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这种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与朗诵有明显区别,吟诵可以分为"诵、吟、歌、唱"四种形式;吟诵要遵循"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依意行调、文读语音"等规则;吟诵是方言文化绝佳的表现形式,推广和传承诗词吟诵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指有节奏地、有音调地大声诵读诗文,是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代代相传,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李白就有"吟诗作赋北窗里"这样的诗句。中国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吟诵既不同于从国外舶来的朗诵,也不同于乐音。  相似文献   

3.
吟诵,作为中国传统的读书方式已经流传了千年,被历代文人所青睐。但由于近代学堂的消失,教育机构转型及教学方式的改变,吟诵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复兴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号召,吟诵再次走进课堂。本篇文章从简述国家方针政策及中小学新课标的要求出发,体现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诗词吟诵课程的理论意义,又通过笔者在实习期间进行的吟诵课实验教学的体验,阐述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诗词吟诵课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一、吟诵教学简介何为吟诵?吟诵是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是中国人两千年来传承古典文化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汉语诗词文赋大部分使用吟诵方式创作的。根据叶嘉莹先生的观点,吟诵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吟诵既不是朗读,也不是唱歌,它介于朗读与唱歌之间。吟诵需要依循古诗词的音韵、节奏,结合自己的理解,用高低抑扬的腔调将古诗词中蕴含的感情、内容表现出来。吟诵是一个细嚼慢咽、不断回味、且在其中伴有自己领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吟诵     
李白诗云:“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吟诗,是古代文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人人都会的事情。诗词文赋,从来就不是朗诵的,而是吟诵的。所谓吟咏诗词,诵读文赋,吟诵,就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按照诗文内在的格律或节奏来吟诵,而这一点,正是西方传来的朗诵法所忽略的。吟咏和诵读的区别,在于吟咏多有曲调,而诵读多无曲调。  相似文献   

6.
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是诗乐传统的核心,是传承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古诗词的吟诵作为我国古代诗词艺术,在今天对我们学习古诗词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古诗词吟诵教学,让吟诵回归语文古诗词课堂,让语文课堂真正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7.
史琳 《快乐阅读》2015,(2):11-12
古典诗词教学历来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力求解密古典诗词课堂密码,希望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本文从促进古典诗词课堂教学有效的角度阐述了相应策略:品赏韵律,涵咏吟诵;互动活动,诗歌评点;以诗解诗,浸润心灵。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中国古典诗词吟诵"作为古代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雅文化"代表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当代以来随着本土文化的变迁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古典诗词吟诵已经濒临灭绝。为了保护这一中国特有的雅文化,在推广复兴这一文化形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对古典诗词吟诵的概念及其起源变迁有所了解,让更多的吟诵爱好者明白吟诵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中国古典诗词吟诵"作为古代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雅文化"代表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当代以来随着本土文化的变迁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古典诗词吟诵已经濒临灭绝。为了保护这一中国特有的雅文化,在推广复兴这一文化形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对古典诗词吟诵的概念及其起源变迁有所了解,让更多的吟诵爱好者明白吟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中国古典诗歌的生命是伴随着吟诵的传统而成长起来的,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才能知诗之韵味,明诗之情趣。于是,我将吟诵引入教学,通过教授吟诵基本知识、打造诗意课堂、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文章从小学语文经典诗词吟诵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阐释经典诗词吟诵的内涵价值,提出了提升教师经典诗词吟诵教学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诗词博大精深,简单的文字勾勒出深邃的意境。如何学习古典诗词传承优秀文化?吟诵是中国传统读书法,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读法承载着意义,是言外之意的主要载体,影响着对诗文的理解和传承,尤其古人的心态、古诗的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只有在吟诵中,方能领会古诗押韵有讲究,才能感悟平长仄短皆有情,亦能理解故意出律有蕴含。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特质一部分的古诗词吟诵方法,历经千年,到今天竟然面临“失传”的境况。为挽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运用“平长仄短”“因声定音”的简易方法推广近体诗的吟诵活动,传承并普及古典诗词的吟诵知识。  相似文献   

14.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二十世纪以来,西学东渐,吟诵在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同时逐渐走向低谷,于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复兴。古典诗词吟诵具有文学性、音乐性、表演性和传播性的特点,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审美方式的转变,古诗词吟诵在继承和推广中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就如何在新变中把握古典诗词吟诵,文章根据吟诵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吟诵在中学诗词鉴赏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克服传统诗词教学的局限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吟诵进课堂的真正意义。从古诗教学实例出发,倡导从古代诗论中吸收营养,通过"讲读结合"的方法,把吟诵作为"读法"在教学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有效的载体,这个载体就应当是中华诗词。结合对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开展的实质与形式的思考,可以得出的基本认识是: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是对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是深化学生传统文化理解的最佳选择。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实施的策略,具体可以概括为:结合学校发展特色,立足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活动目标;将中华诗词与学校文化、学校建筑等有机结合,让中华诗词在校园中有一个能够为学生所关注、驻足、学习和理解的场所与空间;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引导策略,并科学评价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在精神理念和价值导向上具有紧密联系。文化资源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也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全面推进思政大课堂背景下,依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诗词文化,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体会诗词文化意境,能够提升思政课堂的思想性、政治性和亲和力,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诗文关系甚为密切,通过吟诵传播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互动。古诗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资源,是传统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吟诵作为驱动力,是实现传统文化自信重要且必要的手段。吟诵传播,除了要发挥人的媒介作用,还要与地域媒体形成合力,通过借力直播平台,传播吟诵美声,运用吟诵建立沉浸式古诗文学习课堂,构建吟诵传播大格局,落实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久违的吟诵读书法正逐渐走入大中小学校园,学生们打着节拍,在平平仄仄的韵律中感受着古诗词的声音、意境之美。应该说,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振兴传统文化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因为古诗词独特的文体特点,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生吟诵时根据自己的理解随便改变字音,或者有些需要改变的没有改变,导致吟咏时韵律的违和,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诗词韵律之美的感受和认知。鉴于此,很有必要谈谈古诗词吟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诗歌国度,诗词教学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吟诵、吟诵教学的实施背景、实施策略以及影响作用四个方面分析吟诵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探究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