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音乐"本体",就是要注重音乐要素,时刻围绕音乐要素展开教学,从而让音乐教学真正富有"音乐味"。在音乐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表演、画图等诸多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落实音乐的基本要素,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改背景下,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传统的授课方式也逐渐被合作探究学习所替代。高中音乐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感悟,而且音乐课程目标的落实更侧重于学生的音乐美感和音乐对品格的熏陶,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展开合作与探究学习时,应该和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在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只是作为课堂形式多样化的一种添头来开展,教师对合作探究学习的预设不足,合作学习的知识点不够精确,让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做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上音乐课;通过趣味性教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课堂音乐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在现实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远没得到落实,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远没得到改善。原本应该充满生气和活力的音乐课堂教学,却死气沉沉。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转变观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音乐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音乐课教学中融入小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新方向。"小器乐进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约法三章",上好入门的第一课;需要家校互动,帮助学生保持器乐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以学生为本,努力积累课堂器乐教学经验。我们应将器乐教学落实到课堂的每一处细节中,进而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王映佳 《家长》2023,(17):110-112
<正>近年来“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受到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重视。在小学音乐学科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旨在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评价有机融为一体,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快乐学习掌握好音乐理论知识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感受音乐的魅力。关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希望学校教育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有效的手段落实“双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应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形成健全人格和个胜为特征的教育。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审美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课堂教学的落实。因此,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实现音乐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打破教师只注重双基教  相似文献   

8.
何掞桃 《四川教育》2001,(12):34-35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乐──这门以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审美情趣为主的学科,越来越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深深认识到,要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把音乐融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和美妙的情景中主动地感受和领悟音乐。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让学生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良好的个性发展。现就自己在低段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以惰促学,善于创设教…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19):177-178
音乐欣赏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听觉力,使之具有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与听觉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直觉能力与情感体验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全方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音乐能力,可以依照导、听、议三部曲的音乐欣赏形式。  相似文献   

10.
正儿童天生喜欢亲近音乐,挪威的让·罗尔布约克沃尔教授称儿童是"本能的缪斯"。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心理特点,不强迫学生去学习,而是给他们权利自主、自助,最终达到自娱的目的。自主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做主的信心和能力;自助是学生学习音乐探索的过程;自娱是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和结果。但我们也反对完全对学生的放任,过度在意教学过程中花哨的自娱,避免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现代音乐教育的目的已从原有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素质教育 ,从注重人的片面发展转向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凭借课堂教学来落实。因此 ,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研究音乐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模式。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生刚刚接触音乐 ,还不能对作品作出什么评论 ,只要求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 ,特别是在播放音乐时 ,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 ,不说话 ,不…  相似文献   

12.
张华 《湖北教育》2023,(6):29-30
<正>音乐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学科。“适性音乐”倡导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助力学生释放爱音乐的天性,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性思考,鼓励学生发展个人艺术特长。这样的教学主张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原生态音乐课堂,宏观上来说是一个充满生命张力和人文关怀并闪烁着智慧火花的真实、有效、开放、返朴归真的课堂;微观上说是指教师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以学生生命的"原生态"为教学的出发点,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原汁原味"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视听体验中真实有效地学习音乐,获得欣赏音乐的乐趣和  相似文献   

14.
“智、趣、美”音乐课堂的创建,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助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利用活动、趣味元素等,巧设活动,促进“智”发展;调动兴趣,实现“趣”中学;多元欣赏,做好“美”中悟,以打造“智、趣、美”音乐课堂,从而有效践行核心素养的要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听、感、探、达、"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论述学生应发挥自身优势,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来接触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以提高音乐感受力、演奏能力、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从生态学角度看,一个学生即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因此,针对学生的教学也存在着“生态环境”,也应讲“生态平衡”,也需要重视“生态保护”。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不符合“生态学”原理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如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学习兴趣不高、愿望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得不到重视等,毫无疑问将对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地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  相似文献   

17.
如何调动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同样是音乐课的课题之一。而所谓音乐创造是指学生在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潜能的即兴创造或运用音乐材料进行创作的音乐活动。它是《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标准之一,也是从小激发学生创作潜能、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落实“音乐创造”呢?这里想以《小放牛》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具有实践性、活动性的特点,它首先要让受教育者感受音乐、参与音乐,才可能全面地了解音乐,深刻地理解音乐。器乐教学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学习音乐和体验音乐的新的领域,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智力具有特殊的功效。器乐学习不仅能激发和巩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是学生参与音乐的艺术实践,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走进中学音乐课堂不难发现:"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音乐欣赏课往往是通过老师的解说来取代学生的感受:律动则是千篇一律地跟着老师做到底:演唱歌曲的艺术处理都是在老师的统一处理下完成的等等。总之,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单一。机械,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被动地"学会音乐"。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为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  相似文献   

20.
音乐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从理论到实践,都拥有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借实践中的几个教学案例和平时的学习,认为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与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教学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所谓"副科"之间的距离;改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被动接受的位置,成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堂主体;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空间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