。通过设疑、讲故事,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启发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分析、概括。二、运用直观教具,突破教学难点: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有些书面语言有时难于  相似文献   

11.
一、电脑引人,激发兴趣教师启动电脑,屏幕上显示一面国旗,对同学们说:“你知道有关国旗的知识吗?谁能说给大家听听?”接着将一小红旗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量一量它的长与宽,并要求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学生一边口答,电脑屏幕一边闪烁显  相似文献   

12.
一、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把生字分类 ,并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 ,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 :在开学的第一天 ,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朱老师。你能说说你的名字吗?”学生会很乐意地说 :“我是×××。”这样 ,利用老师和学生见面谈话的第一时间 ,我就相机出现生字 ,让学生认识“同学、你们、朱老师、名字、我”。又例如 ,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都喜欢猜…  相似文献   

13.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在一个外国实验室里,导师问自己的学生:“白天,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道“:做实验。”导师又问“:那你晚上在干什么?”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做实验。”他的导师听到这儿,勃然大怒“:那你还有什么时间来思考?”……也曾记得一位英国的作家写过一篇文章,在文章中,他写到:我看到水壶开了,高兴得手舞足蹈;瓦特看到水壶开了,静静地坐在一边思考,最后他造出了一台改写人类历史的蒸汽机……也曾听著名特级老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不平凡的人善于思考;平凡的人虽终日忙碌,最终却一事无成……从这些事实中,我们不难…  相似文献   

14.
以“马,人类无言的朋友”或“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想,恰当引用一些自己收集的资料,文章应不少于500字。(新人教版)提示:写马的文章可以说数不胜数,同学们详细地了解马后再来“画马”,就不能人云亦云了。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深入思考,写出自己对马的感受,倾吐自己独特的思想。这样的文章,才能一鸣惊人。倘若写《马,人类无言的朋友》,你就要思考如下问题:马为何是人类无言的朋友?人类的生活中缺少了马又会怎样?你是怎样看待马的?……只有在逐层深入地思考后,你才会拥有个性鲜明的思想。倘若写《马,我为你哭泣》,你同样要思索:马遭遇过哪些不公正的待遇?为何“骈死于槽枥之间”?现在马为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了思考,你才会有所发现,你才会有深刻的感想,才会为你心中的马安上一双“慧眼”,让它神采飞扬!由此可见“画马”也要点睛,因为思想比资料更重要!(黄松海)  相似文献   

15.
明天的日记     
最近批改学生日记,发现大多数学生不知写什么好,从内容上看,他们好似每天都很无聊,没有什么快乐。所记之事多是流水账,几个同学日记开头总是这样写“今天我很无聊,于,是我就去看一本!!!书。”看书当然是好事,但那也不是无聊时才去做的事呀?其实他们的生活并不像他们写的那样。学习时都很认真,弄懂了难题也会开心地叫喊。体育课上,课间活动时,个个生龙活虎,喜形于色,开心得不得了。那么他们为何就找不到可写的内容呢?今天上课时,我说“同学们,你们昨天高兴吗?”:“高兴!“”为何而高兴呢!”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昨天我们班迎‘六一’大…  相似文献   

16.
有时我引导学生的思绪飘向未来。有的学生上课、自习,心很浮,静不下来,哪有一点音响,有一点风吹草动都立即凑过去,以致自己的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我说:“请同学们写作文:《他的心沉下去了》,谁的心沉下去了?你的学生的心。“”我们现在还是学生。“”假设你将来当了老师,遇到了一名学生上课、自习,心都很浮躁,你怎样帮助他,使他静下心来学习?”于是那些平时比较淘气的同学,这时态度也格外认真,因为在自己写的作文中,他们已经长大了,并且当了老师,在教学设备现代化的学校上课,眼前面对的是几十名有远大前途的学生。个别学生在作文中写教育他…  相似文献   

17.
笑话收购站     
请看说明书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每人写一篇介绍某种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的小文章,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学们正在思考怎样写的时候,一个学生举手说他已写好了。老师惊奇地说:“请你读一下你的文章。”学生读道:“你想知道电视机的使用方法吗?请你认真、仔细地看看说明书,那上面写清楚了使用方法。”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振头小学殷雪供稿爱不解手某学生写作文时错将“爱不释手”写作“爱不解手”。老师在旁边批注道:“当解还是要去解,不然会憋坏身体的。”山东省恒台县实验小学杨莉供稿感觉不同“老师,您说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转动,我一点感…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法国著名作家左拉曾这样高度评价他的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但是面对如此富有盛名的作家作品,有些学生却在预习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世界名著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是因为其独特的魅力,但本文的魅力何在呢?”面对学生们的疑问,我不得不思考——我们该如何读出这篇小说的“魅力”?看来,我们得学…  相似文献   

19.
一天数学课,我讲完课准备让学生做作业时,打乱了发作业本的常规,把作业本的面朝下,随意发给学生。这时,有的学生在下而小声嘀咕:“这本不是我的。”有的便大声说:“老师,本发错了!”我清了一下嗓子:“同学们别急,今天的数学作业请大家做在拿到的作业本上。”大家便“啊”的一声!“老师今天怎么搞的?”我发现大家有疑问,就接着说:“请你们看看别人作业写的字、做的步骤、排的格式如何?好的就向其学习,不好的请你给其做个样子。总之,在别人的作业本上做一次你最满意、最理想的作业,好不  相似文献   

20.
“九义”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的作文要逐步做到有具体内容。写一段话或是写一篇文章,内容要具体,不说空话。”怎样实现大纲的要求呢?我采用了说话、写话相结合的方法,即让学生先说说,然后把自己所说的话再经整理写下来,最后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小学生写《我的妈妈》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妈妈照片来。 请同学们看着照片,说一说你妈妈多大年龄?她长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