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在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而产生的著作权方面的拓展性权利。该权利的设置,在全面保护著作权人利益、鼓励创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对著作权人作品的过度保护不利于作品的流通,进而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权利设置的最终目的都并非单纯保护某一群体的利益,而是实现利益分配的平衡。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的设计应统筹考虑著作权人、网络发展、社会利益等多方因素,具体措施包括对权利的客体作准确具体的分类,设计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利限制制度以及建立保护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郭林将  王君 《文教资料》2006,1(22):61-62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作品传播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加速了知识文化的传播,但同时也增加了网络作品被侵权的危险。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合理使用制度依然在网络著作权制度领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器。本文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基本问题的研究,希望对实现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完善我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制度以及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数字图书馆的运作过程包含建设、提供服务两个方面.数字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在尊重和保护著作权人相关权益的基础上.应通过各种渠道合理使用著作权作品.并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尤其应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加工、组织、传播和服务中所涉及的著作权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多数信息网络传播权规制的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都涉及复制,即将作品上传至网络服务器。但仍有部分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无须传播者首先复制作品,因此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与复制行为并不重合。作品一经上传,复制行为即告结束,无所谓停止侵权。通过上传侵害复制权造成的损失仅为制作一份复制件应支付的许可费,与网络传播的范围与时间无关,因此仅凭借复制权不足以在网络环境中保护权利人的利益。版式设计权仅包含复制权,不包含信息网络传播权,法院不应对未经许可扫描并上传图书、期刊的行为适用版式设计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许可合同即使不包含对复制权的许可,也应根据合同的目的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著作权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一方面是从正面规定权利人享有的这项专有权利的内容: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侵权行为的制裁来实现。应扩大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主体范围的规定,将广播组织纳入其中,充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同时,信息网络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在分析具体侵权行为时,应注意区分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对它们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互联网中作品传播行为。在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中,搜索引擎没有直接提供内容,所以不构成直接侵权,但有可能符合"帮助侵权"的构成要件。"帮助侵权"具有"明知"的主观心态,后者通常适用"通知移除"的规则来加以认定。该规则使得搜索引擎避免陷入侵权之诉的汪洋大海,有利于这一新兴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图书馆和数字版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图书馆在现行版权体系中举步维艰,解决问题的出路是调整版权制度,使之因应于作品创作、传播、利用的新的技术背景、满足数字时代权利分配与利益调和的需要,要重新界定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畴,赋予 图书馆必要的法定许可,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三网融合”的时代趋势,防止广播组织者利益遭受损害,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47条为广播组织者赋予信息网络传播权。从文义解释角度看,“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意味着广播组织者基于播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控制,然而该解释结论将导致广播组织者权客体由“节目信号”改变为“节目”本身,造成著作权与邻接权客体出现交叉重合。司法机关应通过运用法律解释方法限缩第47条第一款第三项的文义范围,将其仅适用于行为人通过信息网络将广播组织者播放的非作品或录制品范畴的节目进行双向主动式传播情形,以实现“纸面上的法”向“活的法律”的成功转变。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7,(5):59-64
新闻聚合平台运用深度链接技术向用户输送作品满足了用户对新闻资讯及时、高效、便捷的要求,具有正外部性,但深度链接的侵权认定是版权法上不可跨越的鸿沟。新闻聚合平台推送的资讯分为时事新闻、时事性文章和新闻作品三类。时事新闻本身不属于作品,故其采用深度链接的推送行为不受版权法规制;若其推送的资讯为版权法22条第四项限定的时事性文章,则可援引合理使用制度;若其属于新闻作品,基于交易成本的考量,可适用法定许可制度平衡新旧媒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0.
取得未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的版权许可,是困扰著作权人和数字图书馆经营者的难题。学界有关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和授权许可的解决方案不能有效解决海量的版权许可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简要论述了在网络环境运行中的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作品对作及出版社的版权侵犯,以及目前所要采取的法律和技术手段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就数字图书馆建设所引发的网络版权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网络版权保护的客体、侵权形式、侵权的法律责任及其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的优越性能是对传统图书馆功能的重大突破,是现阶段图书馆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字图书馆建设要解决好协作共享网络安全等问题,并作好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其所带来的法律问题也日渐显现,博客是否具有著作权及对其如何进行有效保护便是其中之一。国务院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虽对此前有争议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回应并作出了相应规定,但仍有不足之处。博客们的活动是借助互联网这样的载体来表达其思想与情感,与那些利用纸质载体、胶片载体等进行的创作活动,在作者行为性质上并无任何差别,博客应具有著作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阐述数字图书馆概念、特征以及与著作权保护冲突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著作权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如何从法律上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著作权,以期达到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维护好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及著作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本文探讨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含义、内容(包括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购买数字化产品、采集整理网络信息资源)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最后讨论了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数字化权、作品汇编的版权以及电子出版物的复制三方面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涉及的电子出版物版权问题,并重点讨论了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途径和法律途径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图书馆信息传播与数字版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概括介绍了现有的版权法对于图书馆中的数字版权问题的立场,并对如何处理好图书馆的数字版权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博客"的繁荣改变了互联网上的话语结构和知识水平,从总体上提高了互联网上信息和知识的价值含量。"博客"的繁荣又几乎使每一个网民都成了作家,而不论文化位阶高低。但与此同时,"博客著作权侵权纠纷"也纷沓而至,因此,有关博客的著作权及其保护成为法律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将为此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资源著作权保护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