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亮 《教育》2012,(10):26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成都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下简称"成实")的自我定位。不过《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成实"近年来发展良好且迅速提升学校品位,既有师资"居高"的定位优势,也抓住了外语"秋风"的时  相似文献   

2.
一个“秋”字,几乎贯穿整部中国文学史。笔者展读当代散文家李华章的《秋风亭记》,正是“秋风起兮”之时,于是《秋风亭记》的“秋意”又多了一层氤氲。《秋风亭记》浓郁的“秋意”,大致可概述为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秋风亭”这个历史古迹称谓中  相似文献   

3.
考察从明清至今“打秋风”的词义演变,发现其类型减少;民国时部分“打秋风”的“白得”语义弱化,辞书中当释为“假借各种关系或付出少量劳动来索取财物”较准确;二十世纪末起“打秋风”可泛指各种占便宜且近年来常带有褒义性,辞书中需另加一义项释作“泛指各类占便宜,有时带有亲昵色彩”。分析“打秋风”词义演变的原因,主要是受社会背景变化的影响;分析在使用过程“打秋风”排挤“打抽丰”的原因,主要是受词汇生动化和雅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秋风的颜色     
一阵秋风从门缝里钻进来,感受着它的气息,我不禁抬起头,想到:秋风是什么颜色的呢?秋风是红色的。诗人说:“清霜染丹叶,秋晚粲如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火红的枫叶不就是被秋风染红的吗?秋风是黄色的。看那黄灿灿的菊花,诗人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再看那串串金黄的玉米悬挂屋檐下,在明媚的秋阳下微笑着,炫耀着,洋溢着富足,装点着农家庭院。秋风是白色的,一朵朵棉花探着可爱的小脸盈盈地笑着。诗人说:“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秋风是蓝色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高气爽,瓦蓝的天…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6.
我的孤独     
秋风萧瑟,席卷着路边的尘埃与片片落叶,发出“莎莎”的响声,回荡在天地间。我独自一人,踏着枯黄的落叶,朝着学校的方向走去。  相似文献   

7.
曹操《观沧海》诗中有“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两句诗 ,很多资料理解为“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 ;《教师教学用书》解释为“这两句写大风大浪的景象 ,声势更加令人惊心动魄 ,耳边似有秋风呼啸之声 ,惊涛拍岸之声” ;在课后练习写景顺序的明确中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所有材料众口一词 ,都认为这两句写的是实景 ,其实 ,这种说法大有商榷之处。首先 ,从时间上看 ,此诗写于公元(非农历)207年7月 ,正值夏季 ,何来秋风?就“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二句而言 ,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象 ,因而这两句诗不可理解为“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其次…  相似文献   

8.
蛋糕云     
秋风娃娃和小兔妮妮是一对好朋友。每当绿树妈妈开始换金灿灿的黄衣时,秋风娃娃都会鼓起大嘴“呼啦啦!呼啦啦”地为山谷里的妮妮吹来香香的风。 这一天,秋风娃娃又为妮妮吹来了香风,可妮妮一脸的不高兴。秋风娃娃问:“妮妮,你怎么了?”妮妮嘟着嘴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可我没有生日蛋糕。”说完就哭了起来。秋风娃娃心想:我一定要送妮妮一只大蛋糕。  相似文献   

9.
“把本校创建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这是我国一批进入985工程的高校,提出的办学定位。这个办学定位,有的高校已经喊了10多年,听上去也挺振奋人心,可细想却不对味--有学校的办学定位为“高水平”,其他的学校的定位不是成了“低水平”?
  大学的定位不该有高低之分,所有的大学都是平等的,该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至于办学水平,则要看学校在其定位上办得如何,简单地说,综合型院校有办出高水平的,教学型院校也有办出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当然也可办出高水平。我国高校应该取消创办“知名高水平大学”这类办学定位,政府部门更不能以学校的办学定位来确定学校的水平高低。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一直以来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官”定位,认为校长是官,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宰着全校师生的命运;二是“名”定位,认为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权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学校师生学习的典范和楷模。笔者认为,校长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金秋十月,伴随着习习秋风,记者走进了被省教委第一批授予“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学校”的安陆市烟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葡萄园,粗壮的葡萄滕架盘根错节,绿叶凋零;苗圃基地,各种绿化树郁郁葱葱。令记者惊奇的是,正是收获季节,却难以看到硕果累累的景象。校长姚天照介绍说,由于学校进行  相似文献   

