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诗经·魏风·伐擅》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胡取禾三百亿兮?……胡取禾三百囷兮?”其中“廛”、“亿”、“囷”,中师课本《文选与写作》(册一)注为;“廛”同“缠”,“亿”同“意”,“囷”同“(禾囷)”,都是“束”的意思。按此注沿用俞樾说。笔者以为该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几年,参加“电大”、“业大”、“刊大”、“函大”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经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取得了相应的“学历”证书,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但有部分同志“学历”到手,却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一般来讲,“学历”深,“学力”则高;“学  相似文献   

3.
2003高考语文全国卷第2题为判断错别字题,难度适中。B项“伶牙利齿”中的“利”应为“俐”;C项“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为“韪”;D项“通谍”中的“谍”应为“牒”;A项无错别字,应作为选项。但不少考生未选A项,误认为A项“可望而不可即”中“即”用错了,应为“及”。由此看来,辨析一下成语中“即”和“及”的用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纠错:“容化”应为“融化”。分析:“容”,意思一:容纳,常用的词组有“容量”;意思二:宽容,常用的词组有“容忍”;意思三:脸上的神情和气色,常用的词组有“笑容”。“融”,意思一:融化,常用词组有“消融”;意思二:融合,常用的词组有“融洽”。因此,文章中所指的应该是“融化”,应该用“融”,而不是“容”。记忆一点通:容纳容量容忍,融化消融融洽,多记几次不会错!  相似文献   

5.
“ +”是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在横线上加上一竖 ,表示增加 ;“ -”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从加号中减去一竖 ,表示减少 ;“×”是 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 .它的意思是 :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 .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 ;“÷”是 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 .它的含义是分解的意思 ,因此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 =”是 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 .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 ,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的来历$湖…  相似文献   

6.
“煞”、“霎”、“刹”三个字,在表时间时经常被误用。为了将它们的意义区分清楚,先对每个字作一点剖析,然后再作比较。煞,有两个读音,读作shà和shā。读作shà时,用作副词,如“煞费苦心”、“煞有介事”。读作shā时,基本意义是“收束”,如“煞尾”、“煞紧”。霎,只有一个读音,读作shà。它的本义是小雨,现代汉语中已不使用这个义项。“霎”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形容时间的短暂,如“霎时”、“霎时间”、“一霎”等。刹,有两个读音,读作chà和shā。读作chà时,表示极短的时间,如“一刹那”、“刹那”。此外,佛教的寺庙也称作刹(chà),如…  相似文献   

7.
语气副词“幸亏”“幸好”基本语义和语法大致相同,现代汉语很多词典都将两者进行互释。通过对两者进行三个平面理论分析,可看出“幸亏”和“幸好”存在明显差异。句法上“幸亏”后可直接跟体词成分和“了”;“幸好”可居句首单独使用,修饰整个句子。语义上“幸亏”所表达的语气强于“幸好”;“幸好”之后可跟所发生之事本身即为一种好结果。语用上,“幸亏”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幸好”多用于口语;在表达言外之意时,“幸亏”比“幸好”语气更强。  相似文献   

8.
每到节日,不少机关、单位照例都要扯出横幅,或挂出灯笼,上书四个大字“欢度××”或是“欢渡××”,红底白字,赫然醒目。每见此景,心中的疑问便油然而生:“欢度”还是“欢渡”? “度”字,从造字角度看,是个形声字,从庶从手。古代多用手臂测量长度,所以“度”原本是记录“尺度”的。后来,只是由于读音相同,跟“尺度”意义毫不相干的“渡水”,也用“度”这个字符来表示。在语言交际中要使用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进行队列操练时,按立正、稍息、卧倒等口令,做出统一规定的动作姿势。“月”偏旁在合体字中,也会做出“立正”、“稍息”、“卧倒”的姿势,你信不? “月”偏旁,因在字中的具体位置不同,形状发生变化,或是立正姿势——“(?)”,第一笔为竖;或是稍息姿势——“月”,第一笔是撇;或是卧倒姿势——“(?)”。我们把不同位置,不同形体,分别列举如下: 作字底,呈“立正”姿势,从“(?)”,两腿直直地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前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把韵母“ie”、“üe”的读音教错了 ,他们把“ie”、“üe”中的韵腹“”误读作了“e”。读错的原因有二 :  一、不知道韵母“ie”、“üe”就是韵母“i e∧ ”、“ü e∧ ”。e∧ 用于单独注音只有一个叹词“矣欠”。 e∧ 的主要用途是与 i、ü组成复韵母。它与 i、ü结合成复韵母后 ,要把头上的“∧”去掉 ,写成ie、üe,因为 i、ü不同单韵母 e结合 ,所以 e、e∧ 不会相混。但实际上 ,许多教师都把“ie”、“üe”中的韵腹“e∧ ”误当作了“e”,而将韵母“ie”、“üe”的音读错了。  二、不会发韵母“e∧ ”…  相似文献   

