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课)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一篇优秀散文。课文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情趣横生,想象丰富,给人以  相似文献   

2.
《老王》是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老王”有姓无名,靠一辆三轮车为生。他瞎了一只眼,终生未娶,孤苦伶仃,住在都市中荒僻“塌败”的小屋里,生活异常凄苦。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老王》以作  相似文献   

3.
4.
司马迁和他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口『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已成定论,无庸置疑。《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文章具有独创的风格,唐朝韩愈称其“雄深雅健”,宋朝苏辙称其“疏荡颇有奇气”。  相似文献   

5.
潘永铭 《学子》2004,(6):51-52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艺术成就和实践堪与英国的莎士比亚相媲美。《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奇葩,是关汉卿杂剧的代表作。同学们阅读关汉卿作品,不妨从《窦娥冤》人手。下面我分析一下《窦娥冤》,供同学们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六课有孟子的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教过之后,有几点浅薄的见解,特提出来,大家商榷一下。  相似文献   

7.
在两节语课上,学生在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药》两篇章时,发现了先生的两处“败笔”,而且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若不是教师善于引导,险些成了学生的定论。  相似文献   

8.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第五册语课本的第九课,它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一口袋麦子,它们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一年后结果也不一样。童话告诉孩子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播种才有收获。  相似文献   

9.
李军 《青海教育》2005,(6):25-25
《斑羚飞渡》是初语第三册中的一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好章,在教学中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容易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陶冶,收到极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之如此呢?  相似文献   

10.
敖莉 《四川教育》2000,(10):31-31
一、引入课题1.[放录像:瀑布的动态画面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整体感知瀑布的雄伟 壮丽。]师:说说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让我们再次来欣赏瀑布的壮美,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两个问题:a.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欣赏瀑布的哪个方面?b.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瀑布的?[演示CAI课件:瀑布声、色、形的三幅图,同时,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弄清作者是在远处听到瀑布声音,近处看到瀑布的颜色和样子。]过渡语:接下来,我们随同作者一起来欣赏瀑布的声音、颜色和形态。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必修)《逍遥游》的课下注释中,有两处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灰雀》(新课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五课)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表现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关爱,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让学生受到要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文章描写优美细致,语  相似文献   

13.
有个故事:一次,欧阳修外出办事,恰好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知同行乃一代宗师,居然指着远处一棵枯死的老树做起诗来,诗曰:“远望一枯树,两个干树丫。”显然,这是典型的败笔,乏味之极、平庸之极,既无色彩,更无生命,乃是地道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四册所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一回。文中称那个谋杀林冲不成反被林冲所杀的陆谦为“陆虞候”,但许多人却读成了“陆虞侯”。这可能是因为“侯”在古代是一种爵位,与“官”密切相关,而“候”似乎与“官”沾不上边。其实,“虞侯”一词根本就不存在,“虞候”才是官名。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本给教师提供了很多逻辑教学的材料,教师应很好地利用它。记叙文要求取材围绕中心,要求前后一贯,首尾一致,这是形式逻辑同一律的体现。如初中语文第五册《母亲的回忆》一课,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写:“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点明了母亲的主要美德。下面,都紧扣母亲的勤劳来选材,同时,也写了她与勤劳有关的多方面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伶官传序》一文中有“智勇多困于所溺”一句,课本注释:“所溺,所溺爱的事物。”笔者以为此注不妥。“溺爱”意为“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适用于人,不适用于事物。《辞海》指出“溺”有“沉湎无节制”之义,如《晋书·宣帝纪》:“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笔者认为,“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溺”也是此义,全句可译为“人的才智勇气往往受他所沉湎的事物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梁维力 《现代语文》2006,(10):32-32
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第五册教材中有一篇课是《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我在初中时代就已经对这篇章提出了质疑,现在过了九年左右时间,这篇章还在充当着教材。我认为这篇章的几处逻辑矛盾使得议论应当具备的逻辑性、辨证性在此中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8.
《青红》作为一部广受赞誉的影片,其原型可以看作是导演王小帅记忆深处的童年显影,但影片中小根地道的北京话让人觉得太不和谐,按照文本所描述的那样,小根土生土长于一个边远小镇(贵阳市的一个村镇),怎么可能说北京话呢?因此,文本中的北京话确乎是一大败笔。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防将其看作是一次意识形态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王开文 《学语文》2012,(6):70-71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欧阳修《醉翁亭记》,文中有:"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对于"伛偻提携",课本注释:"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解释模糊,"伛偻"是"老年人"、"弯腰走"还是"老年人弯着腰走"?"提携"亦然。其实,"伛偻、提携"应分别解释为"老人、小孩",以突出游人之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