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在教育领域中全面坚持和贯彻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将“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重大。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党的领导”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缺少深度、系统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问题,造成学生认同感和使命感缺失等影响,因此,探究“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是十分迫切的课题。文章从“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出发,阐述“党的领导”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由此探究“融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也是发挥思政课为党育人作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融入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特质与使命、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自身建设等。把“党的领导”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要坚持整体性与渐进性相统一,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层次性与立体性相统一,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阶段性和连贯性相统一,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和共向性相统一,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应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战略高度,从哲学、政治、教育、人学、实践等维度,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政课立德树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对思政课立德树人具有指导性;立德树人,既是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政治性要求,又是思政课的基本政治性功能,也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与根本任务,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要路径与具体抓手。思政课立德树人,就是要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走好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思政学科教学重要内容之一。中学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学科主阵地,探索路径,创新方式,聚焦“生本”“生活”“生命”,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2021年9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党的领导”教育作出部署。“党的领导”教育是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的重要举措。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党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党的领导”教育,要着力于以大视野挖掘内容,以大情怀创设情境,以大格局策划活动,以大发展实施评价,促进一体化建设,提升融入的针对性、有效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党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阐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高中数学课程思政实践,其中课前准备是课程思政的前提,课堂思政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课后思政是课程思政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林学斌 《黑河学院学报》2023,(3):117-119+135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重要通识课,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思政课程是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纽扣”。在当前的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中,要精准把握时代定位与构建价值,以问题导向、逻辑导向、典型导向、行为导向“四维”维度,打造“事、课、学、思、用”五位一体的思政课程,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丰富思政课一体化体系建设的内容和实效,深挖思政课程育人元素,切实改进思政课程教学,全力推向高校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协同思政课程一体化体系建设,有效培养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把握三重维度。从理论维度看,要厘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契合、理论渊源相同、教学内容融合。从价值维度看,要重视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能够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艰苦奋斗、激发大学生开拓创新和锤炼大学生道德品格。从实践维度看,要创新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多元路径: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在知识教育中实现价值的引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协同育人;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努力实现教与学“同频共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精神的充分体现,是高校思政课程的丰富教育素材和课程资源,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民族自信、引领价值追求的生动教科书。推动“两弹一星”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培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激发青年学生斗争精神,增强青年学生创新意识,有助于拓宽高校思政课教育渠道,增强思政课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以更大力度推动党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三进”,发挥立德树人作用,是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的需要,更是深化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思政“进教材”是“三进”的首要前提,尤其理学、工学类课程教材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系统性进行教材建设,同时要注重高新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让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2.
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榜样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更加可感、可知、可学。高校在推动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中,需进一步重视学生榜样在思政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加强学生榜样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实践机制、创新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10月14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办好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于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初中学生,我们应重在为其打牢思想基础,引导他们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应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是新时代加快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进程的重要行动指南。高校应从“三重维度”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大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切实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正>书记“学思录”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做到学习全覆盖、培训全覆盖、宣讲全覆盖。闵行教育将创新形式:联合区委党校开展校园长书记党的政治建设专题培训;借助闵行德育“第一课堂”创新项目,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思政教师集体备课会,推出一批典型课例资源,打造思政课“行走课堂”品牌;出台《关于加强学校党建文化空间建设的实施办法》,支持各校打造校园“红色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打造思政“金课”,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打造高水平思政课要把握思政课的本质,以“六要”为导向,依据“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原则,以“大思政课”的视角为拓展点,建设“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思政课。这既有助于思政课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又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一味强调道德品质的立场素质教育,却忽视了支撑这一教育实施的基础,即理论素养教育的建设。这样的道德品格教育就变成了单纯的“输血”活动,这样是不利于青年学生政治智慧和道德能力主体化的健康发展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思政课更应该成为提升学生思维的“造血”过程。它不仅要有“入世”的立场教育,还应更突出“经世”的超越教育。这样的教育就是理论素养教育,它是通过对学生思维智化教育而增强德化效果的过程,它包括问题素养、逻辑素养、方法素养和反思素养四个基本教育维度。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22,(33):6-7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海教育系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部署与行动。10月27日下午,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成员、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等进行现场集体备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市各高校、市教师教育学院同步设线上分会场,全体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代表以及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2千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完成这个重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整体谋划、纵向贯穿、循序渐进、一体推进。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小学、中学、大学循序渐进地开设思政课、上好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贵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曹雅娴 《教师》2022,(34):12-14
为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应让专业课教师与高校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这也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思政建设为例,通过深入挖掘与课程知识点、技能点相对应的思政元素,注重课程教学设计,将工匠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职业伦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最终实现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以期为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