11.
“度”和“渡”有时容易混淆,这里试作一辨析。“度”有两种读音。一读du:①表示长短的标准。如《书·舜典》: “同律度量衡。”郑玄注:“度,丈,尺也。”由此引申出“程度”、“限度”、“强度”、“适度”、“制度”、“法度”等;②表示有气量,有胸襟。如《汉  相似文献   

12.
提到“黄花”这个词,恐怕大家都会联想到“过时”这层意义,但到底是“昨日黄花”还是“明日黄花”,恐怕就未必清楚了。让我们看一下某些文章中的句子:“女人到了40岁就是昨日黄花”;“无线寻呼业似乎已是昨日黄花”;“公司的辉煌已是昨日黄花”;“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将成为明日黄花”;“时事热点比陈年旧事或明日黄花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以上句子中有的说“昨日黄花”,有的说“明日黄花”,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相似文献   

13.
纠错:“一展台灯”应为“一盏台灯”。分析:“展”,意思一:张开,放开,常用的词组有“舒展”;意思二:施展,显示,常用的词组有“一筹莫展”。“盏”,意思一:小杯子,常用词组有“酒盏”;意思二:量词,常用的词有“一盏灯”。因此,文章中所指的应该是“一盏台灯”,应该用“盏”,而不是“展”。记忆一点通:“展”字不能当量词哟!  相似文献   

14.
[话题由来] 写人的文章,都必须通过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如果没有具体典型的事例,人物的特点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而人物的典型事例,往往与人物的心理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叙事的过程中,可以先写“想”,后写“事”;也可以先写“事”,后写“想”;还可以“事”和“想”交叉着写,下面就是一个先写“事”,后写“想”的典型片段。  相似文献   

15.
驻足街头,放眼人海,一股“8”字潮蜂拥而来。安装电话,要拣带“8”的号码;店面开张,要挑有“8”的日子;买车要牌照带“8”为吉;亲朋见面,以道“8”为  相似文献   

16.
常见有人把“防范”写成“防犯”。其实,汉语中“防范”是一个常用词,而“防犯”则是生造词。误用的人,关键是未能准确把握“范”和“犯”的内涵和组词规则。查《现代汉语词典》,“犯”有四注:①抵触;②侵犯;⑧罪犯;④发生、发作。“范”有四注①模子;②模范;③范围;④<书>限制。在第④注后用例“防范”。可见,“防范”是产生较早的约定俗成之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防备,戒备。”明显地,它是由两个动词组  相似文献   

17.
当代流行三个词语,即“下乡”“下海”和“下岗”。它们是什么意思呢?“下乡”:到农村去。(《现代汉语词典》)“乡”是“下”的目的地。“下海”:①到海中去;②(渔民)到海上(捕鱼);③指业余戏曲演员成为职业演员;④旧指从事某些行业(如娼妓、舞女等);  相似文献   

18.
近墨者黑”中的“墨”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淤泥”,显而易见,都是指不好的环境。同是处在不良环境,同是“近墨者,”同是“陷入淤泥”之人,而爬出来后又怎么样呢?有的人意志坚强,出淤泥而不染,善始善终;而有的人意志薄弱,被“墨”或“淤泥”浸蚀得面目全非。“近墨者黑”与“出淤泥而不染”好象是同一种花结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果,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说它“统一”是指“出身”相同;说它“对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常常发现不少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地方,却被老师“抢”去了。此类情况,实在令人为之惋惜。因为从表面和眼前看,教师“抢”去的是学生某次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但从根本和长远看,教师“抢”去的却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权衡利害,这种“抢”法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与这种“抢”法相反的是太原十中韩柔老师的“五让法”:书本让学生读;创见让学生讲;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其实“五让”也好,“十让”也好,可贵之处就在几个“让”字上。它同前面提及的“抢”字针锋相对;它击中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包揽一切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一个“好”,一个“不”,说它用它别含糊。妈妈叫你洗衣服,你要爽快地说声“好”;别人给你抽口烟,你要摇头说声“不”。小弟弟请你帮个忙,你要微笑地说声“好”;有人拉你闯红灯,你要止步说声“不”。一个“好”,一个“不”,说对了才能走好路。“好”与“不”@李少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