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简21“亡忘又疾,勿药又菜”这句话的理解,目前学术界有多种意见,我们通过与传世本对照,认为此句的“忘”通“妄”,作“妄为”解;“菜”通“喜”,作“病愈”解。此句意为“不妄为却偶染微疾,无需用药将自愈”。  相似文献   

2.
我们不难发现“主语 have(has) 宾语 宾补”这一句型在初中教材中反复出现,经常会考到,同学们则经常在“宾补”的形式上因不清楚“doing”和“done”的用法而出错。have在这一结构中是使役动词,作“清,派,使…”解,我们学过的使役动词常用在以下两种结构中。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对这个句子怎样理解,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是一个反语,句中“文明人”实质上是“野蛮人”、“伟大”等同于“罪恶”,鲁迅先生在此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见《中国教育大辞典·语文分册》“反语”修辞一栏)。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它应是一个正语,理解为: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枪弹的攒射中,是一种惊心动魄的伟大。句中的“这”是复指主语,复指“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攒射中”这一场面,鲁迅先生这句话是从正面来肯定刘和珍  相似文献   

4.
1.Letmesee.(L65)1雪以let开头的祈使句,常用来表示说话人的建议、命令、请求等。句中的let是动词,后接代词宾格形式作宾语,see为宾语补足语,let后的宾语补足语要用动词原形。其句型为“Letsb.dosth.”,意为“让某人做某事”。2雪在“Letmesee”这一句中,see是不及物动词,不是作“看见”解,而是“看一看”的意思,相当于havealook,尽管look也可作动词,但这里常避免说Letmelook。3雪Letmesee.在另一种情景中作“让我想一想”解,句中的see不是指看一看周围的情况,而是指动脑筋想一想,相当于think。2.Pleasegivethesenewbookstoyourclassmate…  相似文献   

5.
被动句式,古今汉语中常见。在现代汉语中,被动句式常用引进施事者的介词“被”字来表示,如:“你的意见不会被大家采纳”。主语“意见”是受事者,是“采纳”的对象,“大家”一词是“采纳”的施行者,称为施事者。如果去掉“被”字,用“大家”作主语,“你的意见”作宾词,句式就由“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大家不会采纳你的意见。”施事者作主语的,叫主动句;受事者作主语的叫被动句。上面被动句里的施事者“大家”如果不用,就成为“你的意见不会被采纳。”这句也是被动句。如果把这句里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被”取消,就成为“…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中学的析句中,所提及的“双宾语”是指谓语中心动词(谓语)牵涉的具有领属关系的两个名词。例如: ①父亲‖留给王小红(一支好)笔。 按照我们中学的析句方法,句①中主语是“父亲”,谓语是“留给”,宾语是“王小红”和“笔”,“一支好”是作宾语“笔”的定语。就这一句,我们可以得知,按照我们中学教学语法的析句法,该句应处理为“双宾句”,即一个句中的谓语牵涉着两个宾语,那就是此句中有关宾语部分具有领属关系的两个名词“王小红”和“笔”同归于宾语之列,分别视为谓语“留给”牵涉的事物——宾浯,于是得出“双宾”。  相似文献   

7.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詹天佑》一文的开篇第一句。这一句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也是理解全文的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对于本句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本句应理解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理解为“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对于本句的理解,之所以有不同的见解,究其原因,在于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复杂词组的自身是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陋室铭》“可以调素琴”一句中的“素琴”,课本编者注曰:“不加装饰的琴”。我们认为此注犯了以一般对待特殊的错误。谁也不否认在通常情况下,“素琴”作不加“装饰的琴”解,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应补注一句“此处作无(?)琴解”为宜。把“可以调素琴”中的“素琴”理解为“无(?)琴”有根据吗?符曰;有。梁·萧统《陶渊明传》云:“渊明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作付词用的“还(仍然)”同“也”字一样,是最活跃的汉语付词之一,通常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譬如,“孩子们还在唱歌”一句中的“还”字,表示的是“唱”这样一种行为仍在进行之中,而“小王还在生病”中的“还”字,则表示“生病”这样一种状态仍在延续之中。“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中的“还”字虽然也表示行为的延续,但却用在否定句中,起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还需要两天时间”和“我还想多买一部字典”两句中的“还“字所表达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为“补充和增加”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的伟大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一周年了,我们编出这个特辑,表示纪念。特辑中的论文,有的着重用这一著作作武器,就具体问题或具体工作,发表自已的意见;有的就这一著作的理论内容和意义,作较全面的论证。各文作者之间以及作者和某些读者之间,都可能发生不同的看法。我们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就不同的意见展开讨论,这会有助于深入学习毛主席这一著作的。  相似文献   

11.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②迟迟归。谁言寸草心③,报得三春晖④?背诵指导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抒情诗。首先,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母亲在穿针引线,忙着给将要外出的儿子缝做衣服。这就是前两甸所描绘的情景。第三句紧承前两句,写了母亲穿针引线的神态,强调是“密密缝”,这是为什么呢?第四句恰恰回答了这个问题:“意恐迟迟归”。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小草和阳光作比喻,热情地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字词注释①吟:诗歌的一种。②意恐:担心。③寸草心:小草茎中抽出的嫩芽。这里比喻游子的心。④三春晖:春…  相似文献   

