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易中天、王立群、纪连海、于丹等“学术明星”以其儒雅的风度、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独特的授课方式等深深吸引了亿万观众,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甚至掀起一股全民读史高潮。欣赏之余,人们常常拿《百家讲坛》与我们的历史教学相比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以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的《百家讲坛》格外火爆,它以正史和野史相结合,用现代人的言说方式,深人浅出地讲述有趣的历史,使我们不仅轻松地学了知识,又享受了学习的乐趣。但也有文学评论家或史学家认为“以《百家讲坛》为首的讲史栏目和一些作者,为取悦读者,  相似文献   

3.
《百家讲坛》是央视教育频道推出的系列讲座式栏目。其目的是在专家学者与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传播与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播至今,观众日睹了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等学术大师们的潇洒风采,这些学者采用“一言堂”讲授法,把中国的义化精粹完美地展示给观众。讲堂之上,大帅们神闲气定,从容不追,娓娓道来,让观众如痴如醉,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高中历史教学中,必修三的思想文化内容由于语言晦涩、内容枯燥,一直是教学中较难处理的部分。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依样画瓢是普遍现象。而旨在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百家讲坛》栏目,却格外受人喜欢,《百家讲坛》讲史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破解思想史教学的困难,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期《中国教育报》有一篇文章,提倡历史教学不妨学学易中天。此文的按语引用易中天的历史观,即把历史人物总结为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民间形象…‘文学形象”。还提到历史研究的任务:一是探究历史形象如何变为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二是还原历史。  相似文献   

6.
央视精品栏目《百家讲坛》,名家荟萃。易中天、孔庆东、于丹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品说三国、指点江湖、解读《论语》,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他们对人生万象的感悟,对大干世界的洞察,聆听大师们的精彩演绎,如沐春风,神清气爽。  相似文献   

7.
陆安 《山东教育》2007,(4):27-28
教过二十多年的书以后,我常想,历史教学怎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更加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当某一天,我偶然打开电视,欣赏了易中天所讲的《百家讲坛》之“汉代风云人物”系列时,犹如迷茫中的探索之人,眼界豁然开朗。虽然易教授品读历史的风格在学术界引起一番争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他凭着自身丰富的学养积淀,凭着自己独特视角的解读,把原本晦涩拗口、阳春白雪的历史,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学术象牙塔中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闫婷 《考试周刊》2012,(44):132-132
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呆板、枯燥,在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应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历史事件中,让激情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9.
《百家讲坛》自创办以来,经历了2001年的低潮差点遭遇"末位淘汰",到2004年的"雄起",最后达到2008年"高居榜首"的全面辉煌,《百家讲坛》走过了一段坎坷的路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借鉴其相关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探索高职语文教学走出低迷状态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眼下,央视一些与历史相关的学术性很强的电视栏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如《世界历史》《探索·发现》等,而《百家讲坛》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被心理学家们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其所蕴涵的教育、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等方面。作为对传统认识论、教育论的一场革命性的挑战,建构主义促使我们对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进行反思,并为这种反思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心理学视角。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资源是历史教学的载体,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历史教师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有效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是提升历史教学效益的基础。(一)教材资源整合尽管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它仍是课程实施的一种主体性文本资源,而且是最基本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理解和实施历史创新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创造性地挖掘和使用历史材料,使受教育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用好初中历史教材?一要把握教材的整体性;二要理解教材的有机性;三要认识作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设置一些教学小高潮来激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掀起小高潮的途径和方法,一是从教学内容,包括导入新课、结束新课、重点与难点以及插入乡土史等方面去设计;二是从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语言手段和直观性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去设置。  相似文献   

16.
课堂讨论教学法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初三历史教学中使用更具可行性。实施课堂讨论法的方法和形式多样。教师在实施这种教学法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中众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材料。长期以来,这些影视材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往往停留在"为学生提供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直观感受"这个层面,没有按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行)》所要求的那样,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科学史教育的必要性,它不仅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历史教育所谓的人文素质极其丰富,它不仅是人文知识,更主要的是人文精神。它要求学生能对自身及生存环境有起码的认识,有道德感、有公民心.不仅关怀自我实现,而且关怀社会,甚至人类文明的前途。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就是素质竞争。中学历史教学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重视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使历史教学更具生命力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因此,高中教育应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时代需要。本文就高中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能力和怎样培养这些能力进行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