12.
秋风瑟瑟,千里驱驰。2011年11月3日、4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西省“赣教杯”第二届小学数学“教学能手”比赛观摩活动。在美丽的九江市鹤湖学校.我观摩、学习了来自全省各区、县11位优秀教师精彩赛课和鹤湖学校的一节展示课。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晚年的重要作品。这首诗以叙事与描写、抒情紧密结合的诗句,饱含着诗人当时所经受到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以及由此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一开始就写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形。秋风“怒号”,显示了无情的寒风呼啸的威势。“卷”、“飞渡”、“洒”、“挂(?)”、“飘转”,  相似文献   

14.
“春女思,秋士悲。”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一个永恒的主题。秋风,也成为古代诗词文赋中常用的物象,但是,在古代诗词文赋中,古人很少直接以“秋风”称之,取而代之的是“西风”,如:  相似文献   

15.
5月19日星期日晴第一次上网聊天,我太高兴了!“Hello,小荷,我是‘秋风萧萧’,很高兴与你交谈。”哇,这么快就有朋友了,“秋风萧萧”,多好听的名字。“Hi,秋风萧萧。”很快对方就“陈列”出了他的有关情况:“男,在二中初一年级与书‘交朋友’,在班上虽说是‘威风凛凛’,但还没捞到一官半职。”哇,“秋风萧萧”竟是个男生!“小荷,女,一中初二(1)班的班长,本人爱好写作,但有时也加入那些男孩子的足球行列。”“班长大人,与你交谈,‘无名小卒’深感荣幸也!”就这样,我与“秋风萧萧”聊起来了。我们从天谈到地,从古论到今,无所不谈。我第一次尝到了上网的甜头。5月23日星期三阴 今天,我在医院看望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小姑娘,她是我的小邻居。看着她那苍白的脸色,我多想帮帮她啊!可……回家后,心里总是闷闷不乐。唉!打开电脑。“干什么?”秋风萧萧正在问话。我把今天遇到的情况告诉他。“我想发动大家为那个小姑娘募捐。”秋风萧萧很快就表了态:“OK!”  相似文献   

16.
秋歌     
秋风“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秋风总是充当秋日的前奏,从辽远的地方吹来。“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是诗人马致远的秋思,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是鉴湖女侠的一声长叹。这些似乎都给了秋风太多的萧瑟。但,不行秋风,难得春雨。秋风又庄严地担当起生命的传递者,不辞辛苦地将种子和能量带给了春天。秋天,这个古老而悠远的季节,秋风吹去了花红柳绿,吹瘦了山青水秀,吹不去的是他乡游子对亲人的祝福和遥念。秋雨还没来得及告别绿色的夏天,秋雨却悄无声息地吹洒大地,浇灌湿漉漉的景色。韵味无穷的秋雨啊,就这样…  相似文献   

17.
张胜礼 《今日教育》2013,(11):20-22
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地处渝北城区中心,交通便捷、环境优美。1982年建校时定位为“民办初中”(农民集资办学)学校,2010年确定为“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学校发展长期面临“四低”困境,即起点低、定位低,招收的生源质量受限,因而办学质量也不高。2009年秋我调入学校任校长。摆在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带领学校甩掉“四低”这项落后的帽子。为此,实验二中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说谎     
秋风一天比一天凉,冬天快来临了,我踏着沙沙的落叶走向教室。一阵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身上的衣服有点单薄了,我快步走进教室。不一会儿,有个同学跑来告诉我,说校门口有人找我,我飞快地跑下楼。一个人正站在学校门口,秋风肆意撕扯着他的头发。“是我爸爸!”我飞跑过去。爸  相似文献   

19.
“全国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示范学校”“湖北省办学实力50强学校”“宜昌市名牌学校”……作为宜昌市窗口学校,湖北省宜昌市实验小学已荣耀地走过了62年的历史,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与时俱进,不断寻求新的发展定位和空间,展现新的实验性、示范性呢?我们提出了“打造儿童特色文化,彰显实小首善本色”的特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南朝的齐代,江东佛学盛行《成实》之风。梁代周顒著《三宗论》,梁武帝讲《般若经》,横扫了《成实》之风。然而周顒和梁武帝之举,其源盖出于复兴《三论》的摄山僧。由此,可以把陈隋之际天台宗的产生概括为:三论扫《成实》之风,天台继三论之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