12.
《史记·项羽本纪》中“旦日飧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一句,历来选本包括名家选注本均未有清晰的解释,或有解释,亦语焉不详。之所以没有解释清楚,探其原因,我们认为,关键是对句中“为”字的理解问题。这一句中的“为”字应作何解,大致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3.
汉乐府《妇病行》一诗一直被作为反映贫民生活的作品而倍受关注,但有关此诗的断句历来有较大差异,对细节的理解也存在很大不同。突出的分歧出现在“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及“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两句。一种意见认为“牖舍”归属上句,“交”属下句,则到市乞讨的是孤儿,入门的是亲交。另一种意见认为诗中的“舍”属下句,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建国二十多年来的传统教材,其中有这样几句是较难理解的;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对于“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以反语来讽刺段祺瑞卫队对革命群众的“攒射”的,另一种认为是在赞颂“三个女子”的崇高精神。我们认为后一种解释是对的。因为第一,这前面的文字是在写三个女子在弹雨中毫不畏惧、互相救  相似文献   

15.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里有首旧体诗,它的第三联是“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有人把前一句释为“忍痛看着战友们被反动派杀害。忍,忍痛。”这样解释恐怕不够确切。“忍”这个词,在这诗句中如果作“怎忍、岂忍、不忍”解,全句释为“怎忍看着战友们被反动派杀害”,这样似乎更吻合作者所表达的极度悲愤之情,且跟下句的意思紧密连贯。又课本中的《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下句里的“敢”,作“岂敢”解,全句意为:我们征人岂敢申诉心中的愤恨?把“忍”、“敢”解释成“岂忍”、“岂敢”,这是对一个词用它的相反的含义来解释,在古汉语中叫“反训”。  相似文献   

16.
一、《察今》难句辩析《<察今>难句例解》(载《语文教学之友》一九八三年第八期,以下简弥《例解》)对《察今》中的难句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解决了其中的一些难点,读后颇受教益。但对其中的一些意见不敢苟同。一、上胡不法先王之法?《例解》认为: “第一个‘法’是由名词转成意动用法。凡意动用法的词译成现代汉语,文一些的是‘以……为’,白一些的是“把……当作”。这句译成现代汉语是:“国君为什么不把先王的法当作法?”这里需要讨论的有两个问题:一是“不法”中的“法”是名词转成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一句的解释多为:“唧唧,织机声。一说叹息声。”新教材作“机杼声”解。作“织机声”解,虽然《辞海》中有,并以此句为例,但笔者认为与下句“不闻机杼声”不相吻合;作“叹息声”解,《辞海》中也有,但“表示赞赏或怜悯”,又与诗中木兰因无人替父从军而愁闷的心情不符。朱声琦先生生前曾提到,虞城县木兰庙中有碑刻《木兰诗》,上面的首句为“促织何唧唧”,并说《古文苑》中的选文与之相同。笔者虽未亲见,但在徐中玉、金启华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找到了佐证:“唧唧:叹息声。这句一作‘唧唧何…  相似文献   

18.
歧义是指在语义交际中的词语的字面意义失常,或者有两种以上的字面意义。综合起来,我认为句子产生歧义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词语的多义性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句子:①我今年还欠款5000元,明年就好多了。②天津贸易部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秋冬货物。③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以上三句中的“还”“向”“起来”这三个词,都不仅仅是这些词的本义了,如第①句中“还”在这里我们既可以念“huán”,作动词用,又可以念“hái”,作副词用;第②句中的“向”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词语,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向华北、东北调拨…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中“媒人去数日……故遣来贵门。”一节,课本的注释是: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没法解释清楚。我们从古代汉语语法和文学原理两个方面考查就可以读懂,而且“说有”两句妙不可言,妙就妙在“失实”本为更真实——文字的“失实”原来是服从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的,是为了使人物形象更真实,过去我们认为的“瑕疵”原来正是此节诗的闪光点。其理由如下。一、从语法角度看。此节诗省略多,按语法省略规则,有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两种。承前省略的是“说有”、“云有”、“直说”三处,均省略了主语“丞”,这分别是承前句“寻遣丞请还”和“遣丞为媒人”两句中的宾语“丞”而省略的,是前句的宾语作后句  相似文献   

2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是苏轼词作中的名篇之一。分析、讲解这首词,应从何处着手呢?我们都知道,词有“词眼”,文有“要句”,“居片言以居要,乃为一篇之策警”。这首词作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可谓是这首词的“词眼”了。当然,这两句也是这首词的重点句。这两句,课文的注释中是这样解释的:“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是对子由说的。”过去分析这两句,我只是给学生读读注释,强调一下注释而已。其实这等于没有分析,学生学过以后根本不懂这两句的深意。叶圣陶先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