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要想写得生动,有内容,就要从实际生活入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写作文要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做到写真话,抒真情,不胡编乱  相似文献   

2.
何良娴 《快乐阅读》2011,(22):118-119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汲取源头活水,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找寻作文话题和切入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引导学生把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观察和热爱生活,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体验。”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书写真情实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4.
霍娟 《新疆教育》2012,(23):110-110
《语文课标》中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怕写作的现象。家长为孩子着急,老师也觉得头痛。那么,怎样进行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呢?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1激发写作兴趣。消除惧怕心理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找到自信,是消除惧怕心理的有力法宝。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一年级语文老师,手拿一本厚厚的文学作品走进教室:“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难作文!听过无数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于是,“作文该怎么写”成了众多教师努力研究的课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学生习作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 一、在生活中积累  相似文献   

6.
陈丽清 《教育艺术》2008,(11):61-62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特别是作文,它要经历学习再创造,所以更要注重积累。这就像银行的零存整取,只要平时一点一滴勤于积攒.最后一定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平时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7.
邢素芬 《河北教育》2007,(10):41-42
学生们常为言之无物而苦恼,甚至对习作有一种恐惧感。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斓,丰富多彩。教师要弓I导学生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为了能真正实现"乐于习作"这一理念,摆脱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的习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生活为主线,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捕捉生活"、"提炼生活"、"丰富生活"、"思考生活",才能真正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无话可写,是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难题.那么怎样使学生有话可写呢?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最有话写,也会写得最自然、真实,不知不觉中写作方法也运用自如了.学生当然也如此,所以必须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身体验.自主感受后不仅易于捕捉到写作素材,还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表达的欲望.下面结合作文指导课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周三下午放学,在操场上拿车时,我发现每天乘车回家的A同学神秘兮兮地在操场上未走,还不时回头看看我,我很纳闷,就问她为什么还不回家,她含糊其词地说:“我……在找人。”我没在意,还回头提醒她赶快回家,别总在校园里晃,可当我把车子开出校园后,她还没有出来。  相似文献   

11.
周三下午一放学,我因家中有事.就请假先回家。在去车库的路上,我发现每天乘车回家的G同学神秘兮兮地向车库走去,我很纳闷,就问他,他含糊其词地说:“我……找人。”我没在意,可当我把车子推出来时,他还没出来,我又回头提醒他赶快回家,他只好很不情愿地跟我一起走出校门。  相似文献   

12.
习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多样化的,因而学生的习作也应是多样化的。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不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空间,这种做法,就会扭曲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化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作文,还称之为“得意之作”。在新课程的作文教学中,怎样做才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习作训练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突出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真实的生…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抓苦练,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嘴巴、头脑、心理,激活习作源泉,在习作中描绘出生活本真呢?  相似文献   

14.
习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多样化的,因而学生的习作也应是多样化的。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不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空间,这种做法,就会扭曲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化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作文,还称之为“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来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小学生习作水平的低下仍然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习作仍然是学生眼中的苦差使。因此,有效的习作教学之路注定是一条充满崎岖坎坷而艰难的道路。而习作是一名学生语文能力、综合素养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不容忽视。我认为,学生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这样的一些方面:1.学生读的好作品少.缺少积累。2.命题习作多,严重束缚了学生自南表达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文课堂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母语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活动,尤其是习作教学,习作的外延应该与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作文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是一条轻松之路,是一条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18.
作文的本质是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利用多种学生习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多小学生害怕作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习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作文命题到作文指导都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的作文指导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内容入手,只有解决了学生有内容可写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刘霞 《教师》2012,(34):59-59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的现象长期存在,笔者试图从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长期积累,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习作等方面着手,以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之目的,让学生自由习作,快乐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