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切入点,在当前国内对于它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和理论知识的查阅,以及对公园内的景观实况进行实际考察的基础上,从公园的概况、公园内的植物资源现状、园区内的景观特点等方面,逐个分析了合肥环城公园的包河景区、银河景区、西山景区、黑池坝景区、琥珀潭景区,对不同景区的特点和景观特色加以分析,并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期能够在改善公园问题、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物景区是园林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大对焦作四城区文物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对焦作创建山水园林城市战略决策的实施将起到巨大作用。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兴建商周古文化公园;建立山阳汉文化公园;充实博物馆景区;完善药王庙景区;建设许衡公园;加大近代优秀建筑物的保护和利用力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深圳市南山公园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资源的基本情况,并从整体上对南山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南山公园地貌以海岸低丘陵为主,存在悬崖峭壁,岩性以燕山期和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为主,垂直节理发育成峭壁。植物资源较贫乏,但植被覆盖率高,自然植被以铁榄群落为主,人工林植被生长良好。山地以灌丛成分占优势,植被恢复以硬灌木为先导。整体上提出了南山公园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三门峡市陕州公园缺乏整体感,且功能分区不明确,古城墙遗址价值没有显现出来;现状绿化多以植树造林及育苗地为主,景观单一,缺少植物造景手法及季相的变化;建筑及小品风格不统一。陕州公园的改造设计应遵循"强调历史文化,调整植物景观,融入休闲娱乐"的原则,将陕州公园分为城墙记忆景区、源远文化景区等九个功能区,从景观分析到规划设计,力图建造一个展示古城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景观迷人,集休闲、运动、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公园绿地在雨水径流控制与利用上的效益最大化,从城市规划中的公园选址、提升公园绿地截流能力的主要途径、地块竖向设计衔接以及结合景观设计进行生态雨水处理4个方面,论述如何从整体区域层面上利用公园绿地控制雨洪,并实现雨水资源的景观应用。  相似文献   

6.
许多事实证明,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与景区的景观格局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景观格局理论,从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角度,着重从空间格局、格局与生态过程、景观感知与文化等三个方面对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通过总结分析该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现状,对其保护情况和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该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1.48 km2,湿地率达76.49%,共有4大类9个湿地型。包括浮游植物29种,维管植物54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植被结构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16个群系;浮游动物21种,底栖动物80种,鱼类106种,两栖动物12种,爬行动物16种,鸟类230种,哺乳动物13种;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10种和48种。湿地水文景观和生物景观独特,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本文的相关结果可为该湿地公园的后续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其他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蚌埠市龙子湖生态公园这一项目的概念设计,对城市生态公园进行了具体的实例规划设计.主要从总体设计的定位与设计理念,总体设计原则,总体功能分区,总体景观布局,植物配置与品种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在景观设计原则上,提出以生态为中心、以人工为辅助、以湿地为廊道、以绿地为本底、以技术为支撑五个设计原则,并在整个规划方案设计过程中予以遵循,这些原则对其它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不仅涉及到生态、文化、艺术,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思考与总结,如何才能使其各种功能很好的协调,共同发挥生态公园应有的作用,需要园林规划设计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三亚南山旅游文化景区是建国以来中央政府批准兴建的最大的佛教文化主题旅游区,是国家首批5A 景区。采用个案分析法,在对三亚南山旅游文化景区信息化运用程度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不足之处,提出三亚南山景区信息化建设构想,以期为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旅游文化景区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茶园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声景观的营造上具有典型性。声景观作为景区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难以量化的特点,而景区要素的定量化研究是生态茶园景区建设的重要环节。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耒阳市江头茶园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声景观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人们更喜爱自然声和茶文化声,反感与茶文化氛围不符的生活活动声和机械声。调查数据显示,性别、宗教信仰等也会对人的感知产生影响。为声景观的营造提出了建议,并为生态茶园景区建设中难以量化的要素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森林景观是开展森林旅游的物质基础,其美学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森林景观区的游客数量.针对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经营目前已陷入困境,欲进行公园旅游经营权转让的现状,本文采用条件价值法和成本法对该公园的森林景观资产进行评估,为森林景观所有者或经营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迅速在全球普及并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和主要发展模式.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区划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重点之一.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百花岭--江苴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区划为例,利用美国人理查德·福斯(Forster,Richard)提出的"同心圆利用模式"方法,对百花岭-江苴生态旅游区进行功能区划,将整个景区划分为:弱度利用区、中度利用区、旅游服务区和强度利用区(外围保护地带),每个利用区内又根据不同的景点、景观和将规划的旅游活动划分为13个小区.  相似文献   

