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重视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创设提出化学问题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走向知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提出研究性学习并进行实践尝试至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是由于它顺应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其重要性很快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新课程标准”把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中去,让学生在探究中锻炼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邵清亮 《山东教育》2004,(18):54-54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引导—探究”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行为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它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发现、探究中有所体验和感悟并内化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育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有效引导为辅助,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强化语文本体为原则,以“理”导行,才能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自主性,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走上理性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位专家指出 :“问题是学科教学的心脏 ,是教师教学的心脏 ,是学生学习的心脏。”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就像指路的航标 ,激励着学生认真地听讲 ,积极地思考 ,深入地反思 ,不断地求知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通过问题的发现、研究、实践、应用 ,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由此 ,数学问题的研究与设计 ,应依据教学内容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 ,做到具有启发性、趣味性、逻辑性和思维性。一、问题设计体现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利于学生去思考 ,能激发…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阶段,化学属于经典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面向过程引导的探究性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化学知识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与此同时,还能激励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组织功能,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本文主要对高中化学课堂中面向过程引导的探究性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所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强调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决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解释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这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质疑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就会有动力去探究、发现,在发现中进行创新、创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不断质疑,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兴趣,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语文作业设计的五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桂琴 《辽宁教育》2004,(11):35-3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和生长点。学生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  相似文献   

11.
程发兰 《课外阅读》2011,(4):88-88,93
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而阅读教学的重点又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阅读的活动中激发思维,调动和发挥探究、合作的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与提高探究、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探究学习以问题为起点,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它使得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在互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学生得到体验,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形成爱好.因此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培养.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吉祥 《山东教育》2000,(13):24-25
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能促使学生由原来的“学会”达到“会学”,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与归宿的统一,学生独立探索与创新意识的形成。而“尝试发现—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则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引导掌握知识,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在这个系统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确立教学目标体系,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注重思维的过程甚于结果,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和探究能力,从而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基本模式(一)尝试发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尤其是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考试文化背景下数学课程的应试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锻炼,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的“人才”。本文阐述了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提出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指导学生辨析错误问题等几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凌云 《文教资料》2005,(16):54-55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学活动实质上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即“学生是问题的提出者,探究方案的设计者,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在这个活动中的作用重在“唤醒、激励和鼓舞”。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只有好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即使教师做了和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和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前总认为教学要坚持“授人以渔”,从不知“引人索渔”。最近我在美术第七册《包的世界》的两次教学中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问”与“答”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掌握汲取知识的方法。“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它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任务。其优势突出地体现在: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合理、科学的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探究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在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探究作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本文中笔者就问题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教学措施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荷  刘静 《教学月刊》2024,(4):48-51
论证式教学以训练学生论证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亲历科学论证各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模型建构”“实验探究”等策略开展论证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基于探究和发现的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从而发展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