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对周围的很多事物感兴趣。而这种兴趣正是他们获得各种知识的基础。在自然课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把知识寓于故事之中,激发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听故事。我把有些课文的内容编成童话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如讲第三册《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这一节时,把江河湖海里的水比作一群欢快调皮的小水滴;太阳比作太阳公公;风比作风婆婆;地球比作地球老人,用《小水滴旅行记》的童话故事揭示水的循环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懂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1985,(3)
第一册 一、基础知识 1、掌握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水的蒸发、沸腾,水蒸气的凝结,冰及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水在自然界中循环的过程。 2、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相似文献   

3.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的模拟实验秭归县实验小学姜延谊(443600)"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人教版统编教材小学自然第一册第二十课)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让学生总结水的形态变化,进而认识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揭示自然奥秘的重点课文。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概要 (一)水 1.水的性质:①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②水能溶解某些物体。 2.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水有三种形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三种形态能够互相变化。在自然界里水的三态不停地发生变化,造成云、雾、露、霜、雪、雨等各种天气现象,形成自然界里的水的循环。促使水在自然界循环的力量主要来自太阳的热和地球引力。 3.水的净化:把不纯净的水变成纯净水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会出现水沸腾后温度继续升高的现象,例如有的实验小组发现水在97℃时已开始沸腾,而温度计的示数却一直上升,到103℃后才保持不变 ;还有些实验小组发现水在98℃时已开始沸腾,而温度计的示数却一直上升到101℃后才保持不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烧杯口上的纸板盖的太严实,水沸腾后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不断升高,使水的沸点逐渐升高.因此,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不要把烧杯盖得太严,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基本上不变.  相似文献   

6.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会出现水沸腾后温度继续升高的现象,例如有的实验小组发现水在97℃时已开始沸腾,而温度计的示数却一直上升,到103℃后才保持不变;还有些实验小组发现水在98℃时已开始沸腾,而温度计的示数却一直上升到101℃后才保持不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烧杯口上的纸板盖的太严实,水沸腾后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不断升高,使水的沸点逐渐升高。因此,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不要把烧杯盖得太严,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基本上不变。  相似文献   

7.
一、《自然》教学与初中物理相关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1.《自然》中的物理知识 小学《自然》共六册,总计120课,单独讲述物理知识的约有38课,占总课时约32%。其有关内容分配如下: 力学:物体的运动,什么力量使苹果落地,物体的重量,地球的引力,水的压力和浮力,大气的压力和浮力,船怎样行驶,飞机怎样飞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水力和风力,机械(一、二、三、四)共计15课。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第一册第一单元:水和空气,包括《怎样认识物体(一)——水》、《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水的蒸发和沸腾》、《水蒸气的凝结(一)》、《水蒸气的凝结(二)》、《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等七课。复习要点1.认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2.了解什么是蒸发和沸腾,以及蒸发快慢的条件。3.知道水蒸气变成水的现象叫做水的凝结。能区别露和雾。  相似文献   

9.
《虹吸管》(苏科版《自然》第八册)一课,要求学生利用塑料管不用嘴吸放出鱼缸里的水,实验操作的第一步就是『先将塑料管灌满水』。 由于我们学校的实验室里没有安装自来水,受条件限制,不能按照课文图示直接将塑料管堵在水龙头下装水。课堂上,学生有的用烧杯往塑料管里装水,有的用注射器往塑料管里吸水,有的直接把塑料管全部放入水槽中再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拜读贵刊1994年第十期《自然教学要重视知识回流》一文,对自然教学中知识的回流深有同感。水在回流中蓄势,知识在头脑中回流,就会使知识框架在头脑中重建,新授知识就会融于固有知识体系中,成为学生的智能。我以《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一课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懂捞铁牛前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如何把铁牛捞上来的。船是怎样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拨的,这在教学过程中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择了演示法,设计了示范性实验——捞“铁牛”,从而使学生直观感知八只笨重…  相似文献   

12.
引导探究     
我在教学《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之前,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提出:我们用湿布在桌面上擦一片水迹,一会儿不见了,把湿东西放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水干了等关于水蒸发的例子。学生都懂得这是水受热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了。接着复习水凝结的实验:在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热玻璃片,一会儿冷玻璃片上结了许多小水滴,学生都知道这是水蒸气遇冷变成了水的缘故。继续复习水的三态变化,连贯雾、云、雨、雪和风的形成,然后引导学生把我们已经复习过的知识连贯起来想一想:为什么年年下雨、下…  相似文献   

