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是尾声     
张红霞女士之子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学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不应是尾声。在嘉峪关学校这面旗帜导引下,所有孩子都能找到理想的学校才是最动人的结局。教学活动“真正着眼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面向孩子未来的发展”,谈何容易!嘉峪关学校的评语改革引人深思。假如教师没有...  相似文献   

2.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我们的孩子要想健康成长,离不开来自社会和学校的“阳光”.由于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度过,那么,学校就是让孩子们吸收“阳光”最直接的地方,而班主任工作更是让这项工作实施的最直接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最需要科学的领域。如何让孩子们乐学,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能把省二实验外国语分校办成一所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的学校。“让每个孩子都阳光灿烂”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栋梁”是我们的教育誓言;“把工作做到最细处,让师生精致地生活”,这是我们学校的管理风格。  相似文献   

4.
十一学校的“伟大”并不只是为了孩子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伟大;令人尊敬的是,当理想遭遇复杂的现实时,在究竟应该怎样走的问题上,十一学校扛住了巨大的压力,这是任何改革主体最不容易的地方。寻找到正确的事,并且正确地做事,这是十一学校“伟大”与智慧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陈春 《宁夏教育》2013,(10):67-67
在学校管理的学习与实践中,作为学校领导的我对“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终生发展服务”这一命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此,学校从多方面“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自己很重要”,让每个孩子融入教育,让每个孩子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时下,“感恩”突然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有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带生鸡蛋上学”,体会父母呵护他们的一片苦心;有的学校还专门设立了“感恩节”;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给家长写“感恩信”,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鸦甚至有的学校用“剖腹产手术DV”为题材教育孩子感恩……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积极实施“感恩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是应尽可能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用最自然、最通俗的方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是盲目地“顺应潮流”、“追赶时髦”,主观臆断地“一摁了之”,让感恩教育沦为“一日曝,十日寒”的“做…  相似文献   

7.
鲍道苏 《江西教育》2004,(10):16-17
怎样才能为自己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选择一所好学校,这是千千万万中国父母的烦心事。但是,在安徽省铜陵市.你若要在街头找一个家长问最想让孩子上哪所学校时,纯朴的铜陵人往往会自豪地回答你:“我们这里的学校都不错.只要给孩子选择一个相对路近的学校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8.
卫江 《家教指南》2004,(5):25-26
在家长眼中,孩子最不安全的地方是哪里?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等部门在全国10省市的最新调查显示,家长最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首选地点为学校,占被调查者的51.44%,其次是公共场所,占被调查者的36.32%,选择大自然中的占10.44%,选择家里的占8%。家长之所以为学校戴上了一顶最不安全的“帽子”,并不单一反映出家长对学校安全信任度的下降。去年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首次规定了10种意外伤害学校不再负责,这在一定层面上降低了家长对学校的安全感,家长不敢有“交给学校就放心”的想法了。学校在10种情形下择清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父母们聚在一起 ,恐怕谈得最多的都是关于孩子们的问题———谁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为此父母的确付出许多 ,实在“可怜天下父母心”。当今 ,最流行于父母孩子之间的话题便是“减负”。的确 ,孩子应当“减减负”了 ,“父母心”为孩子加上了各种负担 ,反而适得其反 ,这一现象是举不胜举的。为此政府为孩子们“出头” ,提出“减负” ,实令孩子们感激不尽。不过 ,据我发现 ,“减负”大多有名无实。孩子们在家中向父母提“减负” ,父母说“减负是学校的事 ,别人减负 ,你不减负 ,才能更有出息。”孩子们在学校向老师说“减负” ,老师说“减…  相似文献   

10.
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心上,从而也就“爱屋及乌”地关心着孩子所在的学校,而广大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学习状况和认识学校教育的最简捷窗口则是学校考试,因为学校考试是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基本尺度。一种考试制度一旦形成并长期使用,必然使学校形成相应的教学体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到这种事情,某位小学生家长为学校作了“贡献”,或帮学校、老师解决了某个“难题”,于是他(她)们的孩子在学校就有了极大的“进步”,理所应当地当了班干部、“三好学生”、“小标兵”等,各种荣誉接踵而至,甚至在考试中也能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对此,老师可能会说:这有什么稀奇,这是对家长应有的回报。但是,这种回报真的有利于孩子吗?这对其他孩子公正吗?  相似文献   

12.
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然而,当前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非常尴尬,德育往往成为学校提得最响却抓得最软的一项工作,这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一、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思考教师们普遍反映,社会越进步,孩子越难教。现在的孩子有“四不缺”和“四缺”:不缺钱,缺志气;不缺物,缺精神;不缺愿望,缺实干;不缺享受,缺创造。还有“三个一”:一听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知、行脱节)。另有“四个特点”:懒、馋、软(意志品质薄弱,遇事易退缩)、刁(说谎话)。实例1: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在居住大院的小伙…  相似文献   

13.
关颖 《家庭教育》2010,(7):18-19
现在,一些家长最在乎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孩子考高分、上个好学校作为孩子努力学习的目标,于是也把教育孩子的劲儿全使到了辅导孩子的学习上。而孩子呢,“两耳不闻窗外事”,常常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种缺少内在激励因素的状况,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变得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到头来,学习也成了为分数学、为家长学,这是孩子成才的大忌。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汇》2010,(1):6-7
如今,许多家长热衷给孩子找个“特色”学校,但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才真的有“特色”呢?收费高的,还是名称响亮的?“特色”学校的特色到底体现在哪里?其实。对这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应当是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与熟人、同事聊天的时候,大家通常会比较关心孩子的状况,当问道“孩子在班里怎么样,”,我通常会说:“一般吧。”有人就说:“别谦虚了,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还能一般?一”我的回答并非谦虚,孩子在重点学校也会存在优秀和一般的差异,这与普通学校会产生中等生是一样的。而且我认为“中等”是一种人生常态,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面对的是一群不同寻常的孩子:智障、耳聋、失明……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孩子最需要自己的关怀。多一份牵挂、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多一份宽容,这是老师们给这些孩子的;让孩子们找回自信,找回快乐,这是老师们最大的心愿。在第20个教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群特殊的老师们———在我看来,即使是那些最有“问题”的孩子,只要对他们宽容,给他们机会,他们身上潜藏着的光彩就一定会让你惊喜。———浙江省丽水市特殊教育学校胡美芬老师“这些孩子的境遇真是让人同情。”胡老师说,“他们又聋又哑,刚…  相似文献   

17.
连云港市墟沟小学始建于1911年,百年老校,江苏省实验小学。现有52个教学班,在校生2496人,教师132人。学校秉承“做优双语、凸显艺术、打造全面”的办学理念,在学校“运作”过程中,让孩子成为教师生命中最诗意的语言,让教师成为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符号,让学校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向  相似文献   

18.
程道金 《贵州教育》2012,(12):20-21
目前,“别让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的呼声日趋强烈,特别是农村小学尤为突出。不少农村孩子的家长想方设法,找亲戚托关系,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城里的学校,想获得最好的教育。这种“择校风”的盛行,导致了城市学校挤不进,农村学校无人读的反差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农村学校又怎么啦?笔者现就这一现象了解的一些情况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学角度看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孩子优点,对孩子多加鼓励,使之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其实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赏识教育在塑造一个孩子的成才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家长或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运用“赏识教育”这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这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人生理念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话由写教案是教师的份内之事——在业内,这似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但这写出的教案到底是教师自己的“孩子”,还是教师所供职学校的“孩子”呢?这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没有“说法”。直到近日,一位叫高丽娅的女教师为此与自己所在的学校打了一场官司,才使这问题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