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汉语中有两种"见Vt"结构,汉代以后盛行的是"见"表指代义的第二种"见Vt"结构,"三言二拍"中"见Vt"结构,其用法有:用在句尾、分句末尾、后带语气词、带宾语、带补语、单独或组合作定语、表被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古书的记载,并对"见"字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与前人不同的看法.分别从"见"字是否具有指代性;"指代性副词"的说法是否合理;"见"作宾语时是否只代替第一人称代词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见”字古今常用意义表示“看见”。而其用诸“见教”、“见谅”等结构中的指代意义 ,源于“见”字词义的演变虚化 ,并因同义词“相”与之相因生义所使然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作为副词的“相”和“见”,用于动词前,有时表示动作行为只涉及一方,而不应兼有指代意义,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用语现象。这既符合汉语运用及其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也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5.
“见 及物动词”因“见”有助动词和特殊指代性副词的词性而具有两种语法功用:表被动和指代宾语。这两种语法功用可以根据主语与谓语动词的施受关系和上下意来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6.
"见+Vt"中"见"并非表被动的虚词或表指代的代词或副词。当"Np_1+见+Np_2"中的"Np_2"被"Vp{=A(施事)+Vt+R(受事)}"取代,句式变为"Np_1+见+Vp"。从认知角度来看,语言使用者若从R的角度描述事件,句式"Np_1+见+Vp"变为"R+见+Vt","见"为"遇见"义;若从A的角度描述事件,句式"Np_1+见+Vp"变为"A+见+Vt","见"为"显露"义。"见+Vt"中"见"这两种意义都是从"看见"义发展来的,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7.
言中,指代性副词“相”一般表示互指,相当于“互相”、“彼此”;在一定的场合又可表示偏指,或指第一人称,或指第二、第三人称;又可表示递相,有“一个接着一个”的意思;还可以表示共相,有“一块儿”、“共同”的意思。“相”的指代作用的细微变化,如果不细加辨别,译释时可能产生偏差。例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勤心养公姥。  相似文献   

8.
闫会才先生在《浅谈没有标志的宾语前置》 (见《语文知识》2002年4月)一文中说了五种没有标志的宾语前置。其中第一“是”作宾语的前置、第五“自”作宾语的前置,阐释是完全正确的;第二“一般句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正藏》汉魏六朝时期汉译佛经语料的考察和分析,发现诸多语例中的“见”既可以理解为被动标志,也可以理解为“他人行为及于己”,具有一定指代意义。在这样的用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两种意义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并且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中的程度副词“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度副词“颇”始见于《史记》。关于它的语义,一直存在着两可的理解,认为既可表示程度深,也可表示程度浅。本文认为,一种语言形式,在产生之初就表示截然相反的两种语义,是不可能的。文章收集并分析了《史记》中全部“颇”的用法,并参考了魏晋时期的工具书和唐人对《史记》《汉书》和《昭明文选》的注释,明确提出,至少在唐代以前,“颇”只有表示程度浅一种语义。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乐府双璧”之一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继承了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传统,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价值赢得了后世之人的称赞。它以丰富而精当、朴素而形象的语言形式叙述了完美的故事情节,刻画了鲜明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其中常用且内涵多样的的文言词语有“相”“自”“见”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汉代重要典籍《说苑》“其”字的穷尽性量化分析,认为“其”作为代词作用频率最高,其中人称代词为尤,主要作定语,功能是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甚至成为名词性结构的标志;作为副词使用频率不高,可表推度,反诘,劝令等语气,助词用法日衰,连词用法仅是萌芽。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给她修理窗户。”这句话看似平淡,但细读之下,发现在“攒”字背后却暗藏着玄机:小男孩为攒这7美元。经历了哪些挫折?他在经历这些挫折后,想过放弃吗?他为什么不直接向父母要7美元赔偿老奶奶的损失?带着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相似文献   

14.
王旭东 《文教资料》2011,(10):31-33
本文分析了“见”的动词性用法的历时演变过程。“见”由动词演变出助动词,再演变出指代性副词,又演变出助词,在演变过程式中,“见”的词义及词性都发生变化,并且认为汉语词的增加包括词性演变,以及词本身义项增加。  相似文献   

15.
《史记》“所”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中的“所”主要分为六类:结构助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或其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它具有名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相”字是一个复杂而且特殊的词。说它复杂,是因为它是一个兼词,它兼有名词、动词、副词等多种词性和用法;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作为副词,不仅表示动作涉及到的双方,表示“互相”的意思,而且还经常表示动作涉及到的单方面,具有一定的指代性,指代多种人和事物。  相似文献   

17.
本探讨古代汉语中的指代性副词“相”、“见”的几种用法特点和“所”字的多种词。性,用法以及特别指示代词和动词,介词组成的词组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词典》把“捉襟见肘”的“见”的读音注为“jian”,随后出版的汉语工具书,因受《现代汉语词典》的影响,几乎全都把“捉襟见肘”的“见”的读音注为“jian”。这种注音是错误的,必须纠正。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我们平常读书都是用眼睛看,用大脑想,可是,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4,(1):52-52
班级人数过多,老师忙于备课改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师生情感冷漠化现象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