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有经验的教师,在授课前一定先环视全班同学,从教师深邃的眼神中,学生领悟到老师要讲课了。于是,教室骤然鸦雀无声,学生们全神贯注地静侯老师的教导,老师俨然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员。这不正是用眼睛组织教学的艺术魅力么? 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  相似文献   

2.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的进行,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组织好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看——用眼睛组织教学。教师上课要面对学生,眼睛是师生沟通的主要渠道。教师应通过眼睛观察学生的动态,反馈学生的信息,表  相似文献   

3.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听了著名教师王老师教学《一夜的工作》(九义教材第十一册)后,着实令人感动。学生之所以把课文读得入情入境,感人肺腑,是因为王老师会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文,用“一只眼睛”阅读文本,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最头疼的一项工作便是作文教学。部分学生确实不会写作文,绝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主要原因:一是学生看的课外读物太少,只是徘徊在教材的课文中。二是学生没有习惯用敏感的眼睛去观察、用细腻的心灵去体会生活,忽视了生活的许多闪光点。三是学生总是被老师规定在一个框框中,作文没有自主意识,只是一味遵从老师的要求,从而使作文成了一种负担,提不起作文的兴趣等。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多观察体验生活,督促学生多写随笔,组织学生自主评议作品,教师适时、适当点拨。  相似文献   

5.
“会说话” 的眼睛,指眼睛灵活,目光有神,变化多端。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传道、授业、解惑”,关照班里的几十位学生,必须有一对灵活的“会说话”的眼睛。 用眼睛警示后进 课堂上,教师的眼睛要环视四方,巡视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个别后进生厌恶学习,总是寻找机会在偷偷地搞小动作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在他思想开小差时总要窥视老师的动静。教师要及时发现,用严厉的目光盯住他,警告他,此时无声胜有声。后进生在教师严厉的目光的督促下,会纠正不良行为,唤起有意注意,集中精神投入学习。教师用眼神暗示,既不惊动同学们,又教育了后进生,稳定了课堂秩序,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 用眼睛肯定成绩  相似文献   

6.
要是老师有两双眼(yǎn)睛(jīng),那该多好呀!老师的眼睛最有威(wēi)力。上课的时候,老师用她的一双眼睛看教室左侧(cè)的学生,用另一双眼睛看右侧的学生。这样,只要老师的眼睛一看,那些不注(zhù)意听讲的学生就不会分神(shén)了。下课时,老师可以用一双眼睛看来问问题的学生,一双眼睛看那些不遵(zūn)守(shǒu)纪(jì)律(lǜ)的学生。只要老师眼睛一眨(zhǎ),不守纪律的学生就会立刻守纪律了。自习课上,如果老师用一双眼睛看后面的同学,用另一双眼睛为同学们在黑板上抄(chāo)题(tí),那该多方…  相似文献   

7.
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都在不断探索识字教学的方法,在如何有效快速提高学生识字效率上下了不少工夫。李吉林老师在谈情境教学时说:在运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老师的演示,而且以老师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上,教学的内容是6、7的认识。课一开始,教师就说:“小朋友,今天,老师还邀请了许多朋友和我们一起来玩,你们猜是谁呀?”教师这么一说,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期待这些神秘朋友的出现。接着,老师把一些小圆片,三角形贴到黑板上。这时,就听见小朋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声:“哦,原来是这个!”我想大概是数学课上经常都用过这些小圆片、三角形吧,学生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教师的介绍和学生期待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9.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个我!”这位年轻的老师生气地说:“什么有个我?坐下。”于是又问另外一位学生,这位同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回答:“老师眼睛里有眼球。”老师大大夸奖:“这个小朋友观察仔细,回答准确。”  相似文献   

10.
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都在不断探索识字教学的方法,在如何有效快速提高学生识字效率上下了不少工夫。李吉林老师在谈情境教学时说:"在运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靠耳朵听,靠眼睛看老师的演示,而且以老师的  相似文献   

11.
王春丽 《河北教育》2006,(12):37-38
笔者最近参加一次赛课活动,有4位老师执教同一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并且都不约而同地用上了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4节课上的学生也惊人地出现了相同的回答:“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这就不得不令人反思教学过程中4位教师对这一环节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一夜的工作》后,着实令人感动。学生之所以把课文读得人情入境,感人肺腑,泪涕涟涟,是因为王老师会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文,用“一只眼睛”阅读文本,知道文章字面要表达的内容,用“另一只眼睛”读文本,就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用心真切地感受文本,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进行对话,读懂文本“背后”的意思。涵养深厚的王崧舟老师在这节课上,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文,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典范。姑且择其部分简析。  相似文献   

13.
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1.1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你当老师觉得最快乐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能看到学生眼睛里闪着的光彩”。因为那光彩是学生兴趣点燃的标志,是对教师教学环节设计的检验,是对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的赞许。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时刻寻觅学生的梦想,探寻学生幼小心灵的向往,以求得能以最好的方式、最吸引人的捷径引导学生走近音乐。  相似文献   

15.
《穆老师的眼睛》(六年制语文八册第10课)这篇阅读课文,通过一个小孩对穆老师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的观察,刻画出了一个循循善诱、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热爱学生、亲切可爱的人民教师形象。教学实践中,利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挖掘教材美的内容,善于发现学生审美的特点,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让学生感知美;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构思,让学生理解美;用现代教学媒体,给学生展示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鉴赏美。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现实世界中事物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但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对事物的研究不外乎数和形两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也由于这样的特性,往往引起数学教学中,老师用嘴说数学,儿童用耳听数学;老师用黑板演示数学,儿童用眼睛观察数学。这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似乎有些背道而驰。怎样不误入歧途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创新思维。现就“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和老师们交流,期待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闫安 《成才之路》2012,(23):18-19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是心灵的语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老师的眼神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是语言的重要助手和补充,运用得当,可获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组织调控功能上课开始,教师走入课堂,用庄重亲切的目光扫视全班学生,会立即把学生的心收拢,使喧闹的教室马上安静下来。在教学中,教师专注的目光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学习情绪,对疑难问题的理解情况,教师都能通过环视学生的目光观察到,进而对教学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