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日读了《人民日报》两篇文章:《引而不发,跃如也》(8月15日第6版)和《再谈“引而不发,跃如也”》(8月24日第6版)。“引而不发,跃如也”,是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引用《孟子》上的一句话,借来比喻共产党应当引导农民得到充分的政治觉悟,然后等待农民自愿地自动地去破除  相似文献   

2.
读了孙春成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立即想到的就是做标题的这句话。尽管我不在教学现场,但从“实录”的字里行间一样感受到了课堂上同学们求知若渴、跃跃欲试的情景,感受到了师生间平等、合作、互动的和谐氛围。孙春成老师是“立体教学”的倡导者,他认为《扔掉可惜》的教学就是“立体教学”的一个“样本”。什么是“立体教学”?我不太喜欢下定义,也不想引用春成下的定义。定义对研究学问也许是必要的,但生活中任何鲜活的东西,一经定义的“蒸馏”,提纯出一串抽象的概念,便失去了生活固有的鲜活和灵动(想起了哥德的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  相似文献   

3.
引而不发,跃如也──谈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牡丹江市铁路二中徐燕妮“引而不发,跃如也”是一种较高的教学境界,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法指导是通往这种境界的一条途径。初中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目的是为未来信息时代培养具有涉取信息能力,具有不断学习能...  相似文献   

4.
按博士学位论文研究进展顺序,叙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故事,理解、诠释并概括了潘懋元先生指导博士学位论文的艺术:选题时,他要求学生做前瞻性思考,慎重选择,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大方向上指引学生;在研究设计中,他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强调系统阅读文献,澄清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在研究实施阶段,他耐心解惑,激励信心,指点迷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他协助谋篇布局,关注论文的理论思考和内在逻辑联系;论文初稿完成以后,他逐字逐句审阅批注,一丝不苟,严把学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孟子·尽心上》:“引而不发,跃如也.”说的是射手教人射箭的一种方法:射手拈弓搭箭,瞄准箭靶,把弓拉得满满的,但不发射,只是做出一个跃跃欲射的样子,让学箭的人慢慢观摩,细心体会要领。孟子的原意是提倡君  相似文献   

6.
师:在《鱼我所欲也》中,“也”出现了很多次。请同学们边读边圈画。生:第1段出现了13次,第2段出现了1次。师:这么多“也”,是不是啰唆呢?生:不啰唆。“也”是个虚词,表达了各句的语气。比如,“鱼,我所欲也”是陈述语气;“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是反问语气。  相似文献   

7.
<正>书法是伴随汉字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艺术。甲骨、篆、隶、楷等书体其象形、指事的意味明显,文字在传递过程中,保证其形象的准确性和可识读性,则成了在书写过程中的第一要义,即有"如"要求。早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就提到:"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许慎从文字学的角度,揭橥了"书者,如也"。所谓独体曰  相似文献   

8.
苏轼《前赤壁赋》“如怨如慕”的“慕”一词向来鲜见确诂,今人或训为“怀爱”、“眷恋”、“爱慕”,顾久释为“悲哀”,虽较接近本真,然仍未达一间。据古代文献用例类比考释,“如怨如慕”的“慕”当训为啼哭之义,方较通顺妥帖。由“慕”组成的复词“哀慕”、“攀慕”、“痛慕”、“感慕”的“慕”是悼念怀思之义。  相似文献   

9.
“引而不发”与“不引而发”文\朱方摄影\蒋贵生近阅史籍,《孟子·尽心上》有一句话:“引而不发,跃如也。”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拉满了弓,不射出去,却摆出跃跃欲射的姿态,让学射的人自己去体会,这样的教育可谓进入了艺术的境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是“引而不发”...  相似文献   

10.
程少芝先生《“雨脚如麻”句别解》一文(《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0期)提出了如何正确理解“雨脚如麻”的问题。 我们先从“雨脚”说起。 高中语文第六册是这样解释的:“雨脚,指像线条似的密集的雨点。” 邓魁英、聂石樵先生《杜甫选集》注云:“雨脚:雨点从空而降,直线下垂,称‘雨脚’”。 萧涤非先生《杜甫诗选注》云:“雨脚如麻,形容密雨,不是疏疏落落的雨。” 《辞源》释“雨脚”为“雨”。 程少芝先生释“雨脚”为“残剩的小雨滴,即屋漏。” 究竟孰是孰非呢?我们暂不作出判断,且先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史记·项羽本纪》“很如羊”之“很”应释为“凶狠”,“羊”乃“芈”之误,指螳螂。  相似文献   

12.
13.
刘洪 《教师》2012,(21):118-118
"引而不发"字面上的解释是拉开弓了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将引导的教学方式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引而不发"的教学理念进行探讨,以找出适合的途径和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高考第一天的晚上,我10点半就上床了,平时头一沾枕头就能睡着的我,居然在这个关键时刻无比清醒。我以为这是临考前的紧张,也没放在心上,果断采用平常自我催眠的套路——在心中默背数学公式和英语单词。结果,3小时过去了,不仅睡意没来,脑子反而越来越清醒。  相似文献   

15.
有个书呆子,整天在家捧着书读。这天,他出门遇到了一条小河没有桥,他不知怎么过去。“跳呀!”过路人提醒他。于是他双脚并拢站稳,使劲往前一跳。结果他“扑通”一声掉进了河里。过路人左脚用力一蹬,右脚向前一跨,轻松过来了。“跳”是双脚并齐,一上一下。你一脚前一脚后,单腿跨应该叫“跃”。你出的什么主意呀!“跳”和“跃”@杨明  相似文献   

16.
在教河北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其中一句“琅邪也”,一位老教师教的是“琅邪(yá)也”,另。一位新任职的教师教的是“琅邪(xié)也”。同学们分别去问教师“琅邪也”中的“邪”究竟如何读。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对教师的课堂主导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不断发出否定式的反馈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无实质性内容的肯定性反馈对教学也于事无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教学反馈呢?一般而言,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引而不发的教师反馈,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但考生写记叙文,演绎故事,通常存在这样毛病:情节简单明了——没有矛盾,没有悬念,没有铺垫,没有照应。平铺直叙,平平淡淡,读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给人以味同嚼蜡之感,毫无张力可言。"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对这句话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9.
<正>细心的语文老师们都会发现,很多平时随笔、日记写得很是生动的孩子,在写命题作文(含半命题作文)时,常常言语干涩、思维混乱。这其实从侧面反映了陆机在《文赋》中所云:瞻万物而思纷。也就是写作者所写的内容能够激发其感情,引起其创作的欲望,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生动。写作,是生命的表达,它展现的应该是  相似文献   

20.
“WC”指的是洗手间、厕所、方便之处。到俄罗斯旅游,找“WC”,尤其是免费的“WC”,可不大容易。在莫斯科参观红场前,导游很体谅大家,特地关照,沿着红墙走向红场的一条支马路的下面有免费的“WC”。走到那儿一看,什么标志也没有,走上几级台阶后,才发现下面果然有“WC”,如果导游不关照,那是无论如何也摸不着门的。参观克里姆林宫时也是如此。参观完毕快到门口时,导游告诉说,这里地下也有厕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