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体阅读思考] 导读这篇文章可提出这样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一、本文开首为什么先从一部题名《雪朝》的诗集写起?这部诗集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据此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段文章主要想说明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并加以阐明的? 二、文章第二段是叙写作者与朱先生的初遇及其交往的,试说明:作者与朱先生是何时何地初遇的?初次交往朱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与后文所写内容有何关联? 三、第四自然段是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有偏见”的。文章用了哪些事例来写这一点?哪是概括事例?哪是具体事例?这样结合来写,对表  相似文献   

2.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3.
郑百苗 《湖南教育》2005,(19):36-37
片断一(黑龙江苗鸿爱老师执教)仅仅是夸赞白杨树吗?师: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我们通过“解词析句”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写。生:这是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师:我们平时描写参天树木,常用哪些词语?生:高大挺立、高大挺直、高大挺拔……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用了哪个词?生:高大挺秀。师:谁能说说“秀”是什么意思?生:“秀”就是不俗气,很高雅。生:“秀”就是美而秀气、秀丽,很漂亮的意思。师:作者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4.
失落的生成     
【情境再现】下面是《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片断:师: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无数的人。课文中写了邱少云的什么事,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生交流)生1:老师,生甲装怪,他问我们“邱少云为什么是英雄”。生2:老师,生乙更坏,他说“邱少云是傻冒”,他还问“这个故事真实吗”。(有的学生直摇头,有的指指点点,有的议论,有的暗暗点头……)师:这是邱少云的战友亲眼看到的,没什么可怀疑的,你们俩光往歪处想。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的结果,给这两位同学一个教育。【诊断】“生成”的“离经叛道”扰乱了“预设”,教师虽…  相似文献   

5.
师 :(板书 :“记一位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同学们 ,看了这个作文题目 ,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 :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生 :要反映这个同学的优秀品质。生 :为什么他没上光荣榜 ?生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成后 ,一定很有意思。生 :为什么不写上光荣榜的同学而要写没上光荣榜的同学呢 ?生 :既然没上光荣榜 ,为什么还要写他呢 ?[评 :引导自谈想法 ,巧妙引入课题。]师 :没上光荣榜的同学 ,他 (她 )身上就没有闪光点了吗 ?就不值得去写吗 ?生 :不一定。“没上光荣榜”的原因多着呢 !师 :同学们 ,能说说有哪些原因吗 ?[评 :连连反问设疑 ,…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偶发事件在所难免。如果教师能从容应对,课堂教学常常波澜不惊,峰回路转,异彩纷呈。有所考虑有位老师教学《晏子使楚》,请一个学生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但这个学生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老师看了看,然后对学生说:“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该生板书课题“晏子使楚”,却将这四个字写得大小不一,在哄堂大笑中…  相似文献   

7.
《荷花》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包 括3个分句的长句子:“有的才展开 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 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 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 破裂似的。”学生读这句话后,我问: “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写的是荷花的不同形态。 师:作者怎样写荷花不同形态 的? 生:先写才展开的,再写全展开 的,最后写未展开的。 讲到这里,一个学生突然问道: “老师,这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要 么按全开的、半开的、未开的顺序 写;要么按未开的、半开的、全开的 顺序写;为什么作者先写半开的,再 写全开的,后写来开的呢?”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爽’字,你认为这个字该怎么写呢?”老师的话刚讲完,学生就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查字典,有的翻开语文书,在书中寻找答案,有的用小手比画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练写着……不一会儿,学生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老师,我知道了‘爽’是这样写的。(学生按笔顺书写爽字)”老师进一步问道:“你怎么知道是这样写呢?”“因为,我们书中就是这样写的。”学生十分肯  相似文献   

9.
小灵:我作文总写不好。一提笔,心空荡荡的,不知写什么,怎么写。你能帮助我吗?云南沐云琪 二、学会选用典型事例作为文章主体的支撑,这是把话说得充分、写得丰满的关键。文艺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由此推及,典型人物也一定要有典型的事例去说明表现。有的同学可能对典型事例不太理解。所谓典型,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东西,这种情况最能反映在写人记叙文中。你说某某人助人为乐,那么,你就应该把最能反映他助人为乐的事例写进去。这样的事例,对于短文有一两个就够了,长一点的文章也不应该超过三四个。这些最能反映其…  相似文献   