13.
对三门峡双龙湖白天鹅观赏景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规划,目的是把湿地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构建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的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包括总体布局、功能分区规划、交通系统规划、附属设施和植被景观分区等。结论是通过此规划从宏观、城市整体、生态角度将给三门峡城市带来广阔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可以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进行科学有效的景观生态功能区划及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多要素类型图空间叠置分析,把南京市划分为四个反映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和生态特征的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和体现行政区划特点的九个景观生态功能亚区.通过计算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的整体特征指数、景观类型面积及百分比,对一级景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科学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周早弘 《华章》2007,(11):11
根据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和教育功能,提出城市生态公园的环境管理措施,应加强生态意识,贯彻以"植物造景"进行园林建设的方针,"以法治园",突出"景"的管理,发展草坪文化,使"黄土不见天".  相似文献   

16.
现代景观改造倡导因地制宜、经济高效、和谐生态、特色鲜明原则.君山的景观改造应以建设观光游览、文化探源、生态休闲的复合型湖岛景区为目标,以生态主题、文化主题建设为重点.改造方案具体划分君山为巴陵春潮、洞庭秋月、湘祠竹影、柳毅传书、银针茶韵、君山枫情、螺峰夕照、乌龙觅史、香炉烟雨、湿泽翔歌等各具特色的十大景区,相应配套覆盖全岛的交通游览路线,实行景区夜景观建设,采取有效的防洪、防血吸虫办法,可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君山旅游的主要景观弊端和洪水、血吸虫危害,预期实施后将创造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农林大学湿地公园改造为例,对改造前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生态恢复为原则,总体布局设计充分利用现状,适度改造,以自然式为主。强调水面空间的统一而富有联系和变化,岸线有收有放,生态自然,景观小品藏露结合,低碳生态,注重乡土植物,营造自然生态的植物群落景观。  相似文献   

18.
从游客的视角,对旅游景区语言景观进行感知分析,有助于厘清景区语言景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及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建设实际情况,构建了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游客感知评价指标,通过应用问卷调查与IPA象限分析法对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游客感知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五台山景区语言景观总体感知满意度和对其重要性认知均较高;除语言景观材质、颜色使用情况满意度均值大于重要性均值外,其余感知评价指标满意度均值都小于重要性均值;游客对五台山景区语言景位置摆放、语言景观解说内容为旅游活动提供方便满意度最高,需要继续保持,而对语言景观语码使用、清晰醒目程度、其外观设计与环境协调情况满意度比较低,这是景区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滁州醉翁亭景区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从植物种类构成、植物季相景观、植物空间和植物文化四个方面对其植物景观进行分析。总结出醉翁亭景区植物景观营造的四个要点:即植物种类较少但长势好;冬夏景观效果最佳;植物与建筑互相融合;人文景观与植物景观互相渗透。  相似文献   

20.
乐山市城市绿心植被景观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乐山市城市绿心植被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着手,强调绿心植被建设应充分实现其生态功能,实现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从分析绿心植被的景观作用着手,强调景观建设应与乐山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相呼应,森林植被建设应定位于恢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提出乐山城市绿心植被建设应以恢复常绿阔叶林为主,同时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光生态农场、运动植被的复合型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