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革命史》是马列主义的政治理论课之一。在理工科院校,它只是一门共同课。作为共同的政治理论课,它们都有自己的科学体系、特点和确定的内容。但是中国革命史课与其他政治理论课还有所不同,它既不同于纯思辩的理论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科学。它不仅仅告诉人们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革命斗争历程,而更重要的是通过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中国近代史一直被解释成中国逐渐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有“两个过程、三个高潮和八大事件”之说。这种解释有其合理之处,符合革命时期的需要。在这种解释体系下,近代以来的各种革命事件受到高度重视。据相关统计,1949年到1979年共发表了近万篇近代史的文章,其中有1836篇是关于太平天国革命的,而关于洋务运动的只有72篇。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我国人民的中心任务,也是我们的理论工作所面临的崭新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则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这是党在新时期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也是搞好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最基本的指导原则。标志着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之伟大开端的五四运动,到今年已经六十年了。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既享受过胜利的欢乐,也备尝了挫折的苦痛。今天,重温这部无比丰富而实际的历史教材,不能不深切地认识到:当着革命和建设事业是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时,就会得到胜利和发展;当着革命和建设事业偏离以至违背了这一原则时,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挫折和失败。痛定思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的结合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则”,是我们理论工作者为了解决面临的新课题必须牢牢谨记的最可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理论并非西方的专利,把借鉴和创新统一、把一般现代化理论与中国近代史的本质特征结合,就能形成我们的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一系列变化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但又是低层次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早期现代化过程。近代史上人民群众和先进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含有推动而不是反对现代化发展的意义;同样,中国近代任何早期现代化因素的出现和发展,也具有推动革命斗争前进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同志一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他的革命精神时时鞭策着我们这些后来人。周恩来同志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家,而且也是一位通晓马列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理论家。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虽然处在低潮,但是社会基本矛盾越来越尖锐,阶级大搏斗于无声中酝酿着。当时摆在我们党及每一个革命者面前的任务是:要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中国革命力量,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毛泽东同志首先在实践上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九十诞辰.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一生,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相结合的光辉事业.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未成事业,排除万难,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个伟大的转折关头,回顾毛泽东同志用马列主义有关革命转变的理论,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并取得了光辉胜利的历史经验,这对我们不是没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中,关于“两个过程”的说法引起了广泛的争鸣。所谓“两个过程”是根据毛泽东的原话概括出来的。毛泽东在把马列主义结合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的过程中,为了革命事业的实际需要,正确解决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若干基本问题。实践证明,它既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又符合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成功地解决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问题,对中国革命作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一、阐明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为革命转变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他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这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具体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他在这里所指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  相似文献   

9.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其他三项原则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并不是自封的。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和无数次的沉痛教训,才找到了马列主义,把它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并成为我国人民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证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建国40年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更加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七十一年光辉的战斗历程。这是一部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胜利的历史。我们可以将它概括为有中国特色的三步曲:革命、改造、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凤敏 《成才之路》2009,(22):96-9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准确而又全面的概括.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近代的“国情”。近代史上有不少现象或事件都是由这一社会性质决定的,如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为什么早于资产阶级产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历时110年,是以社会性质作为分期标准的。整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又是中国人民获得翻身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本文试就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其演变,浅谈自己的认识。一1840年前后,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英国…  相似文献   

13.
《七律·到韶山》是一首光辉的革命史诗。这首诗通过对三十二年来中国社会巨大变化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时期惊天动地的革命斗争,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现实,迎头痛击了帝、修、反和国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三面红旗的猖狂进攻,对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行了热情颂扬。毛主席的这首诗,以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论批判“天命论”,提倡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通篇闪耀着马列主义的思想光辉,鼓舞我们坚持革命,反对复辟,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它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路线斗争教育的极好教材,也是我们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4.
各个时期历史的主体都是人民,中国近代史的主体也是人民,孙中山先生则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人民的领袖,人民革命的领导者。各个时期的历史都有它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近代史也有它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应该从社会历史生活的內部去找,首先应当注意社会的经济诸关系,特别是它的生产和生产方式,对于有阶级的历史,还应当注意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遵循着  相似文献   

15.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要学好中国近代史,除应从微观方面逐章逐节学习外,还应从宏观方面把握它的基本线索和它的发展变化的各个方面. 一、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线索是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反映.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就可以把内容丰富、头绪纷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对于中国革命前途和发展是具体而高度的理论前瞻与实践的突破。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了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夺权理论后得出了新民主主义这一革命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指导革命的实践,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后革命的活动是否就已经宣告完成,是否需要坚持继续革命,如何进行革命,需要进行哪些范围和层面上的革命,研究这些课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成长以及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挫折,都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同时也是共产国际、联共(布)从理论上、实践上积极帮助的结果.研究共产国际的历史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问题,对于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历史进程,科学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世纪初期以来几代学的努力开拓和辛勤耕耘,中国近代史学科已经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无论其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过对史学其他学科的研究,几乎所有当代名历史学家都曾涉猎过近代史研究领域。可以这样说,近代史学科的框架、体系、基本内容和研究理论已经基本成熟。但就目前而言,近代史学研究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以至于出现某种危机。这种情况已经引起近代史学界的重视。一个基本思路是:近代史学科体系和近代史研究理论需要创新,各专门史研究需要创新,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研究也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几十年英勇斗争取得的。没有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也不会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今年三月十四日,是马克思逝世百年纪念,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顾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历程,对于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革命史课的基本任务是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理论教育。在反和平演变斗争日益严竣的形势下,更要注重研究这门课程的作用。 1.注重突出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的教育,帮助学员认清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真面目。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首先,要列举帝国主义侵华的大量史实,揭露帝国主义的反动罪行。通过对这些侵华罪行立体化、形象化的叙述,使学员了解帝国主义是近百年来阻碍中国进步与发展的元凶,是反对中国革命的罪魁。其次,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侵华目的。通过事实及说理,揭示侵略是帝国主义的本性,其侵华是由这一本性所决定的,险恶目的就是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