10.
齐跃进 《语文知识》2006,(10):38-38
有的同学认为文章中写人记事.说他是个哈,他就是个哈,全在作者怎样写。这是不对的,至少不全对。从表面看作者是主宰,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呢?其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下面对《西游记》中妖怪的动物属性加以分析.相信会对同学们写作文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丁昌午同学已经是六年级学生了,可是作文最长也不超过二百个字,曾个别指导过好几次,但总觉得进步不大。上学期做了一篇作文,《我的同桌》他是这样写的: 我的同桌是王永成同学,个儿不高,苹果似的脸蛋儿,对人说话常露出一嘴小白牙。王永成是班上能勤奋学习的人,成绩都保持在八十五分以上。能主动地帮助我,昨天就耐心地讲算术给我听。他总能响应老师提出的号召,每天第一个早到校读书。我要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争取做个好学生。这篇文章一百多字,不难看出,丁昌午同学是想对每一个问题选用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但事例写得太简单,如写王永成勤奋学习,仅仅用“保持在八十五分以上”来说明,写他能帮助人,只说了“耐心地讲算术给我听”一句话……文章又短又不生动。照例我又把他喊进了办公室。我指着作文说:“你写王永成能勤奋学习,只用八十五分以上来说明,觉得有些空洞,给人印象不深,而他有很多动人事例可以写,例如有一天晚上 ,学校  相似文献   

12.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渔夫的故事》.我想先来考考你们预习的本领.大家可以读课文,看注释,查词典,翻教参,做摘记,互相讨论,可以设想老师将要提哪些问题.谁备的时间为4分钟.师:现在请合上课本.我提几个问题,看哪个同学先答上来.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选自哪一部作品?请你上来准确无误地写出这部书名.生: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民间故事,它选自《天方夜谭》.(在黑板上写《天方夜潭》.)(学生笑.进行订正.教师用形声字的知识讲解为什么得写“谭”而不能写成“潭”.)师:“天方”是指人名、地名还是国名?生:指国名.(读《现代汉语词典》中“天方”条目的含义,说明理由.)师:现在提第二个问题:这个故事里提到了几个人物?人物中包括鬼神.(学生情绪激动.有的回忆,有的动笔写,有的想翻书看.讨论中有说二人的,有说三人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段师:作者是用什么来证明这句话是一个真理的呢?请默读课文,概括一下文中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生默读,教师巡视并请一生将概括的事例写在黑板上。)生: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师: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快速默读课文,发现相同点。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9~41页。教师甲: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我、们、爱、数学、‖、”然后问学生):你找到了几个面?每个面上分别写了什么?生:我找到了六个面,这六个面上分别是:我、们、爱、数学、‖、。师:“我”与“们”在同一个面上吗?生:不是。师:“数学”在同一个面上吗?生:是的。师:在同一个面上,我们就可以说“在同一平面内”。(板书:在同一平面内)师:观察“‖”与“”有什么不同?生:“‖”两条直线没有相交,而“”的两条直线却相交了。师:你说的非常棒!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  相似文献   

15.
翟运胜 《山东教育》2004,(16):62-63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8的分合”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8个苹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8个苹果呢?”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8个苹果,给妈妈4个,我留4个。”“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生1:“我4个苹果,妈妈4个,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教师未做任何评价。生2:“母亲节到了,我给妈妈5个苹果,我留3个。”“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又问。生2:“妈妈这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他。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8个苹果…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7.
华丽  万成权 《湖北教育》2000,(11):24-24
《精彩的马戏》(第三册)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先看插图,再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生:这段话写“猴子爬竿”。 生:这段话写猴子爬竿,十分精彩,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师:谁说得好,为什么? 生:第二位同学说得好,因为他不仅说出了谁表演了什么节目,还  相似文献   

18.
取数求和     
下六某行班六数列学数兴字趣:小组正在开近期的心得交流会.组长小明在黑板上写了如451325157510351455126511632213278320432473215323528682839282728442876285149874925494849124976493964136477643564566441649676677658764976347685767小明点出了他写这些数的目的是“取数求和”,接着他从每一行中任取一个数,六行取出六个数为4513、8320、8283、6493、5645、4768,要求大家用10秒钟的时间求出这六个四位数的和.小芳心直口快,埋怨说:“时间太短了,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小婷也不满地说:“用计算器也办不到啊!”小明笑了笑说:“这六个四位数…  相似文献   

19.
李兰 《作文与考试》2023,(Z3):136-138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王小波:“有的事情一下子过去了,有的事情很久也过不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哲理式的作文题,这种作文题最佳的立意方式就是在哲理性语句的前面加上三个字“为什么”。即“为什么有的事情一下子过去了,有的事情很久也过不去”。  相似文献   

20.
一天,六岁的小威正在草地上玩耍,突然跑来对我说:“我想和小予结婚,行吗?”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事实上,幼儿园的孩子性好奇远不止于此,比如许多幼儿爱问:“为什么男孩有小鸡鸡,女孩没有?”“我是怎样生下来的?”曾有一位男孩老爱与班上个别女孩玩,并亲、抱她们。当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竞大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