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文言文一词多义例释@田信德$湖北京山一中~~  相似文献   

2.
先看两个句子: ①妈妈,考试一结束,我就来看您。③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徐珂《冯婉贞》) 这两个句子们都有“结束”,它的字形、读音完全相同,但其含义截然不同,①例意为“完毕,不再继续进行”;②例意为“整好装束”。这里,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往往会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方法固然好,但课文中的大多数词语,只要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就能解释清楚,而且比生搬字典上的解释,更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使用明朝鲁西临清一带方言所写的明代小说名著《金瓶梅》中的语例为佐证,对现代汉语豫西偃师方言的一些方言词之意义和词性等进行了诠释,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作参考的语料。  相似文献   

5.
准确把握词义,为判断修改病句、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提供了根本保证。所以释词教学是双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不可忽视。教学中,释词教学一般应在学生已查工具书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探索释词方法,掌握其规律,做到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基本能揣摩出词义,因为有些词语在文章的确切含义工具书上不一定能查到,再说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考试时)是不允许查工具书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掌握释词常用的原则方法,并把它们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阜阳方言中具有丰富的俗语词,这些俗语词借助附加、复合、修辞等多种手段进行构词,其产生既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也受到阜阳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口语性,反映了阜阳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7.
联系语境释词例谈○李屏寅(瑞昌市实验小学)本着“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的原则,教师要注意并善于联系语境。直接从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中,择取现成的材料解义释词。试举例如下。1.“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相似文献   

8.
学生读书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就可以解决。但也不需个个词语都查字典,只要注意语境,也能释词。例如: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火烧云》)这里“天空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就是“恍恍惚惚”的演绎,也就是对“恍恍惚惚”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敦煌释词     
敦煌文书的语辞研究,以其成就而言,蒋礼鸿师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资料〉(第一辑)词释》堪称登峰造极,尔后,郭在贻师、项楚递有补释,成就亦有可观。余以浅陋之质,数载之力以肄习敦煌文书,虽无发明,亦偶有所得;今录而集之,期於释读敦煌文书有所  相似文献   

10.
释词方式,是语义学上训释词语的方式。传统语义学上释词方式主要有直训和义界,而笔记小说中所见之对释词现象,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探源。本文主要对笔记小说中的这部分材料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逆向释词     
屈指算来,传统的释词法已有十数种之多:用同义或近义词解释、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用否定副词“不”加反义词解释、用形象描绘法解释、用具体说明法解释、用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法(即分析法)解释、用追本溯源法(查成语、典故的出处)解释、用比喻法解释、用直观法(眼示、手势、图示等)解释、用对比法解释、用扩充法(用词索分别组成两个复合词)解释、用由音及义法(由词的多音,引导体会词义的变化)解  相似文献   

12.
杜诗释词     
杜诗不仅措词多有所本 ,所谓“无一字无来处”,而且自铸伟辞 ,多用口语 ,雅俗并存 ,错见杂出。一部杜诗 ,无异于一座丰富的语库。今就其习见词的特殊用义 ,以词书所未函 ,及新旧注所未注 ,或释之、注之而误者 ,凡 1 5词 ,排比其类而求其义。若内证能明者则以杜释杜 ;内证少者 ,或求其义之本源 ,或别求旁证 ,意在简明而能发明其义而已  相似文献   

13.
敦煌释词     
敦煌文书的语辞研究,以其成就而言,蒋礼鸿师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资料>(第一辑)词释》堪称登峰造极,尔后,郭在贻师、项楚递有补释,成就亦有可观。余以浅陋之质,数载之力以肄习敦煌文书,虽无发明,亦偶有所得;今录而集之,期於释读敦煌文书有所裨益。大方之家,勿以附骥尾而哂焉。障绰《叶净能诗》:“忽有一将军,身穿金甲,障上兜鍪,拔剑上殿,拟斩岳神。”(《敦煌变文集》,218页)  相似文献   

14.
刘真伦 《天中学刊》2006,21(6):85-88
韩愈、孟郊的诗作一向以险怪著称,《城南联句》务为奇语,佶屈聱牙,前人以为意深语晦,训释不易。历代注家训释虽多,未得确解者不在少数,尚待解决的问题仍然不少。  相似文献   

15.
<正> “英雄辈出”不能写成“英雄倍出”“辈”的本意是一百辆车,也指分行列的车,《说文解字》:“若军发车百辆为辈”。由此引申出同一类,同一批。如杜甫《岁晏行》:“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成语“英雄辈出”就是指一批一批的优秀人物出现,而不是指英雄人物成倍成倍的出现。有的同志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本意,误认为是“英雄成倍出现”,所以将“辈”写成了“倍”。“装潢门面”不能写成“装璜门面”走在街道,或者是浏览一下报纸,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将“装潢”写成“装璜”的现象。“潢”  相似文献   

16.
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指在汉语发展中,由于词义的新陈代谢,致使古今词义之间出现或多或少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常常被忽略,很容易以今义解释古义,造成误解误读。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弄准词义,以免简单地以词释义。下面对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简作例释。  相似文献   

17.
“超义词”例释理由在汉语学习中,有些词在特定的句子中,其词义在辞书中是无法查找到的。对这些词人们往往从句子角度将其归为某种修辞现象或语法特例来加以解释。例如:“在他心的深处,他似乎很怕变成张大哥第二‘科员’了一辈子,以至于对自己的事都一点也不敢豪横…...  相似文献   

18.
同义重用词,有的称为“重言”,有的称为“同义连用”。其特点是把作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或几个单音词放在一起使用。它们分别使用时,往往各自保留其原来的词义,但连在一起使用时,它们又着眼于共同之处。取其整体意义, 教这种语言现象时,切勿搞字字落实,把一些按整体意义解释的词释得支离破碎,造成读通句子的障碍, 现结合教材,简作例释。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殂死亡;崩,古时也指皇帝(?)死亡,崩殂重用,只能看作一个词,解作一个词,解作“逝世”、“去世”。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碑刻语料在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中数量相对丰富,时代印记鲜明,尤以北朝数量为最。正确释读南北朝碑刻文献词语,对疏通碑刻文献的文意,补充辞书的用例和释义,客观反映共时词语的面貌,丰富汉语词汇史,具有积极作用。这里“望菀”“归首”“孤融”“平反有悦”“婚母”“一湌之惠”等条碑志典故词,就是该时期碑刻文献词语的重要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明清白话小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其中大量的方俗语词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研究这些特殊的词语对汉语词汇史、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古籍的校勘整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摘取明清白话小说俗语词十余条,分“字面普通而义别”、“字面生涩而义晦”及虚词三类,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