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利兵 《科教文汇》2013,(2):193-194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着教学思想消极、教学内容凌乱、教学模式刻板、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应从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环境营造三个方面入手,调整课程教学思想,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2.
张利兵 《科教文汇》2013,(1):193-194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着教学思想消极、教学内容凌乱、教学模式刻板、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应从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环境营造三个方面入手,调整课程教学思想,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飒 《科教文汇》2010,(25):173-173,180
积极心理学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倡导心理学要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用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积极心理学的出现给处在困境中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惠霞 《科教文汇》2008,(29):58-58
本文概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基本主张和研究领域:对目前学校心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主张从三方面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朱颖 《科教文汇》2012,(23):190-190,193
对于所谓的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后期兴起于美国的一门心理学思潮,这门学科是符合现代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心理健康教育有启发与借鉴意义,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中职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以塑造中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点内容,以丰富和深化中职生的积极心理体验为手段,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组织系统为保障,构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积极转向,必须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关系等"积极设计",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最初研究者们较关注网络游戏的成瘾性及其他负面影响,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网络游戏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作用。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网络游戏的积极体验以及大学生在玩网络游戏时表现出的积极心理品质,并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出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过于关注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课程教学也主要围绕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展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积极心理学主张个体积极品质的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和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幸福感、乐观、希望等积极品质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关注的是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与教学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动态发展,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  相似文献   

9.
运用积极心理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形成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促成留守儿童的天赋和潜能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扫清障碍.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亚梅 《科教文汇》2011,(13):172-172,17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实际,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几条原则,以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葛莹莹 《科教文汇》2015,(3):132-133
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带领下,追寻高校贫困生真诚、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热情高涨和克己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探究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型模式。新型模式有三个方面的维度。首先,从主观层面来说,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培养贫困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其次,从个人层面来说,宣传积极的心理品质,培育感染更多的贫困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最后,从群体层面来说,构架积极的组织系统,形成团体激励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的一线教职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近年来,蕴含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在蓬勃发展,它克服了原有心理问题矫治模式的弊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辅导员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米豆豆 《科教文汇》2014,(15):17-18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的一线教职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近年来,蕴含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在蓬勃发展,它克服了原有心理问题矫治模式的弊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辅导员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美国,主要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和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等,它关注人的长处,以促进个人更好地发展。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分析了当今特校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阐述其对特校教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等要素,提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课程建设思路,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以一股全新的力量给人们带来崭新的视角和理念的冲击,这导致积极心理学以一个全新的,健康的心理学概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积极心理要素的整合而形成一股新思想,已成为心理健康新亮点和发展关键趋势。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给教育实践提供新视野,同时也丰富了中等职业教育实践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罗璆  苗元江 《科技广场》2009,(8):247-250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以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弊端的日益显露,积极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人本主义的新思潮等为主要理论依托,在批判、发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方面,增加个体的积极体验,以达到从微观上培养个体积极人格——使其能积极乐观面对各种事件,从宏观上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蔡新华 《科教文汇》2024,(1):176-180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必修课起到主渠道的引领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该文结合第二课堂需求调研设计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初步实施,发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的开设需求较大,关注度和参与度较高,第二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认知、积极情绪和积极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贺彦芳 《科教文汇》2013,(11):193-194
在传统心理学指引下的当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呈现出教育方法上偏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教育重心上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学生,教育渠道过于狭窄的倾向。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和积极组织系统为研究主题的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品质和心理潜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创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从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提升教育目标,丰富教育途径,以期发掘中职学生的系列积极品质。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列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然而,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的教育资源都不及普通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思潮,核心内容是培养和发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自从建立以来,很快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并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