13.
“我是什么”是初小语文第四册里的一篇常识性课文,课文里运用了生动、形象、确切的语言,说明了水的各种变化。我在钻研这篇课文时,仔细分析了儿童的知识基础和接受水平。对于水,儿童虽然在生活中时时接触到,但只是零星片断不完整的认识,而课文的要求,不但要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各种变化和云、雨、雹、(?)的简单成因,而且还要知道水在地面上各个不同地方的不同动态,以及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儿童懂得我们会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水,叫它为我们做好事。我考虑要让儿童掌握这些比较初步的系统知识,必须要做很多工作.下面是我教这一课的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14.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是自然教学的改革内容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我在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构想以下结构图: 假设→设计→预测→实验→验证。我把这一过程称为“合理的研究过程”,并有意识地渗透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经常按这个过程去研究问题,探讨实验方法或实验装置的装配。 例如自然界降雨的模拟实验(第一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一课)。降雨原理对儿童只能假设,指导装配这套实验装置,从了解插图里的器材用途入手。如酒精灯可以加热水,烧怀可以装水,然后用酒精灯去加热(促使蒸发)。但烧杯不能用手拿着,所以还要用旁边的三角架等。运用想象力将整套器材在脑子里(有时画在  相似文献   

15.
《蒸发》是“九义”自然教材第九册中的一课,本课通过学生观察、想象,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要吸热。其中,“水蒸发时要吸热”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在讲“溶解过程”一节教材,演示[实验4—2]1溶解的吸热现象:将一只盛水的烧杯,放在预先沾有水的木板上,然后,将50克硝酸氨加入烧杯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不久,因硝酸氨溶解吸热,使烧杯与木板之间的水结成冰,以至举起烧杯,木板也被粘起来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实验要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十七课《热对流》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酒精灯给沉有锯末的水加热。2min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里的锯末向上浮,然后,四散下降,流到底部接着又上浮又下降……形成循环流动。用手摸一摸水逐渐变热。这个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很容易看到,但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老师一般要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提问:①水中的锯末是怎样运动的;②依据锯末的运动推想烧杯里的水是怎样运动的;③最后整个烧杯里的水为什么会变热?当第一个问题学生按照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以后,直接跨入第二个问题。教学过这一课的老师都知道,这对于一般学生来说难…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人教版 )第一册、第二册共有插图 790幅 .利用这些插图的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能很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面列举附有课本原插图的2 0 0 1年中考物理题 ,供大家欣赏 .一、学生分组实验变考题学生实验能使学生深化、活化物理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例 1 (黄冈市 ) 如图 1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以下步骤有错误的是 (   )图 1A.把水倒在烧杯里 ,把温度计穿过纸板插到杯底B.用酒精灯给盛水的烧杯加热C.当水温升到 90℃时 ,每隔1分钟记录 1…  相似文献   

19.
这个实验课本上是这样做的:在三角架上放一个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放一个烧杯;在烧杯底放一些锯末,往烧杯中倒入水;用酒精灯把水加热。过一会儿,摸摸水的冷热有什么变化?通过教学实践,感到这个实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水凉时让学生摸摸还可以,可是等水热了再让学生摸,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学生无法看清烧杯中上层水随着冷、热水的相对流动逐渐变热。这也是(或干脆就在铁架台上做这一实验),在铁架台的横梁上系两个温度计,一个温度计接近烧杯的底面,一个接近水面。这样学生在水加热前,通过用手摸摸,通过看温度计,知道烧杯里的水相对来说是凉的,而且温…  相似文献   

20.
初二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中 ,有部分学生画出水沸腾的图象如图 1所示 ,并得图 1图 2出水沸腾一段时间后 ,水温降低的结论 .这跟多数同学得到水沸腾时水温不变的结论不一致 .为使学生自己弄懂原因所在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重新做水沸腾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一、实验要求1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水烧干后 ,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 ?二、学生实验记录的归纳及分析1 .两支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 (当时气温 1 7℃ ) .2 .观察到的现象及分析 :( 1 )刚开始时 ,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 ,这是空气中受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而成 .( 2 )烧杯底和内壁有气泡 .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 ,烧杯和水的温度升高 ,烧杯外壁的水珠消失 ,附在杯底和杯壁上的空气以及溶解在水里的空气受热膨胀 ,在杯底和内壁产生气泡 .( 3)水面上方有“白气”,温度计露出水面的部分附有水珠 .加热过程中 ,水温升高 ,水蒸发加快 ,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有的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气”,有的附在温度计上 .( 4)水沸腾前温度计 2的示数高于温度计1的示数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